已經(jīng)下決心西進上洛的武田信玄為什么還要向東進攻后北條家?
永祿十一年(1568年),武田信玄撕毀“甲相駿三國同盟”,大舉進攻今川家主城所在的駿河國。后世一般認為武田信玄背信棄義的主要原因是他想盡快打通東海道以上洛。上洛成功的織田信長此時已經(jīng)成為日本的統(tǒng)一核心,已經(jīng)年近五旬的武田信玄自然會覺得時日無多了。

既然武田信玄為了盡快上洛而不惜撕毀同盟,那么武田信玄此后要么秣兵厲馬,準備上洛;要么立刻向西進攻德川家康。然而在永祿十二年(1569年),武田信玄卻向東進攻后北條家,兵臨小田原城。那么已經(jīng)下決心西進上洛的武田信玄為什么還要向東進攻后北條家呢?

永祿十一年(1568年),武田信玄攻克駿河國今川館,今川家滅亡。但有很多反武田的今川遺臣仍在繼續(xù)抵抗,讓武田信玄無法完全控制駿河國。駿河這些反武田抵抗軍的最大后臺就是收留了今川末代家督今川氏真(北條氏康的女婿)的后北條家,武田信玄對此心知肚明。

另外,既然已經(jīng)與北條氏康反目為敵,武田信玄自然要考慮防止北條氏康在上洛時襲擊自己的大本營。但因為武田家與后北條家的實力相差無幾,所以武田信玄不可能在全力上洛同時還分兵去防備北條氏康。于是武田信玄選擇的辦法是利用北條氏康的敵人來牽制北條氏康。

對于武田信玄來說,牽制北條氏康的最好人選是自己的老對手上杉謙信。但武田信玄沒想到的是,上杉謙信和北條氏康在“甲相駿三國同盟”瓦解后竟然選擇了結(jié)盟(越相同盟)。這樣一來,唯一能幫助武田信玄牽制北條氏康的勢力就只有關東那些反北條的大名和國人眾了。

然而日本關東的“狗咬狗”此時已經(jīng)百年,當?shù)氐拇竺蛧吮姸忌钪O“靈活就業(yè)之道”。如果武田信玄不展示出足以對抗北條氏康的實力,關東的大名和國人眾是不會為他牽制北條氏康的。而武田信玄要讓關東的大名和國人眾支持武田家,最好像上杉謙信一樣兵臨小田原城。

綜上所述,武田信玄向東進攻后北條家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切斷駿河國抵抗軍的最大后援;第二是號召關東的大名和國人眾支持武田家,牽制北條氏康。正因如此,武田信玄對后北條家的進攻和上杉謙信一樣有些“虎頭蛇尾”,在小田原城下待了些日子就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