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一章·論語·公冶長篇第五(19)
【正文】
子張問曰:“令尹①子文②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③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痹唬骸叭室雍??”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④弒齊君⑤,陳文子⑥有馬十乘,棄而違⑦之。至于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解】
①令尹:楚國官名,相當(dāng)于宰相。
②子文:楚國賢相,姓鬬(dòu),亦作斗,名穀(gòu)於(wū)菟(wū),字子文。幼時被棄,虎乳之。楚人稱乳汁為“穀”,稱虎為“於菟”,故名。
③已:罷免。
④崔子:齊國大夫,姜姓,崔氏,名杼。
⑤齊君:齊莊公,姜姓,呂氏,名光。
⑥陳文子:齊國大夫,名須無。
⑦違:離開。
【譯文】
子張問道:“楚國令尹子文數(shù)次擔(dān)任令尹的職位,沒顯出高興的樣子;數(shù)次被罷免,也沒有顯出怨恨的神色。他當(dāng)令尹時的政事,一定告訴接替他的新令尹。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算得上盡忠了。”子張問:“算得上有仁德嗎?”孔子說:“不好說,這怎么算得上有仁德呢?”
子張又問:“崔杼殺了齊莊公,陳文子雖有四十匹馬,卻都丟棄不要離開了。到了別的國家,他說:‘這里的執(zhí)政者和我國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離開了。再到另一個國家,他說:‘這里的執(zhí)政者和我國的大夫崔子也差不多’,還是離開了。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算得上清正了。”子張問:“算得上有仁德嗎?”孔子說:“不好說,這怎么算得上有仁德呢?”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