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退群”后,美國欲重返教科文,愿付5億賬單,只為抗衡中國
那些年美國退出的群聊,如今又要加回來了,反正美國不怕自己“打臉”,這次選擇重新加入群聊,不過又是想要維護霸主地位的行徑和眼紅中國的發(fā)展罷了。本來美國最近頻繁的動作就讓本就熱門的中美關系話題居高不下,此次欲重返教科文的行為,難道會和中方無關?

我們先來溫習下此前兩次美國的“退群”“入群”行為背后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恩怨情仇。首先它第一次退群是在1984年,美國方面認為持續(xù)不斷的第三世界國家的意見削弱了其文化控制權,直到2003年小布什執(zhí)政時期才重返教科文組織。第二次退群是2017年,因所謂“抗議反以色列偏見”,美國和以色列紛紛宣布退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而過了六年,美國又想重返教科文組織,究竟為何?
多年來在自己奉行的“美國優(yōu)先”的原則下,美國一直活躍于各項組織的規(guī)則制定者角色,其實之前拒交會費和“退出群聊”都是美國政府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施壓的表現(xiàn),真正的目的還是為了保持其在組織中領導者的地位和話語權。但長期的缺席讓美國心慌,且隨著中國在教科文組織中的話語權的增加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美國更是坐立難安,因此自拜登政府上臺后就有意推動重返教科文組織的計劃。
顯而易見,重返教科文組織計劃,無疑就是美方為了維護其規(guī)則制定者角色的身份,同時抗衡中國在該組織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其實,重返計劃早有苗頭。早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曾直言道,認為中國現(xiàn)在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最大的的貢獻者且擁有極大的影響力,美國長期的不參與將導致美國失去在該組織和領域的地位及話語權。此外除了想要爭奪在組織中的話語權之外,布林肯還聲稱教科文組織在研究的“人工智能的規(guī)則”美國想要加入其中,他認為長期的缺席將導致中國代替美國,成為人工智能領域規(guī)則的制定者身份。
其次,美國這次提出重返教科文組織,能否如愿加入,為此美方又做了怎樣的準備,各方對于此行為又是何種態(tài)度?
據(jù)相關媒體報道,2022年美國就通過了一項法案同意撥款超5億美元來支付之前在教科文組織所欠下的債務;今年3月布林肯更是呼吁國會同意撥款1.5億美元以推動美國重新加入教科文組織;近日美國方面又致信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祖萊,進一步推動美國重返教科文組織計劃。
中方此前就對此表示,中方提醒美方拿出足夠誠意對待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美國將教科文組織視為兒戲的行為對組織工作的開展造成了消極影響,如果美方真心想承擔起大國責任將表示歡迎,如果一意孤行、違背民心,各方都不會答應。

日本方面隨美的動作也愈演愈烈,近日為美國的重返造勢,聲稱美國重返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身為盟友的日本來說十分有利,是件值得歡迎的事情。
令人值得擔心的是,美國重返教科文組織后,組織的“泛政治化”將繼續(xù)成為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因為美國長期將各種組織作為其政治博弈的工具,此次的重返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我們早已明晰。如何確保在重返后,維護好組織持續(xù)發(fā)揮積極作用,將是組織成員國接下來需要面對的課題。
目前看來,美國重返教科文組織計劃是有備而來。中方不會阻止平等的交流,但美方需要再次明確的是,國際組織是推動國際社會共同發(fā)展的有效平臺,而美國違背這一宗旨大搞“泛政治化”地緣博弈,如何讓人信服?
“有利則進,無利則退”的行為只會遭人唾棄,反反復復的不真誠終將會被歷史淘汰,只有長期堅守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才能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