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勤政的皇帝:為求帝國復興,一生厲行改革,真正的千古一帝
愛新覺羅·胤禛,就是后來的雍正皇帝,曾被民間和正史無限抹黑,而作者為何說他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呢?作者的出發(fā)點,不是他搞了多大的地盤,也不是他開創(chuàng)了什么偉大的基業(yè),而是看他為老百姓做了什么。當然,在整個歷史進程中,如果沒有明清兩代,也許華夏文明會更好。
因為,中華文化就是從明清兩代開始被不斷閹割和馴化的。沒有雍正,大清早就亡了,這對后人也許是好事。但今天我們僅僅以事論事,討論雍正為老百姓辦的幾點實事,而不是為這個腐朽的朝代歌功頌德。

編輯
一、 攤丁入畝
明朝怎么亡的?歷代封建王朝怎么亡的?主因就是土地兼并。有錢的土豪和劣紳越來越有錢,擁有的土地和勢力越來越多,相反,他們交的稅反而越少。
明朝崇禎被逼到向大臣借錢,但東林黨們一口咬定自己沒有。而李自成打進來后,搜出來的黃金白銀堆積如山。
而攤丁入畝政策,就是取消貴族的特權,農業(yè)稅不再按人頭征稅,而是按土地數量征稅。
這就大大損害了這些大家族的利益,而這些家族又擁有最好的教育資源,也是掌握筆桿子的文人士大夫,歷史就是他們寫的,能寫雍正的好嗎?

編輯
二、 火耗歸共
啥叫火耗?說白了就是朝廷認可的,給官老爺的灰色收入?;鸷?,相當于過秤時除皮。碰到小貪的,100斤除2斤。碰到貪婪的,100斤敢除8斤。和明朝的“臨斛踢腳”一個道理,是歷朝歷代的慣例。
百姓苦不堪言,但又無可奈何。雍正直接將這一制度來個全國性的統(tǒng)一,將火耗的量降到最低,并從而引導出了下一條政策,那就養(yǎng)廉銀子。

編輯
三、 高薪養(yǎng)廉
雍正把火耗歸功的錢,變成養(yǎng)廉銀子,再返利給當地的官員。其中,一個大府就一年的朝廷撥發(fā)給當地的火耗銀子就有8000兩之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康熙年間腐敗成風的歷史遺留問題。

編輯
四、 官紳一起當差一起納糧
這條政策,直接打了全國讀書人和官宦之家的臉,并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以前歷朝歷代,秀才和鄉(xiāng)紳、世家是不用服勞役的。而在這種不平等的競爭下,窮人會越來窮,富人會越來越富,最終導致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
后果就是,不是貴族之間為了爭奪權力而改朝換代,就是農民被逼得沒活路而起來造反。
同樣是人,為什么越有錢,越有勢的人,反而越不交稅,越能優(yōu)先獲得有效資源呢?
窮人,天生就該窮嗎?是他們真的不夠努力和勤奮嗎?
還是他們因為沒有一個好爹、好娘、好家庭?好的競爭條件?
五、 每天工作18小時
什么996、什么加班制、什么血汗工廠。如果看了雍正的工作記錄,很多人會立刻覺得自己好幸福。
因為康熙晚年是個敗家子,留給雍正一個內憂外患的爛攤子??滴踹@個“坑兒子”的玩意自己落一個好名聲,可苦了雍正這孩子了。
為了不讓大清國在他手里嗝屁,他是拼了命地干啊。不僅一天工作18個小時,一年也就三天假期,而且這三天還不是全休,也要干活。
雍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沒有之一。至于雍正的死,有人說是乾隆聯合大家族毒死的,但作者更相信他是累死的。

編輯
作為封建帝王,雍正所做的努力當然是為了他們愛新覺羅氏好了。而且,正因為他的努力,延遲了大清的性命,這對后世來說反而是壞事。但僅僅作為一名皇帝來說,他為老百姓所做出的一系列改革,算不算千古一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