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用善意溫暖世界的愿望,不應被蹂躪

? ? ? ?最近看到了《你能接受資助8年的女生做家庭主婦嗎?》這個帖子,感覺特別心疼博主,好在看評論區(qū)大家的觀點還是比較正面和和諧的,但刷多了還是發(fā)現(xiàn)有一些比較“扭曲”的觀點,實在是讓我不吐不快。
總結起來大概有這么幾種質疑那位博主的聲音:
1、資助應該是不求回報的,不能因為資助了別人就干涉別人的人生選擇。
2、被資助女孩的選擇有她的道理,應該尊重她的選擇。
3、家庭主婦也有其價值,家庭主婦不應該被歧視。
? ? ? 以上這三種觀點,乍一看都是冠冕堂皇、無比正確,但放在此次事件的背景下,無疑是“扭曲”的,因為他們都是不約而同地將槍口對準了資助者,對準了一個想要通過自己的小小善意照亮他人并付出了實際行動的普通人,甚至要指責她“不夠純粹”。
?

1、針對“資助不求回報”的觀點
? ? ? 假如奉獻就應該不求回報,那么世界上所有的慈善事業(yè)都會就此消失。就連孔子都說“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世上本就沒有完全“不求回報”的奉獻,這里的“回報”所指的是包括精神需要在內的“價值的實現(xiàn)”,也就是說,人們做善事,終歸是有一個“出發(fā)點”的,而這個“出發(fā)點”并不一定是物質的,可能單純是希望“世界和平”,也可以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而無論這個“出發(fā)點”是什么,當我們做好事的結果與自己的“出發(fā)點”背道而馳的時候,會感到失落、迷茫難道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嗎?會想要尋求一些安慰不也是很自然的嗎?
? ? ? ?或許當她慢慢經(jīng)歷的多了,發(fā)現(xiàn)事情的結果就是“時好時壞”,到那時她也可以用一句“我的付出不求回報”來安慰自己接受壞的結果,但無論如何,這句話也不應該是他者用以批判她的枷鎖。
? ?? ??畢竟,她付出了金錢和8年里對“美好”的期待,結果卻事與愿違,而她只是發(fā)發(fā)牢騷、甚至都沒有接受被資助女孩的“還錢”。那我們難道還要說對“美好”抱有憧憬是錯誤的嗎?
? ? ? ?說到這里,有些人就要以“被資助女孩的選擇并沒有錯”或者“家庭主婦也有其價值”來開脫了。似乎只要證明了這種選擇也是一種“美好”,就可以將辜負歸咎于資助者對“美好”的想象太“狹隘”。
? ? ? ? 但,這是不成立的。
2、針對“被資助女孩的選擇并沒有錯”的觀點
? ? ? ? 有些人試圖分析被資助女孩所處的環(huán)境和現(xiàn)實的困境來證明這個選擇“合情合理”;有些人則輕描淡寫的把這個選擇美化為一場“普普通通”、甚至“甜蜜幸福”的婚姻。
? ? ? ? 恕我不敢茍同。
? ? ? ? 現(xiàn)階段社會基礎是什么,大家有目共睹。如果你實在是不了解,也可以看看沈奕斐老師的視頻《為什么我反對基層女性當全職太太?全職太太到底有多慘?》

? ? ? ? 更別說在這個事件里,女方與男方相差13歲,且女方一畢業(yè)不找工作就直接結婚了。

? ? ? ?而有些人還要說,資助者不能埋怨任何人,她只能慢慢消化掉所有被辜負的期待。
? ? ? ?所以,其實事情的關鍵并不在于“這此事件中的被資助女孩這一個體是否能獲得幸?!?,而是這件事情的發(fā)生,在社會意義上象征著“一個靠資助讀完大學的女孩,迎來的卻是墮落”,無論她最后是否得到了“墮落的幸?!?,這也無疑是個悲劇。
3、針對“不應該歧視家庭主婦”的觀點
? ? ? ?對于這類觀點,簡單來說就是完全不合時宜,跟事件討論的核心問題不說南轅北轍,至少也是毫無關系。
? ? ? ?這完全是一句“正確的廢話”。
? ? ? ?我們當然應該尊重家庭主婦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勞動并肯定其價值,畢竟現(xiàn)實是殘酷的——家庭主婦經(jīng)濟上已經(jīng)失去了自主權,法律上也沒有絲毫保障,所以對于那些被剝削的家庭主婦,我們當然要從社會的層面上給予認可和支持,但那是建立在人格保持相對獨立的基礎之上的。
? ? ? ?對于主動放棄了自由而甘愿被剝削的女性,她們的選擇是一種自私,是對“更廣大女性福祉”的背刺。在這一點上,她們已經(jīng)失去了被同情的資格。

? ? ? ?總之,在這次的事件中,我看到的是一個心懷善意的普通人被冰冷的現(xiàn)實殘忍地傷害了,她那溫暖的愿望,已經(jīng)被無情地摧毀,難道還要被旁觀者再次蹂躪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