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錢硬幣是怎樣制造出來的,它的成本價值是多少?
一塊錢的硬幣制造成是價值多少,這可能是大部分人的疑問?
硬幣制作材料一般為銅鎳合金,呈現(xiàn)銀灰色,不同國家制造工藝、材料都有所不同,硬幣的最初形態(tài)是一整捆綁著的銅鎳合金材料?,F(xiàn)在正式邁入制造過程,首先工作人員將材料送入沖床入口,出口連接的是另一臺巨大的沖床。
兩臺機器拉扯銅鎳卷不停向前移動,在沖床高速運轉(zhuǎn)下成百上千,尺寸一樣還是空白的硬幣就會被做出來。由于硬幣普遍為圓形,制造過程中會留下滿是孔洞的銅鎳合金板,邊角料會被再次回收利用做成新的銅鎳合金板,不久之后可再次泥槃重生為新的硬幣。
這時生產(chǎn)出來的硬幣還不能流通,而這些金燦燦的硬幣雛形目前還是比較硬,但是無法在上面壓出圖案。
工作人員首先會將這些硬幣通過滑槽調(diào)入淬火槽中,在里面加熱至700多度,軟化這些空白硬幣,但被軟化后的空白硬幣同時會失去了光澤,故此在下面的旋轉(zhuǎn)滾筒中,硬幣會在這里洗滌,桶內(nèi)布滿了硫酸溶液,被清洗后的硬幣會重新發(fā)出閃亮的光芒。
而這些空白硬幣在烘干后就可以進入壓鑄車間,不同面值的硬幣會進入不同的鑄造機。伴隨著機器的轟鳴,這些硬幣會順著傳送帶被送進翻邊機,在這里空白硬幣的邊緣會被壓出凸起的形態(tài)。這些完工的硬幣材料此刻就可以進入下一個流程。
那么一個鑄幣廠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肯定是模板。這里需要經(jīng)過權威認證的模板設計師才能持證上崗,也是屬于鑄幣廠的核心部門。
設計師先在電腦上繪制出硬幣所需的模板圖案,不僅需要高超的制圖技術,還得能設計出有一定防偽標識能力。設計師首先會將圖紙變成浮雕,根據(jù)設計圖利用粘土制成一個有凹凸質(zhì)感的浮雕硬幣。
在制作完大體的輪廓后,設計師就會刻意在一些不為人知的部分添加特有的防偽標識,比如一片樹葉上會多出多一點東西,頭像其中一根毛發(fā)有斷點之類等。
在浮雕模板制作完畢后,下一步就需要在特殊機器上采集雕版數(shù)據(jù),隨后會經(jīng)過一系列復雜齒輪縮小后,就可以將設計圖案縮成原來的1/12,另一臺機器會將圖案刻畫在一個鋼制材料上。
曾經(jīng)在沒有電腦和尖端控制的加工中心前,古老加工硬幣的大概流程與現(xiàn)代差距不大。
當鋼質(zhì)模板做好后,此時還不能直接使用,會送到專業(yè)精修師傅那里進行細致的休整,由于此時的圖案是正的,要將其反過來,就會用到一種較軟的鋼制金屬材料。
將兩者放入沖床里,在100多噸壓力下制成一個反向圖案的模板。當模板制作好后就可以送到鑄幣流水線了。工程師將模板裝入沖壓機后,當機器啟動后會發(fā)出咔嚓咔嚓一樣的聲音,這就算是正式開始了制幣流程了,機器會有條不紊地將空白硬幣壓制出圖形,是的這里就是制造硬幣的最后一個流程。這里可以誕生五毛、一元面值的硬幣,也是屬于可以流入市場的貨幣。
大部分制造硬幣的機器,每分鐘可以制出1000~3000元,制造速度僅次于電鋸伐木速度。當所有流程完工后質(zhì)檢員會檢查每一枚硬幣是否有瑕疵,若沒問題后就進行統(tǒng)計數(shù)量,這個環(huán)節(jié)相當嚴謹,出錯率幾乎保證在0.01的范圍內(nèi)。
接著就是打包環(huán)節(jié),一根錢棍是五十元和一百元整,當所有工序結束后就是送往各地銀行的分配流程了。雖然我們早就進入移動支付時代,硬幣支付雖然顯得有些落后,但是只要是還在流通的貨幣就有它延續(xù)下去的價值,現(xiàn)在你身上還有硬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