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20
青春為何物?輾轉于世間十幾年,仍無法賦予其準確定義。也許是一段時期,但從何而始從何而終過于模糊。放學后的談笑風生,午休時呆在教室的嬉鬧,陽光閃耀下的電吉他。這些是我日常中的影像,但我依舊捕捉不到青春的一絲痕跡。鐘表一圈圈的行走,即將踏入大學,擔心自己是否足夠沉穩(wěn),害怕他人都先一步變成了大人,選擇一股腦地將煩惱丟給未來。停筆至此,我猜測正如看不到自己的后腦勺,處于青春的我也感受不到青春,期待大人版的自己,能回望自己的拙作,解開這個問題。
這是在閱讀課寫的,這種具有目的性的寫作,讓我很頭疼,就像語文作文。我打算回憶一下我睡前的思緒。因為不想讓傷口與被子互相曖昧,將右腿露之于外。我先是注意到了我包里的青棗,它們本該進入柜子里封存,既然已躺平無奈將此拋之明天。明天升旗的話要不要多賴一會兒?下一篇要寫什么?教室上的零食是否已被毛球啃個精光?突然間我想到一個絕妙的點子,妙到我想將本子帶回床上寫作,床上靈感的激發(fā)勝于廁所,但不幸的是記憶至此斷開,因此我沒有在床上寫作。隱約記得昨晚還想著怎么快速入睡,但人類怎么總喜歡睡前思考如此多事?說罷便倒頭睡去......
"因為"和"所以"是兩個極好用的關聯(lián)詞,就像胡椒一樣蘸啥都好吃。我至今才發(fā)覺,自己如山般堆砌著它倆,太多的胡椒讓人咳嗽不止,味覺也會變成笨蛋。從此刻開始,要讓自己的行為變得簡潔些, 如同長篇大論時,不用"然后""額""這樣"差不多。要是文章中的"因為所以"能同數(shù)學般以三點代之,想必我的文章一定會變成無趣的網點紙,然后低價售給生活困苦的漫畫家。
關于買書。起初我主買畫集,但價格讓人望而生畏,也沒買多少。進度拉至我提筆寫小說時,當時入手了一本被譽為"編劇圣經"的《STORY》,我如饑似渴的啃食它,再灌入我少的可憐的靈感,最終吐出了至今一直壓在"書塔"底部的史詩,小說家之路被自己摧毀殆盡。小說完成一本后便是暑假。假期中我發(fā)瘋似的看了四十多部動畫作品,盡管多半出于興趣,我也因此決定了我的道路,在逼仄的房間翻來覆去,仰天長嘯"想要寫的好,就要增加閱歷!"也因此走上買書之路,從那之后在書上的投資越來越多,而寫作卻停滯不前,現(xiàn)在擔憂的是下周的我是否會因為書荒而瘋掉,然后投入更多時間與金錢,這是不是本末倒置?
嘔吐物中
所承載著的 是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