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點余地,別拼盡全力|直播節(jié)選


老話講,年年有余。做任何事,都要學會留有余力。
生活,留一點余力,留一點余糧,存一點積蓄,會更有安全感,更踏實,即使經(jīng)濟不景氣,也不會擔憂、恐懼。
買房子,一次性全款付清固然好,但如果為此而壓上所有積蓄,不留一點存余,很容易恐慌和焦慮。我們會活得很被動,經(jīng)不起一絲絲打擊和變動。工作不開心,不敢換;遇到好機遇,不敢闖。一旦著急用錢,還會病急亂投醫(yī),導致最后唯利是圖,越走越偏,越錯越遠。
而貸款買房,就是在給自己留余地,付完首付,按月還款,手里有存余,才能從容應對變化。
與人相處,留一點余地,話不要說絕,事不要做絕;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經(jīng)營感情,留一點余地,分一點時間和空間給自己,平平淡淡,才能細水長流,相反,越濃烈的,越短暫。
運動,留一點余力,結(jié)束時意猶未盡,明天迫不及待就想開始;而一旦累到筋疲力盡,就會對抗,產(chǎn)生逆反心理,很容易就會放棄。
學習,留一點余力,會更放松,更舒適,如此,才能更持久,更平穩(wěn)。一旦拼盡全力,還達不到目的,很容易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同時讓自己長期活得緊張和焦慮。
爬山,留一點余力,即使比別人慢一點,我們也不著急,也有信心;可若用盡全力,還追不上別人,很容易自我懷疑,感嘆自己體力不行。
所以,任何事,當我們還留有一絲余地,沒有盡全力,就已經(jīng)做得還不錯時,是最美妙的狀態(tài)。
然而,留余地,不代表不盡力。不盡力,沒法進步;但拼盡全力,又很難持久,把握好這中間的度是一種藝術。而這個度,就在于留的那一兩分余力,不能多,否則就會起反作用,變成了不作為、不努力。
看到這里,我們也許會疑惑,任何時候都要留有余地嗎?那什么時候又當全力以赴呢?
短期內(nèi)可以完成的事,當全力以赴,如百米沖刺;長期的事,便要懂得和緩、均勻、持久的重要性,就像跑馬拉松,上來就拼盡全力的人,往往跑不到最后。
學習、工作、修身,都是長期的事,要做一輩子,就像超級馬拉松一樣,要想跑到最后,拼的不是瞬間的爆發(fā)力,而是持久的耐力。所以,別著急,給自己留點余力,掌握好節(jié)奏,綿綿若存,才能用之不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