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異尖線蟲和刺身的一點點淺薄認識和推薦
異尖線蟲可不小,而且一般集中在野生魚內(nèi)臟,尤其是肝上,一圈圈盤著的淡透明的小白環(huán)就是異尖線蟲。 沒見過的可以搜一下看看。 這蟲野生魚檢出率確實高,殺野生海魚開肚去內(nèi)臟時如果沒見到它,都得暗嘆一聲這條魚真幸運。 不過也不用擔心,發(fā)現(xiàn)它把內(nèi)臟扔了就行了。異尖線蟲一般不跑進魚肉,真非常倒霉的在魚肉里發(fā)現(xiàn)了它,以它的大小肉眼也能看到,尤其是活的話它還會動。而且它跑肉里也一般也不只跑進去一條,而是一堆。 另外一般刺身的切片厚度也不會在切時錯過看不見它。 除非你抱著一大塊魚直接啃,還不細嚼就吞,而且這蟲此時還得活著且沒被你嚼爛。 所以這蟲感染率在中國并不高,野生魚刺身想吃可以吃。不用太害怕,另外吃時魚片切薄一點,眼睛看仔細一點?;灸憔透惣饩€蟲無緣了。 當然得說明一點,吃野生魚刺身一定吃相對較知名的野生魚,就是吃那些有一定捕獲量,其他人也吃的品種。。千萬別亂吃稀奇古怪品種的野生魚。 如果吃前不認識這種魚,最好請教一下再吃,或者知道魚名字的話上B站搜一下,也可以問下相關的B站大佬們。 其他的海洋寄生蟲知名度和遇到的概率在我國比異尖線蟲差很多,可以不用太在意,對付方法參考異尖線蟲。 至于養(yǎng)殖海魚,感染異尖線蟲的概率很低很低?;旧蟽?nèi)臟都很干凈。 所以養(yǎng)殖魚放心吃刺身,只是風味上某些品種的養(yǎng)殖魚比野生的有差距。 但是非刺身愛好者,,,別說比較同一種野生魚和養(yǎng)殖魚,就是吃遍大部分不同品種野生魚,尤其是白身魚(就是肉是白色或透明色的魚) 都會感覺味道差不多,區(qū)別不大。 當然就算對很多愛好者,不少海魚生吃口感也確實差距不大。 所以小白和普通愛好者我就建議只吃三文魚和藍鰭金槍魚就行了。 味道和樣子都相對有特色,也容易接受。 三文魚都是養(yǎng)殖的,(挪威,丹麥,新西蘭,國產(chǎn)的都可以吃)。。有條件的買整條自己切,首推丹麥法羅和新西蘭帝王鮭。 買不了整條的,那就買挪威的,因為買法羅和帝王鮭容易被騙,拿挪威的冒充。。不如直接買挪威的,還是那句話,對一般食客口感差距很小或者≈沒差距。 也不用追求較貴的魚腩,買中段魚背就行,較便宜。 當然有魚背魚腩連一起賣的更好,同時品嘗兩個部位。 而藍鰭金槍魚有養(yǎng)的有野生的,冰鮮的沒必要,吃超低溫凍的就行,大腹中腹吃不起。 吃赤身就行,很有風味,我就認為比大中腹好吃。 如果實在還想嘗嘗其他魚刺身,像真鯛,金頭鯛,海鱺,章紅,青花魚等這些相對常見的。 貴點的如日本正關進口的大竹莢,小竹莢,金目鯛,鰤魚等也都可以嘗試。 或者直接找個人均700~1500之間的板前日料店去吃一頓。 基本就能嘗個遍了,而且吃過后你可能會覺得,這些魚有不少還不如三文魚和藍鰭金槍魚好吃[喜極而泣] 不過對于小白和普通刺身愛好者。 蝦蟹類刺身我還是得推薦推薦的, 貴價的蝦類如高級自助餐常客:新西蘭海鰲蝦,加拿大牡丹蝦,國產(chǎn)紅魔蝦。 蟹類如:帝王蟹,松葉蟹(板蟹) 稍便宜些的如:國產(chǎn)海鰲蝦,櫻花蝦。俄羅斯牡丹蝦。 龍蝦類刺身首推小青龍(波紋龍蝦),原因就一個詞,物美價廉。 其次推玫瑰龍,法國藍龍蝦(藍波龍)。也相對便宜,但斤價超300就不建議了。至于澳龍(紐龍)則太貴了,非宴請不建議。 它們的刺身比很多魚好吃多了,真想吃鮮甜的口感,還是得看蝦蟹。 魚類還是得更多靠醬油和山葵芥末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