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刀解讀金批推背圖第一象
木刀解讀第一象
卦序:甲子(序號:1)
卦符:乾下乾上
卦名:乾
卦圖:兩個圓環(huán)互穿相疊,右環(huán)內(nèi)有一“紅”字,左環(huán)內(nèi)有一“白”字。
讖曰:
茫茫天地,不知所止。
日月循環(huán),周而復始。
頌曰:
自從盤古迄希夷,虎斗龍爭事正奇。
悟得循環(huán)真諦在,試於唐後論元機。
圣嘆曰:此象古今治亂相因,如日月往來,陰陽遞嬗,即孔子百世可知之意,紅者為日,白者為月,有日月而後晝夜成,有晝夜而後寒暑判,有寒暑而後歷數(shù)定,有歷數(shù)而後系統(tǒng)分,有系統(tǒng)而後興亡見。
木刀解讀:
首先要說,金圣嘆的解讀,其實是給滿清某獄特意準備的煙幕彈,其目的就是為了將一段被人為刻意隱藏起來的真實歷史留存于世。然而,盡管金圣嘆的主要任務是混淆視聽,但在能夠說真話的時候,也會裝瘋賣傻地說出關節(jié)點,畢竟他也是另一個賈雨村和另一個甄士隱,就像紅樓夢里這兩個人物一樣,除了“隱”這個字是真的,是提醒讀者去注意名字里藏著的關節(jié)點,其它五個字都是以諧音作假,以便將真實的話語隱瞞起來,這完全是由于殘酷的某獄大開殺戒所致。
金圣嘆對本象的解讀,其中有個“治亂相因”,表面是說,盛世與亂世互為因果。但實際上是說,治理亂世要仔細探究其發(fā)生的原因?!跋唷痹谶@里作“省視、察看,以便作出結論”解。接下來的什么“日月”、“往來”,“陰陽”、“遞嬗”,什么“孔子”、“百世”、“紅者為日”、“白者為月”都是要掩護讖里的“日月循環(huán)”和卦圖中“環(huán)”的真實含義。熟悉金圣嘆文字的人都知道,不厭其煩地堆砌大道理,是金圣嘆文字的一大特色。緊接著,他就把“日月循環(huán)”拉開來開講,由“日月”說到“晝夜成”,繼而“寒暑判”、“歷數(shù)定”、“系統(tǒng)分”,最后落實到“興亡見”,好像是煙霧散布的不要不要的,其實就是要讀者特別關注“歷史”和“循環(huán)”這四個字。然而,金圣嘆的解讀,完全可以濃縮成一句話,就是說,要“循”著圖中的“環(huán)”,并找出“環(huán)”的真正含義,才能知曉在雙環(huán)相疊那一部分中隱藏著的興亡史真相,以便從中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
其實,也是本篇成文時才想到的,雙環(huán)相疊,就是兩個圓相疊?!皥A”字相疊,不就是“圓圓”嗎,把“圓圓”畫成圖,不就是陳列于紙嗎?合起來,這不就是活脫脫的“陳-圓-圓-”三個字擺在眼前!如此說來,難道金批推背圖此書,不是金圣嘆執(zhí)筆,而是陳圓圓捉刀?那她為什么捉刀?又寫于何時?
我們來仔細看看推背圖的開篇里,名義上的金圣嘆寫的序吧。
序的前面是一大堆具有金圣嘆典型標志的廢話。仔細分析后,得知關節(jié)點有三處,一,獲得傳世推背圖的時間;二,為之解讀的目的;三,落款。這第三處,回答了捉刀金圣嘆的是誰;第二處說了為什么要寫這個書;第一處說了寫作時間。
捉刀人思維縝密。故疏而不漏,欲蓋而彌彰。
先說為什么認定是陳圓圓捉刀。
看落款,“癸亥人日 金喟識”,就這七個字,能說明什么?
查了一下,金圣嘆生卒是耶歷1608年-1661年,他能夠得著的唯一一個“癸亥”年,是耶歷1623年,天啟三年,這一年,金圣嘆年方十五。如果你相信十五歲少年是文曲星下凡,如此小小年紀能批解推背圖這一如此之詭異之說,反正筆者是不信的。那么,既然我們在金批推背圖第一象,愕然發(fā)現(xiàn),捉刀者以畫迷的方式默默告訴讀者,這事與陳圓圓有關,那就應該查查陳圓圓,是否真有什么日子與這個年份有關。一查,果然,陳圓圓恰恰就出生于癸亥耶歷1623年、天啟三年!
詭異的是,也是癸亥年,六十年后的永歷三十七年,年僅十三歲,明朝最后一支成規(guī)模政權鄭明的延平王鄭克爽降清,明朝壽終正寢。同樣詭異的是,癸亥是推背圖最后一象,其卦名按京房八宮卦排序,原本是“咸”,卻被刻意與第五十九象作了交換,改成了“萃”,即“朱明亡”(詳見第六十象解讀)。
那么,人日又是怎么回事?“人日”是正月初七。陳圓圓是農(nóng)歷4月3日出生,并不是這個日期啊。其實,在這七個落款字里,我們可以作一點文字游戲。如果把“日”字看成字形極為近似的“曰”,就成了“癸亥人曰(說)”,“人日”就與月份日期無關系了。
也許是一種巧合,更加詭異的是,也是在耶歷1623年,一個神秘人物在“人日”前后進京,他就是傳教士湯若望。他于天啟二年臘月二十五曰(耶歷1623年1月25日)在已是教徒的徐光啟舉薦下入京,參與修歷。極有可能就是在“人日”這一天,或前或后進了宮。這是野鼠會第一次常駐紫禁城。名義上湯若望以西方大儒西歷歷算家身份參與修歷,但實則是在皇室、宮里以及朝廷大員中大肆發(fā)展教徒,以圖后續(xù)。湯若望的努力是極為驚人的,在李自成進宮以后,朝廷里滿朝文武官員以及太監(jiān),幾乎都棄崇禎如敝履,反而去追捧李自成,擁其稱帝,原因就在于他們都是教徒,是奉了野鼠會的指令或蠱惑所致。世人皆知徐光啟是朱由檢的老師,不為人知的是,徐光啟在科舉之前就是教徒,并被更早成為教徒大本營東林黨的科舉官員取仕,并由教徒高官大力推舉,并一路高歌,一直作到了首輔類官員。朱由檢成了教徒,大概率是這期間發(fā)生的事。南明的幾個皇帝,幾乎都與教會有過密交往,甚至視教會為自己最后的依靠力量。由此可見,湯若望所屬的野鼠會,其謀劃之深,恒心之久,金錢之不吝。
正是由于此人的到來,使得野鼠會以天主教征服中華的野心得以實施,其結果就是得以實現(xiàn)了明清交替。
好吧,就算你說的對,那金圣嘆以十五歲的年紀,解說推背圖也不是不可能的呀。
那我們接著來看落款的后三字,這才是重點,時年、環(huán)圖都是旁證。按照查到的資料,“金”是金圣嘆在明朝滅亡之后改的姓,而“喟”是明朝未亡時的名,把不同朝代的名和姓放在一起,在古代的讀書人中,是絕對不可能發(fā)生的事。雖然時下對于金圣嘆名姓的變動經(jīng)過和時間,眾說紛紜,但既然捉刀人選擇了用“金喟”署名金批推背圖的序,解讀時又改用“金圣嘆”,這就說明,序的這個署名,是一個有意放出來,蓄意要引起讀者注意,金圣嘆是被人捉了刀的這樣一個所謂“破綻”。由此可以肯定,作解讀的絕不是可能是金圣嘆,且其中的讖和頌也一定經(jīng)過捉刀人有目的編撰或刪改,以達到捉刀人批書的本來意圖。
此外,“喟”字本意為“嘆息”,但很容易被人誤認為是“謂”字?!白R”字常用于他人作品作為“款識”標志或作為本人作品的謙辭“謹識”的簡寫。但“識”字又可以依繁體拆開為“言只”,因此,落款七字可解讀為“癸亥人僅借金圣嘆之口而言之”。這不就是直言,批書人不是金圣嘆嗎?而成書時間,自然當在耶歷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或之后不久,因為沒有什么人可以真的預言未來。
接著說,冒金圣嘆大名的陳圓圓為什么要寫這本書。
序里最后有這么一段:
“得一抄本,展而讀之,其經(jīng)過之事若合符節(jié),其數(shù)耶,其數(shù)之可知者耶,其數(shù)之可知而不可知而可知者耶。
玩其詞,參其意,胡運不長,可立而待,毋以天之驕子自處也?!?/strong>
其中的“天之驕子”實指曾經(jīng)的天子崇禎。而“胡運不長,可立而待,毋以天之驕子自處也”,聽這口氣,簡直就是在“勸駕”崇禎,稍安勿躁。但這不是重點,重點在于,“其數(shù)之可知者耶,其數(shù)之可知而不可知而可知者耶”?!皵?shù)”,在這里指運數(shù),命運氣數(shù)。把上述話說得更清楚一些,把不能說的話填補進去,其意思就是·,推背圖除說了一些運數(shù)可知的事件外,還說了一大些本應可知,但由于某種原因不可知,但最終可通過其它方法使之可知的事件。再具體一些,就是這些事件,有可能不知何時,被某獄使之不可知,而可以通過本書以猜謎語的方法,卻可以得知。
簡單而言,這就是告訴讀者,金批推背圖是一本以歷史事件為謎底,以干支序號,卦序名號及位置安排,卦名,卦圖,讖,頌,金批,共同作為謎面的猜謎書。由于構成謎面的字數(shù)極少,而所要提及的事件要素極多,所以,謎面就要作到幾乎無廢字,才能使人得知事件的全貌。所以,如果不能作到字字有解,就不能被視為真正的解讀。然而,現(xiàn)有明清歷史已被刪改毀杜撰的面目全非,因此,必然有一些謎面得不到合理解釋,甚至根被不知道如何解釋,這只能在歷史文物的不斷出土或面世后,才能逐步得到解讀。如果我們從謎面中得到了絕頂荒唐的解讀,也不要驚奇,因為歷史既然經(jīng)過徹底的掩蓋,任何事件都是有可能真實發(fā)生過的,其可信度就直接關乎謎面字的利用率高低。如果謎底于史書記載發(fā)生了沖突,筆者選擇將謎底作為最優(yōu)先選項,因為從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曉的少數(shù)實例看,滿清是不值得信任的。比如,碗底印有大明順治和大明康熙的傳世文物,文物界一致認為是后世贗品,現(xiàn)在我們從第一象里讀出了明清交替是一個較長的事件段;從現(xiàn)有史料記載看,順治朝的結束是緊跟永歷被殺,南明宗室政權全部覆亡;“順”字是李自成的國號,卻被清朝拿來作年號,甚至還是“順治”,那么,我們就有理由,把順治朝作為明清共有的歷史朝代,作為此一段歷史的優(yōu)先選項,就好像我們無法知曉宇宙開始于何時,就把“宇宙大爆炸”理論作為優(yōu)先選項一樣。
最后說獲得時間。
序中說,獲得抄本的時間在“壬戌之夏”。按正常的甲子算,壬戌是癸亥的前一年,但在推背圖中,第五十九象的事件卦名與六十象的事件卦名,是作了相互調(diào)換的,因此,序里說的壬戌年發(fā)生的事,就應該是癸亥年發(fā)生的事件之后的事,也就是說,獲得抄本的時間,就應該是癸亥年之后的甲子年,也就是鄭克爽降清,大明鯨落之后,才決定寫此書的。抄本當然是在金批之前就有的,所謂的批書,也肯定批的是經(jīng)過修改的書,甚至是經(jīng)過重新編寫。
下面來說這一象的具體內(nèi)容。
先說卦符,甲子的卦符是乾下乾上,它的含義是政權交替,具體就是,本推背圖是講述明清過渡時期的真實歷史的一本書。
再說卦圖。兩環(huán)相套,右環(huán)內(nèi)寫一“紅”字,左環(huán)內(nèi)寫一“白”字。這兩個字的含義,并不是金圣嘆說的,紅者為日,白者為月,實際是,紅者指朱明,白者指滿清。因為,紅->朱->朱明;白->雪->雪域->建奴->滿清。值得注意的是,兩環(huán)的交接處,不是邊緣接觸而是交疊狀的。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明清交替當真如史料所記載的,是一個非常短暫的時期,還是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這個卦圖表示,這是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推背圖以預言漫長歷史時期發(fā)生過的事件作幌子,將明清過渡期的歷史主要事件,尤其是不見經(jīng)傳記錄的事件,都一一記錄了下來,以期這段歷史不被埋沒,更要讓炎黃子孫從這些事件里,醒悟出被亡國的教訓,和不再犯同樣錯誤的辦法。
為什么這樣說?現(xiàn)在來看讖和頌。
先解讀讖。
“茫茫天地,不知所止”,這是指滿清統(tǒng)治者伙同野鼠會大肆刪改篡毀杜撰明史,尤其是科技史和明末清初的歷史,使得史學紀錄在上述領域里,落得個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結局,而且,作者還擔心,在她那個年代,不知何時才能停止這種卑鄙的行為。
“日月循環(huán),周而復始”,“日月”在這里代指歷史,不是從盤古開始的整個歷史時期的歷史,是明清的歷史,尤其是明清交替時期的歷史?!把h(huán)”不是“轉(zhuǎn)著圈的來”,而是沿著卦圖從右邊的環(huán)到左邊的環(huán),即沿著明朝到清朝的發(fā)展方向去尋找,才能找到真實的明清過渡期歷史。讖言后句里的“周”,指的是兩個歷史時期,一個是莊妃主政的順治早期,是類比武則天武周而沒有歷史名分的莊(妃)周,一個是吳三桂北伐時建立的曇花一現(xiàn)的吳周。這兩個事件中,莊周是開篇——“始”,吳周是結尾——“覆(復)”,它們劃定了明清交替過渡時期的時間邊界,是兩個地標性事件。
接下來,說頌。
“自從盤古迄希夷”,《道德經(jīng)》有言,“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薄_@是希夷的出處,后常以“希夷”指虛寂玄妙?!捌钡囊粋€意思是始終;一直。這樣,就可以把這句話理解為,“自盤古以來,始終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不見不聞的是什么呢,看下句。
“虎斗龍爭事正奇”,“虎斗龍爭”,指世上的兩派力量,華與夷,朝與野,權貴與黎民,游牧與農(nóng)耕,等等。這里應該是指明清之間的興亡爭斗,帝蕃的正朔爭斗,皇帝與草民的階級爭斗?!笆隆保@里作動詞解,實行的意思?!罢妗保鲎浴秾O子兵法》,“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彼?,正者,堂而皇之;奇者,陰謀詭計。
“悟得循環(huán)真諦在”,這句的重點,是“循環(huán)”二字,就是前面說的,要從卦圖里雙環(huán)中悟其真諦。
“試於唐後論元機”,悟出真諦后,干什么呢?“唐后”,就是“宋”,實際上這句的意思是“試於明朝論滿機”。
是不是被驚到了?是不是所謂的“暴論”?
如有言論,請駐足評論區(qū),共同探討。如被筆者采納,不敢貪功,必將以其文字冠名補充到本文。
請看下集,木刀解讀第二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