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如此低劣的離間計,其實這是背后大佬在玩恩施術(shù)
《資治通鑒》第二卷 周紀(jì)二
【原文】
成侯鄒忌惡田忌,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為將三戰(zhàn)三勝,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執(zhí)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臨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譯文】
齊國成侯鄒忌嫉恨田忌的赫赫戰(zhàn)功,便派人拿著十金,去集市上算卦,問道:“我是田忌手下的人,田將軍率軍作戰(zhàn)三戰(zhàn)三勝,現(xiàn)在是舉行登位大事的時候了嗎?”待到算卦人出來,鄒忌令人把他抓住,準(zhǔn)備以此傾陷田忌。田忌無法洗刷清楚,一氣之下率親丁攻打國都臨淄,想抓住鄒忌,卻不能取勝,只好出逃楚國。
【解析】
鄒忌大家都知道,有一篇初中課文叫做《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這個人,歷史對他的評價很高,算是位賢臣。但是就是這個賢臣卻用計給田忌身上潑污水,讓本來有戰(zhàn)功的田忌被齊王猜忌,最終逃亡到楚國。
上述材料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鄒忌陷害田忌的手段太低劣。哪個想謀反的人,會大張旗鼓在大街上占卜吉兇?就連小學(xué)生都能識破的伎倆,一代霸主齊威王會看不出來?再說要謀反也在自己手握重兵的前提下,況且這個算命事件是在馬陵之戰(zhàn)后不久,那時田忌已經(jīng)交出主帥兵權(quán)。
另外田忌的反應(yīng)也很反常。鄒忌用這種漏洞百出的套路來陷害一位為齊國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大將。如果田忌稍微正常的話,難道不會親自跟齊威王當(dāng)面解釋,而是用自己私家兵攻打皇城,向齊威王要人。齊威王從始至終都沒有出來表態(tài)。后來大家也知道,齊威王死后,齊宣王繼位,知道田忌是被冤枉的,就把他接回了齊國。詭異的是,田忌回來后,鄒忌沒有受到任何處罰。
但是為什么偏偏就有人無緣無故栽贓陷害田忌呢?
田忌是一位目中無人又功高蓋主的權(quán)臣?!短锛少愸R》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田忌在孫臏的指導(dǎo)下,贏了齊威王一千兩黃金。這個錢不是重點,重點在于他竟然贏自己的領(lǐng)導(dǎo),而且一點面子都不給,到底誰才是齊國老大?這就說明田忌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沒有把領(lǐng)導(dǎo)放在眼里。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曾經(jīng)孫臏在魏國受難,被龐涓挖去膝蓋骨,后來齊國使者偷偷把孫臏帶到齊國。奇怪的是,齊國使者把孫臏直接交給了田忌而不是交給齊威王,也就是說在使者眼里田忌是排在齊威王前面的,問題來了,這個出使魏國的齊國使者到底是田忌的還是齊國的?
從上面兩點可以看出,田忌是一位沒有王上的宗室宿將了,擁有橫掃天下的聲威,還有絕世軍師孫臏的輔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此外他還是田氏貴族推選出來掌軍的代表人物。很顯然田忌有了謀反的能力,不管他有沒有謀反的心,齊威王都必須要敲打敲打他,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所以鄒忌采用低劣的離間計陷害 田忌是由背后大佬齊威王主使的,鄒忌只不過是一顆棋子。
齊威王指使鄒忌給田忌潑臟水,田忌估計也意識到了這點,所以他不敢單槍匹馬跟齊威王當(dāng)面解釋,而是帶領(lǐng)私家兵進宮,要求齊威王把鄒忌交出來。田忌知道齊威王對自己有意見,打算想好跑到楚國避難的,但還要謀個反來表個態(tài),表示自己是跟齊國徹底決裂,而不是去楚國當(dāng)臥底。這樣有一個謀反的投名狀,楚國也容易接納他,并給予高官厚祿重點利用。
田忌聰明之處在于沒有把事情做絕,他帶兵攻入皇城打的是清君側(cè)的口號,沒有打反對齊威王的旗號,凡事給自己留一線,日后好相見。果然齊威王死后太子齊宣王繼位,齊宣王知道田忌受了很大的委屈,于是立刻把田忌召回齊國重用。至于鄒忌一開始就是齊威王的棋子,齊王自然不會降罪于他。
田忌在齊國名聲顯赫,做事又不把領(lǐng)導(dǎo)放在眼里。齊威王又找不出合理的理由降罪于他,于是找鄒忌實施離間計,順便敲打敲打。沒想到田忌有點心虛同時把事做過頭了,最后流落異國他鄉(xiāng)十多年。齊宣王上臺后為其洗刷了冤屈,讓他重新為故國效力,我想田忌此時此刻的心情定時感激涕零。
先打壓,再拉攏,掌握住人,這就是權(quán)力,歷史上這種套路不勝枚舉。比如李世民臨死前故意把李勣貶到外地,再交代李治上臺把對方召回來,這一來一去,憑空多出一份李勣對李治的感激之情,從此李勣不惜生命代價忠于李唐,這就是毫無成本的施恩術(shù)。
閱讀更多文章,請關(guān)注首發(fā)公眾號:【鑒史悟道】
和20萬歷史愛好者共同研讀《資治通鑒》,學(xué)點通鑒智慧,少走十年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