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bit、有損/無損RAW的差別有多大?
這里是溢圖科技(原“相機筆記”)
關(guān)于索尼RAW文件bit、損的問題已經(jīng)說過很多次了。前幾天發(fā)了《聊一聊1.5萬元價位照片/視頻混合微單的選擇》文章后,又有不少朋友來詢問Alpha 7M4的14/12bit、有損/無損RAW差別到底有多大。正好周末的更新想偷點懶,今天就給大家發(fā)一張圖吧。


用Rawdigger驗明正身



Alpha 7M4,前期ISO 100、欠曝4擋拍攝;后期LR中提亮4EV、輸出jpG時關(guān)閉所有降噪和銳化;為了便于展示選擇了200%放大看圖的截屏。

在這個設(shè)置下,14bit有損壓縮和14bit無損壓縮的差別不太大,但12bit有損壓縮與14bit無損壓縮的差別就非常明顯了。(8老師說有損壓縮過曝測試更明顯,今天沒時間了,改天補上)
知道大家會有比較多的疑問,我簡單說一些,這樣回復留言時候也省事一些。
對RAW文件來說,位數(shù)(12bit/14bit/16bit)與壓縮方式(無壓縮/無損壓縮/有損壓縮)是兩個獨立的參數(shù)。具體到索尼大多數(shù)相機上,存在14bit無壓縮、12bit無壓縮、14bit有損壓縮、12bit有損壓縮這4種情況。
無損壓縮就是壓縮過程中沒有損失 —— 不用覺得神奇,咱們經(jīng)常用的Zip、RAR壓縮軟件都是無損壓縮(把文件變小了還得還原回來)。
相對于14bit 無壓縮/無損壓縮,無論是從14bit變成12bit,還是保持14bit但是使用有損壓縮,從結(jié)果上來說都是發(fā)生了損失(只是損失方式不一樣)。如果你熟悉jpG、BMP和TIFF的話,可以理解為降位數(shù)是從高位數(shù)TIFF變成低位數(shù)BMP,而有損則是從TIFF/BMP變成jpG。
無壓縮的好處是后期處理速度最快,缺點是文件體積最大(對索尼來說基本是);
無損壓縮的好處是縮小文件尺寸,不影響畫面信息;
有損壓縮并不總是比無損壓縮小很多,它的唯一好處就是對一些相機來說可以提高連拍速度。從Rawdigger中看到的情況:索尼的有損壓縮RAW會造成色階信息不連貫,很像是以1為間隔丟棄了一部分數(shù)據(jù)(有損壓縮的文件差不多是無壓縮的一半)。
取相同亮度范圍的數(shù)據(jù)
這是14bit無損壓縮的

這是14bit有損壓縮的

索尼官網(wǎng)上有從14bit下降為12bit的具體情況,ET試著做了些簡化:比如7M2、7SM2、7RM2選擇壓縮RAW、無壓縮RAW并不影響bit數(shù),就不在表格中具體體現(xiàn)了。這個圖表只說明不同設(shè)置下是14bit或12bit,具體是無壓縮、壓縮、有損壓縮由你自己設(shè)置。

* 單張拍攝包括定時拍攝和間隔拍攝
* 連拍階段曝光拍攝
* 長時間曝光降噪會在1秒或更長快門時間下啟用
參考鏈接
中文 www.sony.com/zh-cn/electronics/support/articles/00229990
日本 knowledge.support.sony.jp/electronics/support/digital-cameras-interchangeable-lens-cameras/articles/con/00229990
英文 www.sony.com/electronics/support/cameras-camcorders/articles/00229990
隔壁文章下面的問題匯總
Q:哪些索尼相機有無損壓縮
A:目前只有A1和7M4
Q:A7一代沒法設(shè)置RAW,意味著拍出來都是有損壓縮?
A:是的。
Q:位深是菜單里哪個設(shè)置里調(diào)的?
A:索尼相機無法設(shè)置,是在一些情況下自動從14降為12。
Q:為什么往往只討論索尼的RAW,佳能、尼康也有這些問題嗎?
A:佳能降bit的情況很明確也比較少;尼康是能讓用戶選擇bit和壓縮。
Q:電腦上有沒有壓縮RAW格式的軟件?
A:使用Adobe的DNG轉(zhuǎn)換器,將相機RAW轉(zhuǎn)換成DNG,DNG可以是無損壓縮的
Q:R3單張拍攝壓縮、不壓縮都是14bit,那是不是選擇不壓縮就沒有意義了?
A:問題壓縮是有損壓縮……
Q:長曝光時是不是自動降級為有損壓縮?
A:任何相機都不會自動從無壓縮/無損壓縮變成有損壓縮,變化的只會是bit。
@溢圖科技 由幾個不想躺平的老炮兒組成,主要內(nèi)容包括手機、電腦、攝影器材、數(shù)碼酷玩,期待您的關(guān)注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