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星]

望星
?? ?——它們都在哪呢?
? ?

? ? 從小到大,每當(dāng)有晴朗的夜晚且天空中沒有月亮的時候,我便會跑出家門去看星星。
? ? 先是尋找北極星,不過我往往會找不到,因為星星實在是太多了,我又不怎么認識它們。在嘗試一番而又失敗之后,我就會去尋找北斗七星。北斗七星是很好辨別的,它們組成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總是格外明顯。
? ? 我總是向往著無月之夜,盡管相比星星,人們更加喜歡月亮。
? ? 有月的夜總是格外多情而又楚楚動人。月亮用皎潔的月光輕輕點綴著大地,小山丘如同剛下過雪一般,墨綠色的草葉上也覆著微霜,連青黑色古樸小巷里的青石板,都沾染上了淡淡的白色。月光靜靜地被揮灑著,總是似乎在訴說著什么。有哀傷,有陶醉,有感懷,有喜悅。詩人們被深深地打動著:或是充盈著綿綿的思鄉(xiāng)愁緒,或是抒發(fā)著自己的懷才不遇,或是單純地被這淡雅美景所吸引——他們深深地沉浸在這淡白的世界中,無法自拔。
? ? 而無月的夜比有月的夜更加寂靜。沉寂的黑夜不夾雜任何感情。在這樣的夜里,你甚至很難分清一個物體具體的顏色。樹林、花草、矮墻、小巷都不見了。在這個仿佛幾乎一切都消失了的世界里,我們唯可仰望星辰。
? ? 我曾經(jīng)沐浴過她給予我的點點微光。在那漫天星辰之下,我似乎看到了人類的微小與世界的廣大;在那無邊的茫茫銀河中,我似乎看到了文明的狹小與宇宙的無垠。
? ? 我們仰望星空,卻不知星辰在哪里。她離我們那么近,近得仿佛身手便能觸及。她離我們又那么遠,遠得跨越幾萬年也只能給予我們一絲光明。我們所仰望的星空,是古人的那片星空。而古人所仰望的星空,又是誰的星空呢?我們總是在仰望著過去,未來也總是在慨嘆著我們。幾千年前夜觀星象的古人,也會想到這些嗎?時間長河日日夜夜奔流不息,她自遠方來,又到遠方去,與我們交錯的一瞬間,便是星河燦爛。然而一切的美好終究只是那一瞬。時間奔向她的入海口,從未逗留,從未回頭。
? ? 當(dāng)年古人在這浩瀚的片片星光下,是否也會想到她呢?他們在登泰山時,回首過去,眺望未來,充滿感傷而太息掩泣。但古人只是因高山之巍峨,便有了時勢之感,而在這星空下,為何他們又都沉默不語了呢?
? ? 詩人們太過愛山,太過愛水,卻從未愛過星辰。的確,星辰?jīng)]有山的巍峨,沒有水的壯麗,亦沒有月的溫柔與感傷。巍峨的山,令詩人們?nèi)f分感慨;壯麗的水,使詩人們心潮澎湃;溫柔而感傷的月,引得詩人們憂思滿懷。因為它們,才子們寫出了無數(shù)優(yōu)美的詩歌。但星辰不同,她不能使人心潮澎湃,正相反——她總是能使人寧靜下來。一切的一切都被平息了,憂愁也好,憤懣也罷,或是自滿,或是不甘,內(nèi)心的聲音都在那里,在她的懷抱中漸漸寂靜了。詩人們并非未曾仰望星空,只是望星使他們沉默了——他們的眼中只有那無盡的浩瀚。
? ? 我們或曾仰望同一顆星辰,但星海卻早已不是原來的那片星海。古人的足跡,已經(jīng)悄然遠去了。我們最終也會和他們一樣,無聲無息地消失在漫漫長河中。你可曾知道在一萬年前與你仰望同一顆星星的人現(xiàn)在在哪里?我們的足跡終歸也會慢慢遠了,遠了,淡了,淡了,最終埋沒在無盡的靜默中。
? ? 我們再喧鬧,再不甘,又有何意義呢?縱使我們享盡繁華,終究也只是一場夢幻,不若平淡度過,去追求平凡的幸福。不甘,那便將腳跡留得深些,使它不被輕易地沖淡,讓它成為孩子們所研究的化石。
? ? 過去的化石遠了,而星辰還在,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星辰不會消亡。她與我們一樣,誕生自黑暗,最終亦在死去后回歸黑暗,只是壽命長短不同。但她從不在意這些,只是自在地散發(fā)著自己的光芒。正因如此,才有了無盡的星辰浩瀚。
? ? 每當(dāng)有晴朗的夜晚且天空中沒有月亮?xí)r,我都會跑出去看星星。沐浴在這浩瀚的星光中,一切的憤懣,一切的憂傷,都在星辰的懷抱里,漸漸地寂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