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晴心理教育丨知識分享丨不要把孩子活活逼成“白眼狼”!
別讓孩子受之無愧
小宇是我姨家的孩子,作為獨子,他從小就受盡寵愛。
爺爺奶奶是退休工人,每個月都有退休工資,爸爸是瓦匠,媽媽偶爾會和爸爸一起去工地做點零活。所以雖然生在農村,但他的生活條件比許多城里孩子還好。
從小我就羨慕他,羨慕他有各種我連見都沒見過的衣服;羨慕他有許多新奇的玩具;羨慕他上學、放學都有人背著接送......
媽媽喊我做家務的時候他總是會在旁邊洋洋得意地說:“姐,你媽媽不愛你嗎?她為什么總讓你做家務?你看我多幸福,我媽媽什么都不讓我做!”

沒錯,他從小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爸爸媽媽給完零花錢爺爺奶奶還會再給。在我們村子里他就是孩子中的“富豪”。
在家里,四個大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寵他。奶奶給他做早飯,媽媽叫他起床,然后給他倒洗臉水,連牙膏都要擠好了放到盛滿水的杯子上。
除了上學,家里人包辦了他所有力所能及的事,小升初他考進了縣里最好的中學,為了慶祝他的好成績,他們家請了好幾桌的親戚朋友來祝賀!
可上了初中后他并沒有朝著家里人期望的方向發(fā)展。早戀、上課看小說、睡覺、逃課玩網游......最終被學校勸退,連個初中畢業(yè)證都沒有。

退學后他整日閑在家里,依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像個“大老爺”一樣讓家里人伺候著,親戚們勸他去學一門手藝,他說:“我就喜歡待在家里,我就喜歡在家打游戲?!?/strong>
在家待了四年,游戲也玩膩了,就開始去外面晃蕩,沒錢了就和家里要。爺爺去世了,買畫圈的錢都是奶奶給他的。
如今二十多歲了,依舊游手好閑。姨媽看他這個樣子,擔心連個媳婦都娶不到,所以花光了積蓄給他在城里按揭了一套房子,可是每個月的房貸他沒還過一分。他爸爸看他不上進的樣子整天生悶氣,都快被氣成了精神病。
原來寵愛他的奶奶,如今生病癱瘓在床,他從來沒回去看過一回。

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今看到他那個落魄的家我總是會想:小宇如今這個樣子,不都是家人一步一步“逼”出來的嗎?
許多父母用愛的名義,讓孩子養(yǎng)成了“受之無愧”的心理,這些孩子逐漸不懂感恩,成了人人嫌棄的“白眼狼”。
很多時候我們不愿承認,但現實赤裸裸地告訴我們:父母付出的越多越容易養(yǎng)出一個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同樣身為母親,我總是告誡自己,愛孩子可以,但絕對不能溺愛孩子。
有一天晚上回家,女兒曦曦自己玩著練習數數的小棒。忽然手一滑,小棒就散落在地上了。她就這么站著,用眼神示意希望我?guī)退龘?,同時還把小嘴撅了起來。
我問她:“你自己不小心弄到地上的小棒,為什么自己不撿,非要我?guī)湍銚???/p>

她斜著眼睛,瞅了我一眼:“媽媽,以前你都會幫我撿呀?!?/p>
是啊,以前她的玩具掉到地上的時候,我總是第一個沖上去給她撿起來;她的布娃娃掉地上了,我總是第一個沖上去撿起來再拍拍灰塵;連吃飯我都是給她盛好飯、菜夾好,然后讓她自己吃……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習慣了父母的“沖鋒陷陣”,所以她也不知道哪些事情是應該自己去做的。漸漸的,我逐漸淡出她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不會幫她整理玩具,只是在一旁引導她玩具應該如何整理,如何分類匯總;我不會幫她整理書包,只是提醒她哪些東西不能遺忘了;即使是下雨天,我也不會背她去學校,路滑,媽媽可以牽著你,傘撐著太累,媽媽可以幫你撐傘,但書包必須得自己背,路必須自己一步一步地走……

作為父母,停止你的敢于奉獻
為人父母,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敢于奉獻。
但是,在給孩子足夠關愛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教會孩子如何感恩。當媽媽煮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摘掉壞了的菜葉子;當爸爸下班回家,可以讓孩子幫忙拿一下拖鞋;當爺爺吃完水果,可以讓孩子幫忙扔一下垃圾;當奶奶坐下休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錘錘肩……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都可以教會孩子感恩、付出,可以讓孩子享受被愛的同時,學會怎樣去愛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