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為什么會成為少陽經(jīng)的主方?所有中醫(yī)人都知道少陽病的主方是小柴胡湯,而小柴
2023-08-29 19:02 作者:中醫(yī)師張先生 | 我要投稿
小柴胡湯為什么會成為少陽經(jīng)的主方?所有中醫(yī)人都知道少陽病的主方是小柴胡湯,而小柴胡湯是和解劑,不是發(fā)汗的也不是吐下的。那為什么喝了小柴胡會“蒸蒸而振,汗出而解”呢?是因為此時的病多表現(xiàn)在外面的三焦網(wǎng)膜里,離表的排病出口比較近,病容易出,所以身體選擇向外排。少陽病條文又有說“得屎而解”,這是因為此時病已大半入里三焦段,通過排泄的方式更容易排出病邪。又有吃了柴胡湯嘔吐的,這是病在上焦;也有女人例假期間通過例假排出的,也有沒有任何反應就好了的。柴胡湯的排病方式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這一切都說明了三焦網(wǎng)膜覆蓋的面積巨大,因為三焦系統(tǒng)實在沒有具體的位置可以定,張仲景勉強用“半在里,半在外”這種模糊語言來表述,以至于后人把他的話解釋為“半表半里”這個狹隘局域的層面上。 后世中醫(yī)不通柴胡湯的理法,見喝柴胡湯會發(fā)汗就認為柴胡這味藥有生陽發(fā)汗的作用,在治療溫病中不敢重用。柴胡這味藥性非常平和,既不寒也不熱,它最大的功效就是作用于人體的三焦網(wǎng)膜系統(tǒng),推陳出新。對,是推陳出新!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是這樣說的: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說的很明了,去心腹腸胃結氣,并且可以推陳出新,至于往哪推?村長上面已經(jīng)說了,看病邪的位置,靠近外的向外推,汗出而解;靠近里的往消化道推,得屎而解。 按照中藥的“君臣佐使”來分,既然叫做柴胡湯,柴胡當然是君藥,必須得重用才行,最少得是臣藥的兩倍以上。這樣君王才有“大權”,才不會“垂簾聽政”,受臣子的牽制和欺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