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狂飆》,怎么設計期待感?


淺聊期待感:
看狂飆的時候總會被劇情勾著往下看,有新人物出場的那種新鮮感,但更值得留心的是編劇導演設計的期待感。
1. 故事是采用回憶錄樣式的拍攝方法,我們在故事開始之前,已經(jīng)看到了白發(fā)的安欣和混的順風順水的高啟強,所以,當我們看到回憶里2000年的安欣和高啟強的時候,自然已經(jīng)被弱弱的引出了一條細不可查的期待感之線條。
那就是原本的青春滿是理想的安欣,怎么變成中年頹廢的白發(fā)交通警察。
原本賣魚佬的高啟強,怎么在最后變成了令人聞風喪膽的政界大佬。
因為有了這兩條弱弱的引線,所以無論兩個人做什么事情,你都會產(chǎn)生期待感。
比如高啟強開車撞翻安欣,你會擔心安欣的情況,但你知道安欣不會死。
當你看到高啟強被人搞,被徐江搞,你會擔心,會共情,但你知道他肯定會贏,因為高啟強最后是贏家,是政界大佬了。
2. 關于人物本身的期待感,這個和人物之間的技能是有關系的,也跟人物之間的職業(yè)是有關系的,比如,你在看到高啟盛的時候,他是學霸,所以有很多隱形的能力,無論高啟強遇到什么苦難,你都有一條弱弱的期待線,那就是高啟強旁邊有聰明的弟弟,他的弟弟會怎么做來幫助他。
這是一種類似于金手指的期待感。
又比如一開始的高啟強和唐小龍他們,你知道高和安欣這個警察有關系,所以你在看到高和小龍他們發(fā)生沖突你是知道高能贏或者,高不會被怎么樣,因為你知道有安欣在,小龍他們不會怎么著的。
3.其次是人物支線劇情帶來的期待感,支線劇情一般是指的在主角做主線任務的時候,其他人在做其他的事情,比如高啟強在殺魚在為了2萬塊錢做事情的時候,徐江把白江波殺了。
那么有了徐殺白這件事情之后,你就已經(jīng)站在上帝視角了,也就是現(xiàn)在產(chǎn)生了一個視覺盲區(qū),也就是,你作為觀眾知道,但警察不知道,高啟強不知道,所以警察誤會高的時候,你會焦急,會怎樣,根上的原因是你和其他人產(chǎn)生了信息差。
這個換算在現(xiàn)實中就是,假設,你知道班長和語文老師在一起了,但是其他人不知道,當你看到其他人對兩人關系揣測的時候,因為你是已知的,所以你存在某種程度上的驕傲和爽感。
4.第四條,我覺得完全和電視外的世界有關系,那就是短視頻平臺和朋友圈的發(fā)展,當你沒看狂飆的時候,所有人說這個電視劇好看,這本身就是調動期待感的一種方法,其次,當你開始看了第一集,然后別人已經(jīng)看第20集的時候,他們說高啟強太牛逼了。
但是你的視頻上,高啟強還只是一個賣魚仔,這本身也調動了你對這個人物的成長或者發(fā)展的期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