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語言矯正:孩子語言表達流利,只因為媽媽做了這些
最近,陽光語言矯正的老師遇到這樣的一個案例,下面就分享給各位家長,希望能夠對孩子的語言發(fā)育帶來好的幫助。
樂樂媽媽平時休假的時候,會經常帶著樂樂一同外出漫步和游玩,然而當樂樂在一歲半時,這位媽媽開始有計劃地減少帶他外出的頻率。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樂樂說話的時間比較晚一些,而且平時也只能說一些簡單重復的詞語,例如:“媽媽” “抱抱” “吃吃”等,而同齡的孩子這時候已經可以說出一些簡單的句子,還能夠和大人開始交流對話了。樂樂媽媽害怕這些語言差距影響到孩子的自信。
當樂樂還沒察覺到媽媽的這些變化時,樂樂媽媽有時候也會感到焦慮,但很快她就會嘗試自我安慰,告訴自己男孩的語言發(fā)育通常會比女孩慢一些,但沒過多久,她就發(fā)現和樂樂差不多大的孩子語言表達也要比樂樂流暢許多。這時候,她就坐不住了,認為必須要采取行動了。
于是在帶著孩子去做檢查的時候,詳細的咨詢了樂樂說話晚的原因,醫(yī)生也告訴她,有的孩子在說話時間上確實有早晚之分,但是到1.5-2歲這個階段,他們通常都能夠說一些簡單的短句了。根據你所描述的情況來看,孩子的生理結構方面我們檢查是沒有異常的,那么就建議你帶著孩子到專業(yè)的語言機構進行評估干預,這樣才能幫助孩子的語言得到發(fā)育。
之后,陽光語言矯正的老師就見到了樂樂媽媽,并了解到了樂樂的情況,告訴樂樂媽媽孩子語言的發(fā)育順序。通常在孩子一歲之前,都屬于是他們的語言準備階段,所以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有大量語言輸入。雖然樂樂媽媽平時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多,但是卻缺乏了語言交流,那么就會影響到孩子對詞匯量的吸收,最終才導致孩子會說話,但是詞匯量不足。
在聽完陽光語言矯正的老師給出的回答之后,樂樂媽媽接受了老師給出的建議,在進行專業(yè)語言康復訓練的同時,還每天堅持在家跟孩子進行語言交流互動,逐漸的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在經過幾個月的訓練之后,樂樂的口語表達能力明顯上升。現在樂樂的媽媽又恢復了經常帶樂樂外出游玩的習慣,只是增加了與孩子的語言溝通,同時也鼓勵樂樂去和同齡孩子玩,樂樂的語言表達一天比一天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