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讀后感——關(guān)于太宰治的善與惡
瞎寫點東西吧。
我并不是一個讀書人,讀書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愛好,不如說出校門之前的書對我反倒是囚牢酷刑一般的東西,出了校門反倒看書更多了,不由得多了幾分諷刺。
言歸正傳吧,拋開國籍和時代,我很喜歡太宰治的書,太宰治的書多是短篇的合集,可能也和這個有關(guān),但他的書真的很容易叫人忘記時間在沉浸其中,等清醒過來幾百頁的書已然翻閱殆盡,在讀完一本書的成就感消去之后卻又不由得感到心頭多了幾分沉重。
太宰治的書多直指人性中的本性,有的陰暗和丑陋,有的卻留下幾分善意和救贖,我在題目中稱之為善與惡,但寫到此地卻又覺得有幾分不謹(jǐn)慎,但就叫我這樣寫下去吧。
今天提筆之因也是源自太宰治的短篇小說,名為《燈籠》,也算我不才的讀后感吧。
這篇故事還請叫我略述一二,我文學(xué)功底有限可能寫不出原文的美好還望見諒。
開篇一個倒敘的展開,講了主角想在天氣再涼之時改變自己,走出家門,開開心心的去次廟會,并為此心潮澎湃。
主角是一個女子,家境貧寒,而母親原本是有權(quán)有勢地主的小妾,但逃了出來和開木屐店的父親走到了一起,主角的容貌既不像地主亦不像父母,被人指指點點,加之容貌絕不能說是上佳,如此這般,時光荏苒便在家中待到了二十四歲還未能出嫁。
而在一場巧合主角結(jié)識了一個比他小五歲之多的男生,并為其傾心,而此時四鄰傳言她也會勾搭男人了,并在男生來接她時指指點點。
男生家中原本是頗具實力的藥材商,奈何父母早逝,家中難以為繼,兄長和姐姐被遠(yuǎn)方親戚領(lǐng)養(yǎng),而他則是被店里面的掌柜收養(yǎng)了,如今是商科學(xué)生,但生活也是頗為拮據(jù),談及和同學(xué)約好去海邊游玩,臉上卻無喜悅反倒垂頭喪氣,并未言及其他。
而這也叫主角的故事展開了,她去了一家大型百貨店盜走了一條男士泳褲,而出門幾步就被人發(fā)現(xiàn)了,撞倒在地,膝蓋受傷,并挨了一巴掌,不可謂之不狼狽,然后扭送警局了,而周邊圍的全是鎮(zhèn)子上的熟人。
警察審訊了問了很多問題,在最后干笑著問到:“你是慣犯吧?”
主角害怕了,害怕被抓,瘋狂的大聲辯解,自己在二十四年內(nèi)恪守孝道,只是想為男生打點行裝,把他培養(yǎng)成一個出人頭地的人,我只是一時鬼迷心竅,你們不能抓我,并認(rèn)為對這家大型百貨店一條泳褲又算得了什么,和他們賺到的錢相比一條泳褲又算得了什么?真正進到監(jiān)獄的都是走投無路,無奈之下?lián)屪邘兹赵缓蟊魂P(guān)五到十年的可憐家伙。
而主角一邊哭喊,一邊硬撐著對警察笑的場景,也嚇壞了警察,認(rèn)為她的神智不太正常,將她關(guān)押了一夜就叫她父親接走了她,父親也只問了一句沒挨打吧,便再不言語。
而故事還未結(jié)束,當(dāng)晚的報紙卻將此事爆了出來
《扒手也有三分理,精神異常的左翼少女花言巧語,口若懸河》
如此報道也叫四鄰在她家附近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窺探她的情況,她也逐漸明白了事情的嚴(yán)重性,家中店鋪也關(guān)閉數(shù)日,逃一清凈。
不日,男生來了一封信,說已經(jīng)去了海邊,文中言及她學(xué)識不足,上進不夠,認(rèn)為她有罪,應(yīng)該對社會道歉,并且表示之后不要再聯(lián)系了,讀后也要記得把信和信封一同燒掉,切記。
主角此時才反應(yīng)過來,男主怎么說也是富貴之家出身,怎么也不會因為一條泳褲而陷入窘境。
隨著天氣漸涼,但主角卻依舊過著如坐針氈的日子,父親一日提及屋中燈光昏暗,在一間只有六疊(一疊1.62平方米)的屋子里裝了一盞足足50瓦的燈泡,家人就在這盞燈下吃飯,母親笑著也用拿著筷子的手遮臉抱怨太亮,這盞燈照亮了院子里,女主心想我們的幸福也只是換盞大燈泡這種事而已,卻又覺得燈下的家人很美,并想將其告訴院子里偷窺的“蟲子們”,同時一股寧靜的喜悅涌上了心頭。
看完的大家有有何感想?
是否覺得女主最后獲得了救贖?
而店員粗暴的對待,警察的疑問,記者的報道,男生對其避之不及,四鄰的流言和窺探,是否使人生厭?
嗯——這也是我剛讀完的感想。
但我們翻轉(zhuǎn)一下吧,店員本身就是保護店內(nèi)商品的人,警察的盤問本身就是其職責(zé),記者如實報道他聽到的真相,這是他們的義務(wù)和職責(zé)。
男主逃避,甚至言明不再接觸,斷義絕情,而他卻如何知曉女主的想法?畢竟女主并未對他提及分毫,對他而言女主如今只是盜竊犯人罷了,遠(yuǎn)離她也是人之常情。
而對四鄰流言和窺探的厭惡是正常的,但仔細(xì)想想這又何嘗不是人的本性?聚眾八卦長舌之婦皆為形容。
反觀女主在盜竊后卻覺得自己盜取一條泳褲,對與百貨市場不過九牛一毛,認(rèn)為自己只是鬼迷心竅不該論罪,而這是真正正確的嗎?
也許有人認(rèn)為因為家中家境貧寒,是不得已而為之,為的都是愛情,但無論家境貧寒還是因為愛情,都覺不是偷竊的理由啊!
我們認(rèn)為店員、警察、記者、男主以及四鄰的惡行的同時,是否也該反觀女主的所為對他們而言是否也是惡行?
而女主開篇也提到了她想要再度踏出家門,去廟會,并為此心潮澎湃,和在末尾家人無言的支持下獲得的平靜的喜悅,對于偷窺的“蟲子們”不再在乎,顯然已經(jīng)獲得了救贖。
你也許犯了錯,辯解給別人,別人無一相信,但最親近家人永遠(yuǎn)愿意相信你接受你并保護和支援你。這也是人性,這就是善。
我上文也提及了,我將太宰治對人性的剖析,稱之為善惡是不準(zhǔn)確的,當(dāng)然事實也是如此,通過我這篇拙劣的文章大概也能表露一二了吧,而這種剖析在太宰治的文章里決不單單是一篇兩篇,無論是斜陽里主角一點點的轉(zhuǎn)變和書信,亦或者維榮之妻最后男人的狡辯和主角那句“沒人性如何,我們活著就行了”,還是說眉山里最后不在去往的酒館,如此種種都展現(xiàn)了太宰治對于人性剖析的功底和其文藻之美。
我喜歡太宰治的文章,這絕不單單是短篇居多,更多的也是對于人性的剖析和篇篇使人深思的機妙,希望大家也能在看完之后喜歡上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