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鐵道炮,法國M1916 24厘米火炮

鐵道炮曾是軍事史上一種重要的陸戰(zhàn)武器,它往往配備大口徑的火炮,是一套復雜的火炮系統(tǒng),不過也有小尺寸的簡易鐵道炮,法國在一戰(zhàn)時投入的M1916 24厘米鐵道炮就是其中一種(以下稱M1916)。

其實M1916是一款改裝火炮,它原本是法國在1876年開始裝備的M1876 24厘米海防炮,該炮在當時運用了各種新技術,是一種后膛裝填的架退炮。

M1876的炮管為組合式,內里是帶膛線的鋼襯,外部有多層鐵進行收緊加固,這和當時其他重炮一樣,看起來身管顯得有些臃腫,據(jù)說當時法國將這種鋼和鐵的混合制炮管用厘米作為口徑單位,純鋼炮管的火炮則用毫米作為口徑單位?;鹋诤筇庞寐菁y結構閉鎖,采用分裝彈藥,彈頭重162千克,火炮身管倍徑22.3倍,最大射程13.4千米,每兩分鐘發(fā)射一次。

炮管通過耳軸安裝在U型炮架上,整個炮架又安裝在一個前低后高的矩形鋼制平臺上,這個平臺也不是固定的,它擁有輪子可以在環(huán)形軌道上旋轉調整射擊方向。該炮在炮架和鋼制平臺之間用液壓后坐機構連接,液壓缸與平臺一樣略微傾斜安裝,這就是早期的軟后座系統(tǒng),火炮射擊的巨大后坐力先傳遞到液壓后坐機構然后才傳遞到平臺上,隨后火炮在液壓機構和重力的作用下向前滑回原位。

部署好的火炮可以向360°方向發(fā)起攻擊,火炮俯仰角度在-5°~30°,戰(zhàn)斗全重47噸,為了方便彈藥裝填還會在炮尾右側安裝一部小型的起重機。該炮后來發(fā)展出幾個不同的子型號,相互之間大同小異,只是為了滿足海防炮、攻城炮等不同的作戰(zhàn)需求。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法軍很快意識到手里的重型火炮不夠用,于是M1876火炮也被投入到戰(zhàn)場,盡管它與先進火炮相比已經(jīng)落后很多。1916年時法國將這款火炮改成了鐵道炮,具備了較強的機動能力,這就是M1916 24厘米鐵道炮。

M1916安裝在一個2、3或4軸鐵路車廂上,車廂被加固,火炮縱向安裝,原本傾斜的鋼制平臺被改成水平,似乎增加了復進彈簧用來輔助火炮歸位。

這款鐵道炮就像是把鐵路板車和火炮簡單粗獷的硬性結合,作戰(zhàn)時要么通過設備將火炮取下來放在專門的木質底座上,要么找一段彎曲的鐵路調整車廂位置進行射擊,因為這款鐵道炮缺乏方向射界調整能力,只能攻擊中軸線前方的目標,況且缺少穩(wěn)定結構的它如果向側面射擊就會把自己掀翻。法國總共改裝了53門M1916鐵道炮,其中法國炮兵部隊獲得24門,訓練單位獲得13門,還有16門給了后續(xù)參戰(zhàn)的美軍炮兵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