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答應(yīng)我,千萬不要在餓的時候打開它!

猶記得那是2022年初,一個尋常的金陵冬夜,我像昨晚一樣打開一本新書。
這本書名為《拉面》,白色封面,沒有寫滿了各種提示你“不看不是中國人”的腰封,也沒有花里胡哨、五彩斑斕的標(biāo)題和副標(biāo)題,這種罕見的“惜字如金”帶來的干凈、簡潔感,好像個不施粉黛的少女,讓人第一眼就覺得它與眾不同,冒出想貼近了解的想法。

其實,我對“拉面”并沒什么特別感情,與“拉面”有關(guān)的記憶甚至還有些負(fù)面。
我記得第一次吃拉面的年份已經(jīng)很久遠(yuǎn)了,那時,南京的火車站、汽車站、長江大橋上橋口等人口流動較大的地方,還有戴帽子的人會推著三輪車賣“一刀200”的【切糕】。
是誰帶我去的,已經(jīng)忘了,記憶最深的場面就是點完面剛準(zhǔn)備找座,那位胡子濃密一臉兇相的掌柜(就是負(fù)責(zé)收銀的),就操著一口不標(biāo)準(zhǔn)的普通話嚷嚷著要先付錢。
那還是我第一次遇見點完就要付賬的情形,再加上掌柜那種“氣勢”,我著實是被嚇著了,對幼小的我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再加上海碗里只有幾片薄如蟬翼的牛肉片,我對這種東西好感盡無,以致于這么多年來,我除了好奇“炒刀削面”是什么去過一次“拉面館”,再沒進(jìn)過南京任何一家“XX拉面館”。
當(dāng)然,通過書籍、影視作品,后來我是逐漸知曉“拉面”并非只有一種,還有“日式拉面”。
我并沒有嘗過“地道”的日式拉面(日本拉面),即使之前因為頭條的“西瓜嘉年華”去過一次日本,但因為那次“落地游”就是“中國人騙中國人”,每每想到那幾位操著一口流利普通話的拉面師傅,我就怨念四起,又無從發(fā)力,只能說當(dāng)時品嘗的拉面原料是正宗的,其余都是“國貨”。

久違日本對拉面和咖喱的狂熱,但真正深入了解極具日本特色的“拉面文化”后,耳邊才會回響著那句——“孩子,這美食界的水太深,你把握不住的!”
大半夜看這本圖文并茂的《拉面》,居然就看餓了,頓時覺得南京的夜讓人平生一種饑寒交迫感,趕緊呲溜了一碗泡面+火腿腸+荷包蛋+榨菜,讓心靈與肉身得到了些許安慰。
說實話,我挺后悔看這本《拉面》的,除了因為閱讀過于投入導(dǎo)致熬夜,還因為它——確切的是這套《飲食手帳》——勾起了我對食物的興趣。
《飲食手帳》一共6冊,主題分別是《蔬菜》《葡萄酒》《拉面》《面包》《咖喱》《肉料理》。每1冊都極為講究,無論是一眼可見的排版、配色,還是細(xì)讀后讀者能體會到內(nèi)容的深入淺出,這原版權(quán)方【EI編輯部】幾乎就是在示范什么叫“干貨滿、創(chuàng)意足”的暢銷美食圖典。

我不知道國內(nèi)出版公司在籌劃美食題材書籍的時候,是否會考慮把水的不同種類、酵母的不同種類、鹽的不同種類對烤制同種面包的影響逐一列明;是否會考慮列出精確到毫米的不同厚度的豬排,會有怎樣的口感逐一配圖列明;是否會在介紹烹飪某一道菜時,食材的份量精確到克,烤制的時長苛刻到秒?
雖然我覺得作為一本基調(diào)輕松的書,出版方大可不必如此講究。但出版物呈現(xiàn)出的這種嚴(yán)謹(jǐn)和精致,倒是會讓人覺得罕見而可敬,也讓書格外適合慢慢讀,因為每個“冷知識”的背后都有一連串知識。
由于這套書“份量”過重,接下來我只能簡單提一提每冊的基本內(nèi)容和亮點了。

《肉料理》,顧名思義,聊的都是“吃肉”。這一定是各位老饕的最愛。
雖然燒烤不見得健康,但想想人生苦短,疫情的沖擊更是刺激大眾追求在世時的快樂。
既然無肉不歡,那么,我們——雖然本書語境下是日本國民——將注意力集中在生活中最常食用的牛肉、豬肉、雞肉的三大肉,以肉食學(xué)的歷史源流為開端,佐以(日本各地)地道、實用的烹飪技巧,讓人意識到原來“肉學(xué)”也可以像越熬越鮮美的湯汁般引人入勝。

《拉面》,這是一本千萬不能在睡前閱讀的書。
看了,多半會餓;餓了,多半會吃;吃了,一定會變重。而且,通過23種拉面圖鑒了解拉面在日本的發(fā)展歷程后,你又可能萌生“要不去實地嘗嘗”的想法——而且,最近日元貶值,相同的預(yù)算現(xiàn)在能比以往在日本接觸更多內(nèi)容,想來也極具誘惑性。
退一步說,書中極為貼心地刊載了拉面湯底、配菜、叉燒等的制作方法,實在不行,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吧!

《蔬菜》介紹了108種常見蔬菜,從挑選、保存、預(yù)處理到烹飪方法,應(yīng)有盡有。
如果覺得光吃肉很不健康,那么,《肉料理》+《蔬菜》就是絕配了!

咖喱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可是一個重要角色,這種源自印度的美食傳入日本后被迅速接受并本土化。如果你也喜歡咖喱,那么,《咖喱》中出現(xiàn)的13家名品咖喱料理店的主廚,除了會為你講述自家招牌咖喱的制作方法,還會告訴你各國咖喱的特色,以及73種常見香料的使用方法。
我想,等你認(rèn)真看完本書,對超市中各種“懶人裝咖喱包”應(yīng)該會再無興趣,而是想親手做一盤又美食又經(jīng)濟(jì)的秘制咖喱飯了吧!

這本《葡萄酒》的出現(xiàn)讓我很意外,因為我以為“日本清酒”顯然比葡萄酒更“日本”。
如果你對葡萄酒感興趣,那么,通過這本書,你不僅會了解到法國、意大利、德國等地葡萄酒的發(fā)展歷程和種類,還能通過文字學(xué)******的機巧和樂趣。

最后一本是《面包》。
這本書真的刷新了我對面包的認(rèn)識,我是從未了解到酵母也有各種制作方法,同時,不同類型的酵母、鹽、水及面粉的選擇,將會對面包的“成色”有決定性影響。
要是我們的各種包子店也能用這種專業(yè)態(tài)度,那么,相信“中國包子”也能成為世界級的金字招牌吧!

總體而言,這套小眾的《飲食手帳》,“好看又好吃”,我個人極為推薦。
同時,作為一個極為重視精神修煉的俗人,我對吃穿的領(lǐng)悟還停留在膚淺的實用主義上,秉承多年來的“餓不死就萬事大吉、凍不著就天下太平”思想,我對美食主題的圖文、視頻基本無視。
最近認(rèn)真讀完這套堪稱美食大百科+東京都美食小指南的書,又認(rèn)真觀摩了不少國內(nèi)美食類大小視頻,我感覺承平之世的美食題材作品,像《舌尖上的中國》《人生一串》固然優(yōu)秀,但這種高質(zhì)量視頻畢竟鳳毛麟角,一眾“奇奇怪怪”的小視頻,與其說是“食色”,倒不如說是“借食物來搞笑”,讓我難免有一種被愚弄感。

我想,不管是國內(nèi)以“拍美食”為職業(yè)的人,還是最近想做美食類書籍的出版公司,都應(yīng)該考慮學(xué)一學(xué)日本這種生活類書籍的制作思路。
這套《飲食手帳》,每一本都是一本精心設(shè)計的雜志,把雜志的輕松與書籍的厚重整合到一起,讓讀者被封面吸引,為內(nèi)容著迷,讓書“看起來就很好吃”——能做到這一點,相信就能讓國內(nèi)其他不少同類出版物難以望其項背了。

書真的挺好,唯一的缺點就是看了會餓!

如果覺得內(nèi)容比較有趣,你還可以通過這些傳送門邂逅更多精彩:? ???
【1】尚書堂——關(guān)于書的品鑒報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閑扯兒——陪你聊聊番劇和手游的那些事兒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壞3圣痕故事——游戲里也有歷史與文藝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壞3圣痕故事(視頻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為你讀詩(視頻)——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種花式閑扯兒——總有一款能討你歡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