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報仇20年不晚”?刀郎:我沒有!網(wǎng)友:放開他,這件事是我們干的!

記得很多年前有一位智者說過:“藝術的真相,就是似是而非?!?br>
似是而非的意思,就是你可以把一幅潑墨畫看成一匹奔騰的駿馬,也可以想象成一頭睡懶覺的豬,甚至對人解釋說這是一個“靠”字。

任何人都可以評判藝術,按自己的理解。
還有一種說法是,讓絕大多數(shù)人來決定,什么樣的藝術最受歡迎。
這是不是很公平?沒人欣賞,村委會那幾爺子投票就決定了藝術的水平,這種藝術家遲早會去養(yǎng)豬的,因為遲早要餓死。
01
刀郎作品是不是垃圾,應該讓他們來說
2004年,一張名為《2002年的第一場雪》的專輯,引爆華語樂壇。《2002年的第一場雪》《披著羊皮的狼》《情人》一首又一首讓人久為傳唱的歌曲,沖刷著人們對于音樂的認知。
要知道,那一年天皇巨星周杰倫,一年總共才能賣出300萬張專輯的年代,刀郎一個人一張專輯就賣出了270萬張,盜版專輯數(shù)量更是賣到了夸張的1000萬張。

而那英的《征服》《干脆》及《心酸的浪漫》三張唱片的銷量超過580萬。她在1994年前的黑膠唱片及卡帶銷量已超過800萬,音樂專輯在2001年之前在全亞洲已沖破2300萬銷量,并有“中國第一天后”的稱號。

刀郎的歌,毫無疑問是有群眾基礎的,而那英也擁有大量喜歡她的粉絲。兩人的受眾群或許不同,但同樣讓背后資本賺到手軟,同樣受到粉絲喜愛。

那為什么刀郎的音樂就不叫音樂,是“唱給農民聽的”,那英就應該是“中國第一天后”?
有點不講道理,對不對?
如果先紅起來的是刀郎呢?
02
“記仇”20年,你能做到嗎?
你自己做不到的事,通常不要期望別人也能做到。
首先,你要讓自己相信,你就是刀郎。
20年前,你就已經實現(xiàn)財富自由了。但是有一天,你被幾個比你名氣大得多、資歷老得多的“前輩”,在電視上指名道姓地“羞辱”了一番,然后不管是不是這個原因,你暫時退隱了。
20年后,當你出新專輯,突然想起20年前罵你的那幾個“仇家”,然后心一橫:老子也要罵回來。但是,又不好意思再提20年前的糗事,于是你用了一首微澀難懂的歌名和一段晦澀難懂的歌詞,做了大量隱喻。
新專輯發(fā)布后,你又擔心大家聽不懂歌詞里的深意,嘔心瀝血地找來一堆馬甲去網(wǎng)上給大家逐個科普:“馬戶”說的是哪個?“那又鳥”又是誰?“公公”和“一丘貉”是某某某和某某。
你想想,如果是你,你能不能干得出來這種事?

其實這很“網(wǎng)友邏輯”,充滿了“我說都說了,所以我不可能道歉”的歪理,很能“以歪理服人”。
記仇20年,比“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中國古人還多10年,這得有多大的仇和恨!
舉個栗子,18歲你高三,快高考了,跟一個同學鬧了別扭,恨他恨得要命,簡直恨之入骨。20年后,你快40了,半截都入土了,婚也結了,娃兒也小學畢業(yè)了,經歷了職場的殘酷、社會的毒打,也蹚過了人生的風雨。
每當夜深人靜,把娃兒安頓好一肚子火氣在床上躺下時,想起你那個同學,“老子好想給他一耳屎哦!”
你是不是這種人?
03
你會“恨”,也許是“你過得不開心”
其實,有時候我們恨一個人,不是因為他搶走了我們心愛的東西,或者他讓我們在大庭廣眾一下變成一個笑話,又或者僅僅只是五年了沒有還你的500元錢……你有沒有想過,這僅僅可能是因為:你過得不開心。

而你不開心,是因為有人做了讓你不開心的事。但是,如果本來很開心,對方做了讓你不開心的事,你充其量會不高興,還完全不會達到“恨”的地步。
而恨一個人,是因為你本來就覺得已經失去了全世界,他偏偏在這時讓全世界睜大眼睛看著你一步一步地滑向深淵……
這種“恨”,往往恨的是自己。

但是不高興和恨的區(qū)別,我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能懂的。
那些認為刀郎“恨”所以作了一首歌來“復仇”的網(wǎng)友們,我覺得,你們也僅僅是過得不夠開心而已。
有時候,心情的好壞,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去留,一件事的方向,甚至一群人的命運,或者你對一個問題的看法。
如果你就是刀郎,你會不會恨他們?
04
記仇的人,到底是誰?
20年前,刀郎被人“涮”了,我想他肯定會不高興。至于會不會恨,我們誰也不知道。但如果20年后還能“君子報仇”,那也絕不是一般人。

刀郎,這個本身就帶著幾分“仇恨”意味的名字,讓全網(wǎng)都在相信他就是那個“君子報仇二十年不晚”的人。但“四大惡人”選擇集體噤聲,那種愿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氣息,網(wǎng)友們都能感受得到。
如果他們占理,這件事會有現(xiàn)在這樣尷尬的沉默嗎?!發(fā)聲、公告、律師函,會像亂箭一樣地飛舞吧。
所以,哪有什么證據(jù)不足,只是有人在替你“報二十年前的仇”而已。網(wǎng)友們對這件事或許早就牙咬得“咯咯響”,好不容易等到了20年后的這個機會。

所以,“記仇”的,應該是他們——把這件事記了20年的熱心網(wǎng)友們。
這20年,他們過得有多不容易,可能沒人指導。他們可能沒有一天不在想——“老子好想給他一耳屎哦!”

直到——《羅剎海市》來了。
你們覺得是網(wǎng)友多管閑事嗎?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