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雞公碗才是TVB的靈魂?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關(guān)于香港TVB電視臺,總有一些有意思的梗圍繞著它們。
比如一句萬年不變的臺詞:
比如一套萬年不變的服裝:
有些梗當(dāng)然很有意思,但有些有關(guān)TVB的梗,完全就是錯誤的。
比如我昨天上網(wǎng)沖浪的時候,就看到一條熱搜:
這條熱搜講的是,TVB的一些道具都是重復(fù)再用,一用就是30年。
其中舉的例子,就是這個頻繁出現(xiàn)在各種TVB電視劇中的「祖?zhèn)麟u公碗」:
只見這個碗其貌不揚(yáng),唯一的亮點(diǎn)就是碗上的那只炯炯有神的「公雞」。
從83年的《射雕英雄傳》:
到2012年的《大太監(jiān)》。
雞公碗已然成為了TVB劇的???/strong>。
但TVB真的30年都在用同一個雞公碗嗎?
真的節(jié)儉到這個地步嗎?
我覺得不可能。
雖然TVB確實是出了名的窮,但也不至于一個碗用30年吧。
而且這碗可是要放進(jìn)嘴里,這要是演員知道是30年的老古董,那不得當(dāng)場把TVB給揚(yáng)嘍。
事實上,這個謠言大概在12年的時候,就有了。
當(dāng)時還是暴走漫畫流行的年代。
有人把TVB30年來出現(xiàn)雞公碗的鏡頭都截下來,取名為“TVB第一道具的前世今生”:
第一個總結(jié)出「祖?zhèn)麟u公碗」的人,可能沒有意識到:
TVB三十年都在用雞公碗,并不是因為這個碗是祖?zhèn)鞯摹?/strong>
而是因為,雞公碗在香港乃至整個廣東地區(qū),非常常見!
既然雞公碗到處都是,那TVB拿它來拍戲,不就很正常了嘛。
像佘詩曼吃個面
都是用雞公碗吃的:
黃宗澤聚餐
也是用雞公碗吃的:
甚至連我家都有雞公碗!
就很普遍有沒有!
雞公碗源遠(yuǎn)流長,制作始于明代,是貴族的珍品,清朝以后,才在民間普及。
上世紀(jì)四五十年代,雞公碗一毛錢一個,廣東和閩南一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
雞公碗便宜,可與雞公碗同源的“雞缸杯”的價格就不一樣了。
同樣是有雞,2014年,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在香港拍出了2.8億港元的天價。
相比之下,雞公碗就接地氣多了。
在農(nóng)業(yè)社會,人們?nèi)粘龆鳎章涠?,公雞是人們生活的鬧鐘,提醒開始一天的勞作。
因此雞公碗又叫“起家碗”,代表發(fā)家致富的愿望。
除此以外,碗上的公雞也代表旺,有家庭興旺的意涵。
而碗上的“花”則代表花開富貴。
這些碗上的元素,也寄托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雞公碗在廣東一帶大受歡迎,自然也就流傳到了香港。
如果你在60年代去香港大排檔、路邊攤吃白粥,那一定是用雞公碗裝的。
正因為它是一個很平民化的東西,也有很多集體回憶在其中:
所以在TVB的古裝戲、民初戲,在一些反映平民生活的場景里,用雞公碗作為道具就再合適不過了。
但宮廷戲就很少用,畢竟它不是一個貴族用的東西。
并非TVB一家在使用雞公碗。
在擅長刻畫底層人民生活的周星馳鏡頭下,雞公碗更是??椭械某??。
《賭俠》
《功夫》
《食神》
《大內(nèi)密探零零發(fā)》
周星馳的前經(jīng)紀(jì)人、多年合作伙伴田啟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
雞公碗是星爺?shù)?strong>“吉祥物”,基本上有這只碗出現(xiàn)的電影,票房和口碑都很好。
不知道為什么,用雞公碗裝的美味,總有一種讓人胃口大開的感覺。
無論是用雞公碗裝叉燒飯:
還是用雞公碗裝瀨粉。
總是讓人食欲大振,胃口大開:
我想原因主要還是因為:
雞公碗闊大的碗面帶來了巨有滿足感的視覺沖擊吧。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雞公碗慢慢淡出了歷史舞臺。
越來越多的消費(fèi)者選擇更為精致、美觀的碗。
像我們家,也只有在拜神的時候,才把雞公碗拿出來裝好吃的。
我家的雞公碗
但不少廣東老字號仍然沿用雞公碗。
食客捧著厚厚的雞公碗飲粥,粥要微微燙口才對味。
如果貪圖方便,用那種又軟又薄的一次性塑膠碗,觀感上就大打折扣了。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餐廳打著“復(fù)古”、“懷舊”的旗號,把雞公碗又重新搬了出來。
比如香港上環(huán)有一家咖啡廳,咖啡杯居然印上了雞公圖案。
你還別說,捧著雞公咖啡杯喝拿鐵,頗有一種古今中外交錯的浪漫意味。
茶餐廳也是“復(fù)古”的重災(zāi)區(qū)。
為了打造“港風(fēng)”,雞公碗經(jīng)常是店里必不可少的餐具之一。
我們現(xiàn)在為什么如此懷念雞公碗呢?
說到底,雞公碗作為平民餐具的代表,承載著老一輩,甚至是我們這一輩的集體記憶。
接地氣,才是雞公碗長盛不衰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