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即將改變世界?


餓了么在宣傳這方面,向來是比較貼近年輕人的。
比如游戲《動物森友會》推出后,官方立刻在該游戲里,打造了幾位餓了么外賣小哥:


比如去年11月,備受主機游戲圈期待的大作《死亡擱淺》上市,餓了么也選擇了與Ps4(一款游戲機)聯(lián)動:

在這幅插圖中,餓了么快遞小哥,就是按照《死亡擱淺》中的主角山姆的形象繪制而成。
山姆在游戲中的任務,是需要將物資從一個地方送到另一個地方。
說白了,就是快遞員,或者外賣小哥。
他在游戲里的形象是這樣的,就是背著很多個箱子,在崎嶇的道路上行走:

圖源游戲主播Mr.quin
動起來是這樣的,你能發(fā)現(xiàn)在貨物的重壓下,主角走得踉踉蹌蹌的:
原本餓了么與《死亡擱淺》的聯(lián)動,大家也就圖一樂,沒想過還有后續(xù),然而就在昨天,餓了么的一張照片,讓不少人大呼:
“死亡擱淺時代,真的要來了嗎?”
在未來外賣小哥能同時送100斤外賣?
餓了么火出圈的圖,是這一張:

是不是很有我上面提到的游戲《死亡擱淺》的既視感?
我們對比一下:

這套綁定在外賣小哥身上,能提起三個外賣箱的裝備,叫“外骨骼機甲”。
外骨骼機甲通俗來說,就是一種可穿戴的機器裝置,這個裝置可以提供額外能量,來供四肢運動,從而起到【強化人體】的作用。
“外骨骼機甲”這個設定,許多科幻大作都有。
比如說,鋼鐵俠就是“外骨骼機甲”的著名使用者:

《流浪地球》中,營救隊的隊員們身穿的,同樣也是外骨骼機甲。

毫無疑問,如果在未來世界,每個人都能穿上如鋼鐵俠一般的外骨骼機甲,那么人類的生產力必然也將大大提高。
說不定這就是我們世界進化的方向呢?
那么餓了么的這套外骨骼機甲,開發(fā)情況如何?

據餓了么官方透露:
此次外骨骼機甲,是餓了么與“傲鯊智能”合作的一個項目。

這套外骨骼機甲,目前針對身高1.7m~1.8m身高、且正常體型的普通人。
設計自重16公斤,額定負載50公斤。整個骨骼有12個運動自由度,來體現(xiàn)靈活性。

其中4個自由度為主動驅動,和傳統(tǒng)的工業(yè)機器人不一樣,有些“關節(jié)”需要配合人體柔性運動。
工作時,人通過整個骨骼,把力量傳導到地面,即可輕松背起重物。
不管背負的物體有多重,人主要承擔操作力即可。
肩膀只需承擔5-10公斤的力,就相當于背著一臺筆記本電腦的重量。
什么叫四兩撥千斤?這就是四兩撥千斤。
可惜的是,這款外骨骼機甲目前還不能夠量產,目前還在測試階段。

麥樂送小哥們都驚呆了
許多網友對這款外骨骼機甲,提供了很多美好的暢想:
比如工地上搬磚的工人朋友,用了這套機甲,就能減輕一些負擔;
比如這套外骨骼,同樣能幫助快遞小哥送貨;
甚至還能幫助老年人、殘疾人獲得重新行走的可能性。
可以說,餓了么這次的嘗試,是很有前瞻性的。

事實上,餓了么自建立以來,一直在嘗試著許多“無用”的嘗試。
萬一真的實現(xiàn)其中一個,相信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起到翻天覆地的變化的。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2017年末,餓了么就提出了“未來物流”戰(zhàn)略。
所謂“未來物流”,包括了三個階段:智能調度、人機配送、無人配送。

而無人機配送,正是餓了么的戰(zhàn)略之一。
2018年6月1日,餓了么宣布中國首批無人機配送航線開啟,無人機配送正式商業(yè)運營。

此次獲批的無人機航線是在上海金山工業(yè)園區(qū),覆蓋面積大約58平方公里。
據餓了么方面介紹,目前無人機配送已接入100多家商家,如果你在范圍內點單的話,配送騎手會顯示為“無人機”。

想想以后無人機從窗口飛進你辦公室,將吃的緩緩送到你的面前,是不是感覺特別香?

無人機每次飛行,都需要外賣小哥更換電池,配送外賣等操作。

但無人機推廣還有很多難題需要餓了么解決,比如成本問題、航線如何分配的問題等等。
因此近兩年,餓了么的無人機逐漸銷聲匿跡起來,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應用。
相比起來,它家的“配送機器人”則要給力多了。

2017年10月9日上午10點,餓了么外賣機器人“萬小餓”,首次出現(xiàn)在上海虹橋萬科中心。
從這天開始,它將以其智能送餐服務,代替外賣小哥完成辦公樓宇內的“最后一公里”。

萬小餓裝有路線感應器,在光滑石地面、地板、地毯、緩坡等室內多種地面環(huán)境下,都能暢行無阻。
它還能自己進電梯,十分智能:

如果要取餐的話,需要輸對密碼才能取餐哦。
沒有人會抗拒這么一位憨態(tài)可掬的機器人為你送餐吧?

配送完成后,萬小餓就自動回到充電處充電,等待下一個訂單的到來:

如今疫情爆發(fā),餓了么的送餐機器人們也借此大放異彩。
在溫州隔離點,正是餓了么團隊研發(fā)的機器人在送餐:

除了送餐無人機與送餐機器人,餓了么還研發(fā)了:
智能外賣專用回收機,一次餐具回收可獲得外賣塑料顆粒350KG。

語音點餐系統(tǒng),只需說最多5句話,即可成功點餐,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選擇困難癥啦:

以下為詳細點餐流程:


作為餓了么的對手,美團在科技研發(fā)上,也同樣可圈可點。
18年10月,美團無人配送車亮相智博會,正是宣告美團“Ai+戰(zhàn)略”的開始:

19年1月,美團帶著一眾機器人亮相美國消費電子展,除了無人配送車外,還有配送終端機器人:福袋。

一年后,同樣是在美國消費電子展上,美團與合作伙伴法國汽車廠商法雷奧,發(fā)布自動送貨機械車eDeliver4U。

該車一次可以送17份餐,時速達12公里,可在都市環(huán)境自動行駛,并且屬零排放,續(xù)航距離達100公里。

如今,眾多巨頭公司紛紛在人工智能領域加大投入,也許科技感十足的未來世界,離我們不再遙遠。
至少在外賣送餐領域,我們真的可以期待一下,有無人機和機器人給我們送餐。


或者外賣小哥穿著鋼鐵俠那樣的機甲,來把飯菜端到我們的面前,那也是極好的。

這樣高科技的世界,你期待嗎?


廚房人類
專注于 研究「人類行為學和美食之間關系」
致力于 把和食物有關的趣事兒煮給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