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丨父母處理情緒的四個能力,是怎樣決定孩子的情商?
大多數(shù)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孩子愛發(fā)脾氣,該如何引導去正確地處理情緒?孩子無理取鬧,父母到底要不要哄?很多時候,因為一些小事,父母和孩子的情緒難以平復,彼此的矛盾就會升級。
綦寶逛商場時,碰見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跟媽媽一起走著,孩子看到心儀的玩具,跟媽媽撒嬌說:“給我買,不買我就不走了!”邊說邊跺腳。
媽媽一聽,有些不高興,“你說要跟我來的,現(xiàn)在不走,別指望買什么東西!”?
孩子仍然跺腳不肯走,媽媽很快變得煩躁起來,上去揪起孩子的耳朵開始吼:“叫你不要來你非要來,走,今天休想買!”?
孩子一邊哇哇大哭地想辦法掙脫媽媽的手,一邊非常暴躁地踢著旁邊的垃圾桶。?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人都感到熟悉。
那么如何引導孩子情緒平穩(wěn)化,幫助孩子擁有良好的情商呢??
1. 了解孩子,樹立良好榜樣?
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天性。 孩子因為沒有得到心儀玩具,有的孩子會悶悶不樂,有的孩子會大發(fā)脾氣,這種先天的性格和氣質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情緒表達非常強烈的孩子,同時也可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積極、主動、主見等一系列優(yōu)秀的品質。?
其次,孩子四五歲正是情商發(fā)展的關鍵期。很多家長都會感受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比以前更為強烈的情緒表達,他們開始去感受各種不同的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還做不到像成人一樣很好的控制情緒。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情緒失控的階段,孩子才學會控制、反思、最終才能學好管理情緒,擁有良好的性格狀態(tài),這一階段,父母的示范作用就顯得極其重要。
2. 父母處理情緒的樣子,會傳遞給孩子?
孩子的學習主要是吸收和模仿。如果他發(fā)脾氣,你是平靜、溫和、堅定的,他就學會了平靜、溫和和堅定;反之,如果你是煩躁、憤怒、沒有耐心的,他也自然學會了煩躁、憤怒和沒有耐心。?
教育孩子,是一個不斷完善和修煉自我的過程。就是首先從提高父母的情商開始??刂谱约旱膲那榫w,傾聽和覺察孩子的情緒,將我們的愛表達成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和行動。?
3. 你想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就要首先成為什么樣的人?
父母自身生存壓力較大,對孩子的期望又過高,就很容易心力交瘁。下班回家,會習慣性地把壓抑的情緒,通過不良方式宣泄出來。孩子處在緊張和沖突較多的環(huán)境中,不僅容易生病,自身情緒和行為也會變得不穩(wěn)定。?
在情緒的處理上,綦寶的一位朋友就做得很好。她好幾次給綦寶我表達了“非暴力溝通”的神奇效果。?
面對孩子經(jīng)常無理取鬧的習慣,她不會抱怨,而是非常冷靜地跟孩子談,約法三章。她們雙方都同意,當自己想要發(fā)脾氣的時候,就說一聲“stop”,另外一方就要停止,否則就會有沖突。?
她有好多次想發(fā)脾氣,都用“stop”制止了自己,而且孩子因為聽到信號,就停止了,沒有激化矛盾。?
她說,之前看過研究說,“極端的憤怒,一般持續(xù)不會超過12秒,控制好這12秒,就能控制好負面情緒?!?
所以,她和女兒約定,兩個人冷靜12秒,覺察自己的情緒,然后再進行溝通。最重要的是,這樣的次數(shù)多了,孩子也慢慢對自己的情緒,有了更多的感知。?
4. 高情商的父母,是怎么樣做的?
面對情緒時,保持接納和覺察。當你把情緒當做敵人時,其實你有很大一部分的力量花在對抗情緒和拒絕上,對情緒的接納和覺察是一種進步的表現(xiàn)。?
打破“完美父母”形象和要求。真正高情商的父母,是當你控制不住發(fā)了脾氣之后,該反省就反省,該向孩子道歉就道歉,真實的父母最有力量。?
把重點放在“可改變的部分”。當我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應該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自己可以改變的部分,少點抱怨,多點積極地去行動,去改變。?
碁寶解讀?
要記得,你處理情緒的樣子,是會決定孩子的情商。?
管理情緒,以身作則,用堅定的執(zhí)行力督促孩子行動。?
愿每個孩子心中有愛,眼里有光~
>>>公*號搜索一弈圍棋,發(fā)現(xiàn)更多精彩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為商業(yè)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lián)系。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一弈學苑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