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尼斯,探尋維瓦爾第的蹤跡3——聲名顯赫,紅極一時到時代更迭,禍不單行

在18世紀初的威尼斯,歌劇是作曲家們最流行、最賺錢的音樂娛樂活動。有幾家劇院相互競爭。直到幾年前,Ottone in Villa(RV 729)還被認為是維瓦爾第的第一部戲劇作品,于 1713 年 5 月在維琴察的感恩劇院上演。
然而,新的研究將維瓦爾第的歌劇首演至少推至 1705 年,同年,維瓦爾第為威尼斯圣天使劇院完成了吉羅拉莫·波拉尼的《Creso tolto alle fiamme》(RV Anh. 138,這部作品應該已經無法考證了) 。?1714年,他成為指揮家該劇院的音樂總監(jiān),他在那里上演了他的第三部歌劇《瘋狂的奧蘭多》(RV 727)。然而,這部劇似乎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為了“拯救”這一季,導演維瓦爾第決定重新編排喬瓦尼·阿爾貝托·里斯托里的《奧蘭多》?,并親手修飾和補充,已經上演了。前一年。1715年,他上演了一部拼湊劇《Nerone fatto Cesare》(RV 724,已遺失),配以多位作曲家的音樂和維瓦爾第本人創(chuàng)作的 11 首詠嘆調。——摘自維基百科意大利語版
————————————————————————————————————
圣天使劇院(teatro st.?angelo) 現(xiàn)已不復存在,但是威尼斯有一個圣天使碼頭,公共輪渡巴士可以到達,碼頭后面有劇院遺址和紀念,這里也保留了劇院的路名。劇院的大部分場地現(xiàn)在是酒店Palazzo Barocci Venezia。
這個劇院是維瓦爾第的大本營,維瓦爾第的大部分歌劇在這個劇院上演。 作為劇院總監(jiān),維瓦爾第需要操心的事情實在太多,他的父親喬瓦尼是他堅強的后盾,幫他打理很多劇院瑣事。





這個據(jù)考證,是維瓦爾第最得意的首席女歌手安娜·吉羅和她的姐妹主的地方,就在圣天使劇院后面

于此同時,維瓦爾第于1722-1730年居住于一個叫Campo Santa Maria Formosa的區(qū)分,在里亞爾托橋后面,離天使劇院不遠。

這個是campo Santa Maria Formosa教區(qū)的主教堂,維瓦爾第當時的公寓在鐘塔后的小巷,一條小運河旁邊





這段時期也是維瓦爾第創(chuàng)作的最成熟時期:
1718 年,曼圖亞總督、著名的音樂愛好者、黑森-達姆施塔特的菲利普親王向維瓦爾第授予宮廷無伴奏合唱大師的崇高職位。因此,他搬到了倫巴第城市并在那里呆了大約三年。從這個時期,確切地說從1720-1721季節(jié),我們有至少三部作品的證據(jù),包括蒂托·曼利奧( Tito?Manlio?, RV 738,見作品)和各種康塔塔和小夜曲。后來維瓦爾第在米蘭,于1721 年和1722 年分別演出了他的田園劇《?La Silvia?》(RV 734)和清唱劇。三位國王對圣嬰耶穌的崇拜(RV 645,已遺失)。同樣是在 1722 年,這位威尼斯作曲家前往羅馬,并受到教皇本篤十三世的邀請,為他演奏。1725年,他回到威尼斯,同年創(chuàng)作了四部戲劇。
維瓦爾第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四季也是這個時間段寫的。這四首小提琴協(xié)奏曲被收入到了維瓦爾第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樂譜Op8 ——和聲與創(chuàng)意的嘗試中的前四組。
據(jù)考證,維瓦爾第的創(chuàng)靈感極有可能是他在曼圖亞鄉(xiāng)村期間,看著四季更迭所迸發(fā)出的。
這是音樂觀念的一場革命,直至現(xiàn)在依然非常前衛(wèi):在這些音樂會中,維瓦爾第用弦樂器,尤其是小提琴模仿了溪流的流動、鳥兒的歌唱、狗的吠叫、蟲鳴的嗡嗡聲,聲音、暴風雨、醉酒的舞者、寂靜的夜晚、狩獵聚會(從獵人和獵物的角度來看)凜冽的寒風,暴風雪,在冰上玩雪橇的孩子們和燃燒的篝火。
維瓦爾第還頗有文學才華,每組協(xié)奏曲都配上了維瓦爾第本人創(chuàng)作的一首十四行詩,描述音樂中的場景。
維瓦爾第可能是在曼圖亞期間遇到了安娜·吉羅(Anna Girò),當時她還是個孩子(她的出生日期可以確定為 1710 年左右),維瓦爾第被她的歌喉所傾倒。
她注定會成為他的學生和門生,并作為歌劇歌手獲得巨大的聲譽。1723 年至 1740 年間,維瓦爾第在吉羅的參與下上演了至少 15 場歌劇演出。盡管許多非科學文獻對兩人之間可能存在的愛情關系提出了各種假設,但被維瓦爾第本人所否認,而且目前還沒有任何歷史文獻證明兩人有超越老師和愛徒之間的愛情關系。
在他職業(yè)生涯的巔峰時期,維瓦爾第收到了來自歐洲貴族和王室的眾多委托。小夜曲《伊梅內奧的榮耀》?(RV 687)是為路易十五的婚禮而寫的。作品 9?《La cetra》是獻給查理六世皇帝的。1728年,維瓦爾第前往的里雅斯特監(jiān)督新港口的建設,有機會親自會見皇帝??_非常欣賞紅牧師的音樂,據(jù)他自己后來回憶,他這次與這位作曲家相處的時間比兩年內與他的部長們相處的時間還要多。他授予維瓦爾第騎士稱號,榮獲金牌,并向維也納法庭發(fā)出邀請。就這位音樂家而言,他向皇帝贈送了一份所謂的拉古箏手稿副本。然而,這本音樂會集與同名出版的音樂會集幾乎完全不同,例如《Opus 9》:可能是印刷延遲迫使維瓦爾第盡其所能地打包了一本即興音樂會集。
1730年,他在父親的陪同下前往維也納和布拉格,在那里演出了他的歌劇《Farnace》 (RV 711)。這一時期的其他一些作品標志著他與當時兩位最偉大的意大利劇本作家的相遇:《L'Olimpiade》和《Cantone in Utica》是由已經眾所周知的彼得羅·梅塔斯塔西奧 (?Pietro Metastasio)創(chuàng)作的劇本。而《Griselda》的歌詞是由年輕的希望卡洛·戈爾多尼改編的。
——————————————————————————————————————
維瓦爾第一定是非常熱愛歌劇的。教廷三番五次的對他發(fā)出警告,但他當時是威尼斯的紅人,并深受奧地利國王,以及各位王公貴族的喜愛,羅馬教廷得知后也對他不多做干涉,威尼斯教廷只能不發(fā)作。但隨著那派的興起,芬奇、波爾波拉等人北上,占據(jù)了威尼斯的觀眾市場,維瓦爾第的歌劇已經再符合觀眾的口味,教廷立刻對他落井下石。
1737年,在費拉拉歌劇季開始前夕,維瓦爾第希望通過歌劇來彌補經濟上遇到的困難,教皇大使將他傳喚到威尼斯,通知他禁止前往艾米利亞城市。 這是由同一樞機主教托馬索·魯福(Tommaso Ruffo)做出的決定??紤]到項目的進展和維瓦爾第已經做出的財務承諾,這一決定是災難性的,教區(qū)的理由是:維瓦爾第不務正業(yè),不做彌撒卻成日寫世俗歌劇,并且經常由女性陪伴,有傷風化,以及“大主教原則上厭惡神父參與娛樂事務”。至少從維瓦爾第寫給他的費拉雷保護者吉多·本蒂沃利奧侯爵的一封信中可以看出這一點,信中尋求他的支持,試圖撤銷主教禁令。在信中,維瓦爾第解釋了他多年來沒有主持神圣儀式的健康原因,并宣稱他與陪伴他的女士們的關系是純潔清白的。盡管維瓦爾第付出了一切努力,但他一無所獲,除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之外,他還認為這是一種侮辱,促使他最終與意大利斷絕關系。
加上父親的亡故(1736年)維瓦爾第失去了重要的經濟來源。由于他平時為人慷慨,因此也沒有過多積蓄。年邁且陷入經濟危機的維瓦爾第決定孤注一擲,搬到維也納,盼望著曾經對他贊不絕口的奧地利國王查理六世能夠繼續(xù)賞識他,讓他在宮廷中擔任一些正式職務。他還憧憬著在著名的克恩特劇院上演他的一些歌?。ㄔ搫≡汉髞硪允籽葚惗喾业牡诰沤豁懬劽F(xiàn)也已不復存在)。
經濟上的拮據(jù)讓維瓦爾第已經不足以承擔昂貴的搬家費用,他毫不猶豫地低價賣掉了相當多的手稿。為了促使他決心搬到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從而永遠離開意大利,
不幸的是, 1740 年10 月查理六世抵達維也納后不久就去世了。隨后發(fā)生了一場歐洲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即奧地利王位繼承戰(zhàn)爭,迫使她的女兒,未來的奧地利皇后瑪麗亞·特蕾莎逃往匈牙利。這一悲慘的命運除了導致維也納所有劇院立即關閉直到第二年之外,還使作曲家失去了帝國的保護,也沒有了收入來源。然而,也許是因為病得太重或太窮,維瓦爾第一無所有,只能留在維也納,賣掉其他手稿度日,甚至最后絕望的低價賣掉了他賴以為生的小提琴。
直到 1741 年 7 月 27 日至 28 日在寡婦瑪麗亞·阿加特·瓦勒林 (Maria Agate Wahlerin) 租來的公寓里發(fā)生了腸道感染(或者也可能是由于他出生時患有的支氣管哮喘)夜間去世,享年63歲。?這座房子戰(zhàn)略性地毗鄰克恩特納托劇院 (K?rntnertortheater),也被稱為Satlerisch Haus ,在19 世紀被毀,劇院本身也被毀,薩赫酒店 (Hotel Sacher) 就在原地建造了。7 月 28 日,維瓦爾第被埋葬在維也納斯皮塔勒戈特薩克 (Spitaller Gottsacker)的亂葬坑中,舉行了一場簡單的葬禮,被稱為“窮人的葬禮”。墓地位于卡爾教堂旁邊,目前為維也納理工學院總部所在區(qū)域,因為墓地已不復存在。兩個地方都放置了紀念他的牌匾,以及維也納音樂廳的“維瓦爾第之星”、羅斯福廣場的紀念碑和卡爾廣場的紀念碑。
————————————————————————————
好巧不巧,維瓦爾第在威尼斯最后時光的住所,現(xiàn)在也已經形如危樓破敗不堪。維瓦爾第在這個公寓度過了他在威尼斯的最后十年時光。除了維瓦爾第的鐵桿粉絲,沒有人會記得,會在意維瓦爾第在這邊度過的怎樣的十年,經歷了人生最沉重的打擊。

這個破敗的公寓,窗框都已經完全生銹,且布滿灰塵。威尼斯這樣完全被拋棄的房子并不在少數(shù)。不知道有沒有可能對這座公寓進行修繕,哪怕就算不能像在薩爾茨堡的莫扎特故居或者博物館那樣建維瓦爾第博物館,至少也能夠有人煙氣息,讓維瓦爾第的靈魂哪天想回來看看的時候,能找到這個地方。

——————————————————————————————————
從此維瓦爾第的音樂和他一起,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不再被人提起(雖然據(jù)稱門德爾松在研究巴赫作品的時候,發(fā)現(xiàn)巴赫改編了諸多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因此對維瓦爾第也進行了一定的探究,但畢竟沒有形成規(guī)模,甚至他最著名的作品《四季》的原版也不為人所知。且因為門德爾松的英年早逝再次銷聲匿跡,直到二十世紀初。
20世紀初,弗里茨·克萊斯勒 (Fritz Kreisler)于1913 年創(chuàng)作的維瓦爾第風格協(xié)奏曲,并被同一作者冒充為紅牧師的原創(chuàng)作品 (RV Anh. 62),幫助維瓦爾第復興了命運。這促使法國學者馬克·平切爾開始對這位威尼斯作曲家的作品進行學術研究。
大量維瓦爾第手稿的發(fā)現(xiàn)以及都靈國立大學圖書館的收購使人們對維瓦爾第重新產生了興趣。
維瓦爾第未出版作品在 20 世紀的重生主要歸功于阿爾弗雷多·卡塞拉(Alfredo Casella)的努力,他于1939 年組織了現(xiàn)在具有歷史意義的“維瓦爾第周”,其中包括格洛麗亞RV 589和L'Olimpiade?(RV 725)。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維瓦爾第的作品獲得了普遍的成功,隨著語言表演的出現(xiàn),他的名氣進一步增加。
1947年,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范納創(chuàng)立了意大利安東尼奧·維瓦爾第學院,由作曲家吉安·弗朗切斯科·馬利皮耶羅擔任藝術總監(jiān),旨在推廣維瓦爾第的音樂并出版其作品的新版本。
具體維瓦爾第的作品是怎么樣再一次重見天日的,可以看一下我搬運的這篇文章:
《四季》之外:維瓦爾第歌劇發(fā)掘記 作者:余生有維瓦爾第相伴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5666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