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人不認識?這些鬼畜符號居然是兩千年前的漢字!
圖中這種“鬼畫符”一樣的符號是一種漢字字體,名字叫鳥蟲篆。

因為它形狀彎曲如蠕蟲,還有著類似小鳥頭部裝飾符號,所以得到了這一名稱。
這是一種從春秋晚期,到戰(zhàn)國早期這段時間里,流行著的一種特殊美術(shù)字體,體現(xiàn)著一種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
是的,早在兩千五百年前,我國的古人就已經(jīng)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的美術(shù)字體。
鳥蟲篆發(fā)展最為繁盛的地區(qū)是以楚國為主的南方各國,楚國又在后來逐漸強大的過程中將這種文字傳入到了其他地域。
除楚之外,在南方盛行鳥蟲篆的國家還有吳、蔡、曾、越、宋等國,因上面所說的各國最終歸為楚,故南方鳥蟲篆又可稱為楚系鳥蟲篆。

鳥蟲篆有著以下三種用途三點:
1、用于做符節(jié) ;
2、用于寫書信、旗幟、畫符號;
3、用于皇帝儀仗,主要用于皇帝出行儀仗隊。

皇帝所用的生活器具如鐘、鼎、圭,洗臉用的匜、喝酒用的杯子爵上都寫有鳥蟲篆,還有所居住的建筑環(huán)境,磚、瓦、門窗、梁,都會雕刻上這些文字,用于顯示自己的身份尊貴。
本文開頭的那張圖,正是秦始皇所使用的“傳國玉璽”上雕刻的文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意思是:既然我順受天命,當了皇帝,就應(yīng)該使黎民長壽、國運永久昌盛。
鳥蟲篆這種字體,后世有專門的字典進行收錄,名叫《鳥蟲書字匯》,在上面還有許多有意思的鳥蟲篆字體。
比如:




以上這些“鬼畫符”都是“王”字。對的,這么些不同的字體都代表一個字。

這是“王”從甲骨文到今世寫法的演變。
在春秋末期戰(zhàn)國初期,社會發(fā)生巨變,因為西周的解體和貴族的沒落,被貴族壟斷的文字也逐漸傳到民間。
因為經(jīng)濟文化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使用文字,也因此文字的形體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字體字形越來越多。
比如:

這些都是戰(zhàn)國時期不同地區(qū)“王”的寫法。

“朕”的寫法。
這也就是為什么,秦始皇必須統(tǒng)一六國文字。
參考文獻:
[1]初付兵. 從東周中山文字與楚系鳥蟲書的比較看南北文字的交融性[D].首都師范大學,2014.
[2]徐惠平. 拆分與解構(gòu)[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9.
[3]裘錫圭《文字學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