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Ray Dalio-債務危機(我的應對原則)

P1|基礎
大量舉債導致出現(xiàn)大量壞賬,這種事情的風險幾何?
如果決策者有能力和意愿把壞賬損失分攤到多年( 比如我國國有銀行改革過程中,在發(fā)展中解決問題,十年前的大問題放到現(xiàn)在可能就是小問題了),那么風險就是相對可控的。
決策者穩(wěn)定債務需要具有的條件?
①債務是否以決策者能夠控制的貨幣計價
②決策者能否對債權人和債務人施加影響.
借貸初期,經濟體中購買力大量增加,投資、消費、生產規(guī)模快速上升,經濟進入繁榮周期,各類資產價格上漲,這進一步刺激了借貸;借貸后期,支出和收入已經超出經濟生產力穩(wěn)步增長所對應的水平,還款壓力增大,經濟增速下滑,個人和企業(yè)的收入下滑,導致債務壓力增大,甚至陷入大規(guī)模違約,經濟萎縮;經濟衰退后,大量債務出清,又產生了很多的借貸空間,經濟進入新一輪繁榮。
進一步考慮銀行:
當經濟中壞的債務占比上升后(比如借新還舊,而不是借新生產),央行和商業(yè)銀行會察覺到有關現(xiàn)象,抑制新的債務的產生,這可能導致經濟泡沫收縮,償債壓力增加,債務周期進入下行階段。
但債務壓力_上升時,央行可以利用貨幣政策工具降低利率,從而減輕還款壓力,經濟隨之出現(xiàn)反彈,這形成了短期債務周期;多個短期債務周期堆疊,債務水平不斷上升,直到利率降低為0%,這時常規(guī)貨幣政策失效,使得債務水平不得不下降(除非開始使用非常規(guī)政策),這就形成了長期債務周期。
債務危機最大的風險不在于債務本身,而是以下因素:
①決策者缺乏知識,或者缺乏權威,難以推行正確的政策
②整頓債務問題帶來了副作用(政治后果或社會動蕩),在幫助- -些人時,可能損害了其他人的利益
處理債務危機的關鍵因素:
①當債務以外幣而不是本幣計價時,決策者分散債務的難度會大大加大
②雖然在債務危機能夠得到妥善解決,但一定有 人會付出代價(要合理平衡多方利益)
處理債務危機的方式:
①債務緊縮(減少支出,多還債)
②債務違約/重組(減少利息)
③央行印鈔,購買資產(或提供擔保)
④將資金和信貸從充足的領域轉向不足的領域
不同的方式會有不同的效果、影響時間和利益分配結果
錢有兩個功能:
①交換媒介
②財富儲藏
對應的人:
①用錢來購買生活必需品,為錢勞動,無產階級工人
②用錢的價值來儲存財富的人,資本投資者
①通縮性蕭條
多出現(xiàn)在主要債務是國內融資、以本幣計價的國家,會導致強制拋售和違約,但不會造成匯率問題和國際收支問題
②通脹性蕭條
主要債務是外債(以外幣計價),央行無能為力,資本外流,沖擊匯率市場和本國資金借貸市場
P2I典型通縮型債務周期的各個階段
在周期早期,債務增速很高,但是不會高于收入增速。因為很多債務用于生產性目的,使得經濟快速發(fā)展。
在這一- 階段,債務存量很低,債務負擔小,所以企業(yè)、政府、銀行、個人都有足夠的空間來增加負債。這時通脹率處于合理水平。
債務增速開始快于收入增速。
經濟快速增長,普遍提高了借款人(借款機構)的預期收入、資產價格和借款意愿,而央行和銀行也會適度降低借款門檻( 畢竟要賺錢和維持經濟增速,必要時降息),債務規(guī)模開始累積。
以股票市場為例。
在經濟快速發(fā)展時,企業(yè)盈利和規(guī)模增加,股票市場的上漲是合理的。隨著資產價值上漲,人們形成了“事情會- -直這樣持續(xù)下去”的預期,股票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泡沫逐漸產生(股票的價格開始偏離價值)。有可能政府考慮到穩(wěn)定和發(fā)展經濟的重要性,為企業(yè)提供了隱形和顯性的擔保,鼓勵借貸(借錢炒股),使得泡沫進一 步 膨脹。
大量機構/個人買入資產,造成以下問題:
①期限錯配(借短期借款投資于長期項目)
②承擔流動性風險,但投資非流動資產(債主隨時可能收回借款,但這些錢被投資于一-些很難及時變現(xiàn)的資產)
③借;大量錢投資高風險資產(自己的錢買什么都無所謂)
④以一種貨幣借款,用另-種貨幣貸款
資產價格下跌,導致借款人抵押品的價值縮水,貸款人會撤回資金。為了滿足貸款人的需求,借款人只能賣出資產換回現(xiàn)金還債,而出售資產的行為會導致資產價格進一步下跌,不斷自我強化。
泡沫的典型特征:
①相對于傳統(tǒng)標準,資產價格偏高
②市場預期目前的高價可能繼續(xù)快速上升
③普遍存在看漲情緒
④利用高杠桿融資買進資產
央行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提升利率
經濟過熱(需求遠大于供給)→提高利率- >抑制借貸行為→抑制需求- >經濟不再過熱-→頂部形成.
利率_上升- >還款壓力增大- >不再大規(guī)模借債購買資產-→資產價格不再快速上漲甚至開始下跌- >人們的預期變差- >不再大規(guī)模借債購買資產
最終有可能使得經濟整體的表現(xiàn)變差
債主催著還錢,持有資產的人急著拋售資產(使得資產價格暴跌),民眾和公司急著囤積現(xiàn)金或購買更加安全的政府債券。
如果大量公司和民眾無法還債,就會陷入破產的困境,使得經濟增速受到影響。
債務人要償還的債務遠大于他們能獲得的資金。
人們意識到,很多資產只不過是別人的承諾(債務人承諾在未來會償還本息),而當債務人無力償還時,資產會憑空消失。
蕭條的核心邏輯是債務人要償還的債務遠大于他們能獲得的資金。所以問題的關鍵是資金不夠,信心不足。央行增加貨幣供應量、政府出錢穩(wěn)定局面、有關機構出面提供債務擔保和購買資產(穩(wěn)定資產價格)等手段可以幫助解決有關問題。
繩子可以拉但是不能推,表示一 -種單向性
在貨幣政策中,緊縮的貨幣政策肯定可以抑制需求,但寬松的貨幣政策不一.定能擴大需求量
曾經很好用的降息的方式可能失效了(比如日本的問題)
①降息(降低利率) --降到0%之 后失效
②量化寬松(印鈔和購買金融資產) - --資產價格已經很高,但是經濟仍舊沒有恢復
③直升機撒錢(直接為消費者提供資金,激勵他們消費)
P3I典型通脹型債務周期的各個階段
債務水平較低,經濟增速較高,收入增速較高,出口增速很高,國內民眾和機構大量舉債,同時經濟的快速增長吸引了大量外資。
相關的債務轉化為了設備和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資金的流入推高了國內的資產價格。
為了防止大量的資金流入使得貨幣升值(不利于出口),一些國家會用本幣購買流入的外幣,再把外幣用來購買外國的資產(主要是外國債券),然后把其計入“外匯儲備”帳目中。
資產的價格持續(xù)上漲會吸弓更多的資金流入國內,使得匯率持續(xù)升值。外國投資者可以獲得兩部分收益--①資產增值②匯 率升值。
與此同時,國內民眾也會大量借債和購買資產,使得資產價格快速上升,使得價格脫離價值,泡沫逐漸產生。
泡沫特征
①外資流入增多
②央行不斷累積外匯儲備
③貨幣實際匯率上升
④股市_上漲
泡沫結果
①資產價格過高,使得資產的吸引力下降
②好的項目已經投資完畢,投資機會越來越少
③難以控制的升值削弱了出口競爭力
④經濟增長更多依靠債務增長而不是生產效率的提高
⑤以外幣計價的債務規(guī)模不斷上升
之后資本流入減少、資產價格疲軟、經濟增速下降、收入下降→資本流入進一步減少+資產價格下跌
①商品和服務出口收入下降
②進口成本或借貸成本上升
③資本流入減少
④本國國民或企業(yè)把資金轉移到國外或換成外幣
資本流入放緩-→經濟增速下降+債務高企- >為了規(guī)避風險,部分國內資本開始向外轉移- >國內資金減少、投資低迷、出口增速下降、企業(yè)盈利水平下降、收入水平降低-→更多的資金外流、外資流入進一- 步放緩
外部資金流入放緩+國內資金外流->國內資金數(shù)量下降-→資金稀缺->利率上升+資產價格下降- >貨幣有貶值壓力
支持匯率的因素
①一個國家有很多投資機會、經濟增速很高
②一個國家的利率很高,吸引外部資金流入來賺取利息
③大量外資流入
④人們對國家未來的經濟增長有信心
泡沫破裂時期,-國的經濟狀態(tài)不會很好,外資不再主動流入,更多的是在觀望
如果一國匯率崩潰(大幅貶值),就意味著:
①國家經濟已經崩潰,不再具有投資價值
②已經流入的外資會因為匯率貶值而虧損,使得外資流入進一步減少,
甚至會恐慌性流出
解決方法:
①動用外匯儲備來填補國際收支逆差(大量的外資流出和本國資本外流)
②大幅提高利率(彌補匯率的損失,比如匯率貶值了20%,但是利率是30%,仍然可以獲得正的回報)
③嚴格的資本流動管制
問題:
①外匯可能用完
②大幅提高利率會抑制國內的需求(沒有人借錢消費和投資了),使得經濟快速萎縮
③政府越是管制,投資者就越恐慌,越想逃離
之后:
①初期貨幣價值暴跌(大幅度貶值)
②這時國家經濟已無法支撐高利率,所以持有貨幣的人會面臨大額損失(匯率貶值帶來的)
貶值后:
①利于出口,幫助國家經濟逐步恢復
②減少進口,減輕國家內部的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的競爭壓力
③但是有些商品一-定是需要進口的,進口價格上漲會使得國內商品價格
上漲,形成通脹性壓力
④欠有外債的企業(yè)還款壓力加大
解決方法:
①凈出口.上升(貶值利于出口,抑制進口)
②貶值使得國內生產資料價格相對變得便宜,對外資的吸引力. 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