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終于播出了,是歷史正劇還是野史言情劇?


《山河月明》是由高希希、趙立軍執(zhí)導的古裝歷史劇,由馮紹峰、陳寶國、穎兒、何晟銘、陳月末領(lǐng)銜主演,張豐毅、王姬友情主演,成毅、雨婷兒特別主演。該劇講述了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從年少起就喋血沙場,歷經(jīng)戰(zhàn)陣,終于成長為合格的軍事統(tǒng)帥和成熟政治家,并成就一番偉業(yè)的故事。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陳寶國 飾演)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少年時代(成毅 飾演)追隨元帥徐達(張豐毅 飾演),喋血沙場,歷經(jīng)戰(zhàn)陣,終于成長為合格的軍事統(tǒng)帥。期間經(jīng)過朝堂之爭與宮闈之變的歷練與洗禮,朱棣漸漸成長為成熟的政治家,在妻族和追隨者的支持下,他駐節(jié)北平,誓為大明守衛(wèi)北疆。朱元璋死后,繼位的建文皇帝朱允炆(陳月末 飾演)在母族及齊泰等人的蠱惑下下詔削藩,將屠刀對準了朱氏皇族,湘王朱柏不堪受辱,舉火自焚。盛怒之下的朱棣終于放下了心中的猶疑,舉起奉天靖難的旗幟,以微弱的兵力與擁有整個帝國全部資源的建文一黨展開了一場戰(zhàn)爭。經(jīng)過四年的浴血奮戰(zhàn),朱棣率軍進入應天府,在孝陵祭奠亡父之后,登基為帝,改元永樂。朱棣在位二十二年,期間揮軍收復安南故土,七下西洋,五伐漠北,修治大典,遷都北平,并立下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祖訓,創(chuàng)造了煊赫一時的“永樂盛世”。



該劇由歡瑞出品,當時看到這個,心里還是有些疑慮,果然劇中很多面孔都是在上一部戲中集中出現(xiàn)的,一不小心就容易串戲。例如少年燕王朱棣的飾演者成毅和太子朱標的飾演者何晟銘,見慣了兩人的父子搭檔,現(xiàn)在變成兄弟,總感覺輩分亂了。不過好在演員的演技還是扛打,沒有過多上一部戲的影子。雖說沒有以往歷史正劇的厚重感和質(zhì)感,但對比部分神劇,還是更貼合史實一些。相較于歷史正劇的嚴肅感和皇權(quán)封建等級制度,這部劇的目前的劇情氛圍以詼諧幽默為主,帝后情深、父子和諧、兄友弟恭、君臣相處隨性。老戲骨陳寶國飾演的朱元璋,既有皇帝的威嚴,又有平民百姓搬接地氣的生活氣息。小時候看《漢武大帝》,對陳寶國老師飾演的漢武帝劉徹印象頗深,以至于后來每每接觸到漢武帝這段歷史,都會自動帶入陳老師的臉。該劇的主要人物之一燕王朱棣少年和中年是由兩位演員成毅和馮紹峰飾演,目前的劇集主要是講燕王少年時期的輕狂不羈,在經(jīng)歷一系列的歷練變故,后期的人物性格會沉穩(wěn)內(nèi)斂果斷,由兩位不同年齡段的演員飾演還是比較有嚴謹性的。

部分拼接的場景讓人看著很突兀,口型配音不一致,一些不利于民族團結(jié)的字眼也被替換掉,整體來講或多或少中和了一下歷史,考慮到蒙古同胞們的觀感。歷史題材的影視劇,無非三種,一種是正史,一種則是野史,還有一種就是以正史朝代為大背景的架空類。正史根據(jù)現(xiàn)代觀眾群體的喜好,也會或多或少添加一些故事色彩和情感線,《山河月明》這部劇則將皇室詼諧化,讓觀眾看到一個草根出身的皇帝親情濃厚的皇室氛圍,先有朱家,后有大明皇室。很多人說這部劇中美化了朱元璋、朱棣等,因為歷史上朱元璋誅殺了洪武時期的大部分功臣,更有殘暴私欲的評價,胡惟庸一案牽連被殺達三萬人,晚年藍玉案又牽連一萬五千人,直接導致后來的靖難之役,朝廷無可用之將,當然這些爭論并不能掩蓋朱元璋的是中國歷史上最杰出君主之一的事實。朱元璋不但打下了明朝三百年的基業(yè),還影響到清朝,中央集權(quán)的政治統(tǒng)治和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體制制度的完備日趨完善。朱元璋最大的功績就是驅(qū)除胡虜,平定天下,興復漢民族,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壓迫政策。歷史上元朝被視為中國五千年歷史中的一個朝代,但也是富有爭議的一個朝代。元朝的統(tǒng)治者非漢人,而是蒙古人,細看這是一場侵略戰(zhàn)爭,而我們則是淪為蒙古的“殖民地”,蒙古國如今也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很多時候蒙古國認為成吉思汗是蒙古國人,因為元朝有自己的語言,甚至壓迫漢人,至今依舊保留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同樣是少數(shù)民族入京的清朝滿族,學習漢文化,漢語言,尊重漢人,已基本漢化。因此一些人認為清朝是歷史朝代,而蒙古是外族侵略,對朱元璋的贊美更勝一籌。同樣的,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可從辯證的角度看,他亦在開始之際賜功臣丹書鐵券保命,這也導致功臣以功績、以情誼為保命符結(jié)黨營私,欺凌弱小,橫行霸道。藍玉收遺孤為義子安插在軍營中,戰(zhàn)場上霸凌弱小,狂妄自大等等,試問中央集權(quán)制下的皇帝怎么會允許自己的軍隊中全是臣子的心腹,朝堂上更是如此,更何況是功高的老臣,所以藍玉、胡惟庸的最后下場完全是自己的所作所為造成的,讓朱元璋喪失了對他們最后一絲情誼,完全站在了君王的立場。漢高祖劉邦一口氣誅殺六位功臣,分別是軍功集團、外戚集團,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看似帝王冷漠,不念舊情,可歷史印證,他們的做法是明智的。由此可見,朱元璋誅殺功臣也不能算是一個污點。
朱元璋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偏愛太子的皇帝,而太子朱標也爭氣,嫡長賢全占,兄弟們也得敬服,如果朱標沒死,那或許就沒有后來的靖難之役,而諸王弟都會是他的助力,尤其是燕王朱棣,更是會如劇中朱元璋所說會成為他最得力的助力。朱允炆是朱棣的次子,生母是側(cè)妃呂氏。朱棣的長子早夭,病逝后,朱元璋傳位于朱允炆,也就是歷史上的建文帝,從簡介中看出建文帝手段狠戾地削藩王,將自己的這些叔叔定罪的,貶謫的,逼死的。湘王朱柏不堪忍受,舉火自焚,朱柏從小便與朱棣要好,因弟弟們相繼被迫害,燕王朱棣佯狂躲過一劫,舉兵靖難,建文帝敗,下落不明。也有傳說建文帝沒有死,逃走了出家做了和尚,當然這都是傳說,真實的歷史我們無從知曉,只是從種種跡象中猜測。只是歷史上削藩王一事,朱元璋或多或少也是知曉應允的。北元逐漸平定后,各藩王之間勢力的壯大,早已沒有親情,兄弟之間相互忌憚,尤其是后期燕王招降乃兒不花后,晉王忌憚朱棣的功勞,到太子朱標處告發(fā)朱棣不聽自己的勸告“勞師冒險”,使得太子將此事告知朱元璋。朱棣入朝后,晉王又言語冒犯,還派人去燕王府內(nèi)監(jiān)視,搜求燕王的“國中細政”,兩人之間劍拔弩張之勢已十分明顯。后來太子朱標去世,朱元璋聽劉三吾之諫,立皇孫朱允炆為太子,以此斷了諸王對皇位的覬覦。洪武二十八年后,秦王、晉王相繼離世,朱棣成為了諸王中的長者。而此時朱棣的羽翼已然豐滿,不但手握久戰(zhàn)沙場的護衛(wèi)軍,權(quán)限也早已超過了“列爵不臨民”的規(guī)定。
晉王去世后,朱元璋更加倚重朱棣,將其做為朱家王朝的重要支柱,可精明過人的朱元璋也慮及朱棣的勢力,因而臨終前給朱棣下了一道“諸王臨國,勿得至京”的遺詔。然而最終燕王還是反了,成為明成祖,革除建文年號,次年為永樂元年,在位二十二年,頒布《永樂大典》,開創(chuàng)了永樂盛世。
不知道電視劇后期會如何呈現(xiàn)這段歷史,但從目前來看,大部分是符合歷史。終于不是看皇帝后宮的歷史題材影視劇了,《山河月明》還是值得追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