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來只是想去火星搭個溫棚種菜,一不小心卻搞出個驚天大動作

人類對火星的渴望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強烈,登陸火星的愿景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仿佛近在咫尺。即將在7月21日播出的“CBS周日早新聞”中,SpaceX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馬斯克,與電影《阿波羅13號》原書作者之一的杰弗里·克魯格,在接受《時代》雜志采訪時,暢談太空探索的未來。馬斯克聲稱,他可以在4年內(nèi)用星艦把人放到月球上。
馬斯克和SpaceX公司頂著世人的嘲笑,從沒有一個人看好,到現(xiàn)在獵鷹9號可重復使用火箭雄霸商業(yè)發(fā)射界,奪去了原本由幾個超級航天大國壟斷的幾乎所有發(fā)射市場,搞出了驚天大動作。其下一代宇宙飛船系統(tǒng),安裝著世界上最強大猛禽火箭發(fā)動機的火星星艦,正在緊鑼密鼓地開發(fā)中,將用于打造星際之間的物流系統(tǒng)。

馬斯克說,美國宇航局(NASA)1969年7月的阿波羅11號,讓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可能是歷史上最鼓舞人心的事件,這個事件無疑激發(fā)了他的靈感。他不確定如果沒有阿波羅11號,SpaceX公司是否會存在。
馬斯克還回顧了他創(chuàng)辦SpaceX公司的歷程,稱剛開始根本沒覺得它會成功,只是想在火星上弄個溫室,種點菜,引起廣泛注意,可以幫NASA爭取預算,未來自己就有機會移民火星了;后來等不及NASA了,就打算用創(chuàng)辦PayPal賺的錢自己搞,但美國火箭又太貴,就跑去俄羅斯,想買一些停用的洲際導彈,結(jié)果俄羅斯人又老是熬價。這時候馬斯克突然醒悟了,NASA預算再多又能怎么樣,他們還不是弄個火箭,到火星上插面國旗、留個腳印就完事了?所以就想著還不如自己搞算了,不過又不敢接受投資,因為他感覺成功的機會太渺茫了,只有10%。

然后馬斯克就想了,如果火箭不能重復使用,到火星就真的只能撒顆種子,沒有后續(xù)了;就像用飛機送個人去某個地方,目的地一到,人背個降落傘跳下去,飛機就任它墜毀了,多不劃算啊,商業(yè)太空探索不是這樣的,必須得火箭可重復使用才行,這是所有一切地基礎,于是獵鷹9號橫空出世。
當克魯格問下次登月會在什么時間的時候,馬斯克說,最大的困難在于說服NASA和當局,讓星艦登月,比讓NASA相信星艦能夠登月容易得多。如果SpaceX公司自己登月的話,兩年內(nèi)就可派機器人上去,4年內(nèi)有信心讓人類登月。SpaceX登月的目的,不是去插旗子、留腳印,而是要運送足夠多的載荷上去,建立完整的月球基地。
所以馬斯克的目標其實很明確,那就是建立一個拓展到星際的運輸系統(tǒng),確保人類慢慢走向太空,走向其它星球,而不是像現(xiàn)在一樣,只是研究研究而已。然而迄今為止,我覺得這個目標依然只是馬斯克一個人的目標,因為世界上目前似乎還沒有人、沒有國家有這個打算,似乎還認為這過于超前,沒法實現(xiàn)。

這讓我想起了一位教授的說法,究竟是需求決定供給,還是供給決定需求?很多人不假思索就會說,當然是需求決定供給,人們有某種需求,才會有人提供供給;然而現(xiàn)代社會不是這樣,現(xiàn)代社會是你給人們提供供給,人們就會逐漸產(chǎn)生需求。比如先有今日頭條供給頭條,人們才開始需求頭條;而不是人們先需求頭條,今日頭條才供給了頭條。放在馬斯克這里就是,假如馬斯克提供了供給——星艦,未來人們當然就有去火星或月球的需求了。
或許在很多年以后,馬斯克和星艦會成為各星球人類物種的共同偶像,開山鼻祖,但現(xiàn)在,包括我都不太敢相信,星艦會在4年內(nèi)登陸月球或火星,因為這太不可思議了,你敢不敢相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