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子搞爛尾樓、小兒子“燒”工廠,73歲“老干媽”還能退休嗎
有這么一位女神,讓無數(shù)老外為之瘋狂,為了得到她的青睞,甚至走上街頭游行示威;
有這么一位女神,讓無數(shù)宅男為之悸動,除了緊衣縮食買的手辦,就剩她來刺激味蕾下飯。
她,就是當之無愧的國民女神:老干媽。

無論什么食物,只要加上一勺老干媽辣醬,立刻會變得滿口生津,如食珍饈。
正是憑著這小小的辣醬,“老干媽”陶華碧從最小的作坊做起,一步步擴大規(guī)模,建立自己的工廠,最終成就了一個年銷售40億的商業(yè)帝國。
秉承著踏實本分的原則,保持著幾十年如一日的品質(zhì),終于使“老干媽”這個品牌,成為了響徹國內(nèi)外的“國民IP”。

打拼了這么多年,“老干媽”的創(chuàng)始人陶華碧也算得上是功成名就,可就當她打算退休時,卻被兩個兒子坑了一把。
前有大兒子打著“老干媽”的旗號開發(fā)樓盤,最后做成了爛尾樓;后小兒子接管了生產(chǎn)工廠,卻意外不斷。
不知“老干媽”陶華碧退休后的麻將,還能不能打踏實了?
1、“老干媽”帝國
“老干媽”的發(fā)明,純屬是個意外。
1974年,陶華碧出生在貴州遵義的一個小村子里。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陶華碧一家人的生活過得很是艱辛,家里保持著封建的重男輕女思想,沒讓陶華碧上過一天學。
20歲那年,便找了個人草草嫁了,盡管沒有轟轟烈烈,可平淡的柴米油鹽也讓這個從小吃苦長大的女孩滿足,接連生下了兩個兒子。

可平淡的日子沒過多久,這個平凡的家庭降臨了厄運,陶華碧的丈夫意外身亡,年紀輕輕的她不僅成了寡婦,還要擔負起照料兩個兒子的責任。
天塌下來,生活也總要繼續(xù),為了維持家中的生計,陶華碧打算憑著自己的手藝做點小生意,用以補貼家用。
作為一個窮苦的鄉(xiāng)村,大家的消費力有限,陶華碧便打算做一些涼粉來出售,物美價廉,為了增加涼粉的銷量,她還專門制作了調(diào)味的辣醬。
雖然是小本生意,可陶華碧攤上的生意很是紅火,不過多數(shù)人不是奔著她的涼粉去的,而是奔著她的辣醬去的。
看到自己做的辣醬如此受歡迎,陶華碧心想:能不能搞個小作坊專門賣辣醬呢?

于是她放棄了涼粉的制作,轉(zhuǎn)而制作辣醬,不出所料,她所制作的辣醬非常受村民歡迎,于是她的作坊越來越大,銷路越來越廣,最終憑著辣醬走出了那個山村,建立了自己的工廠。
就此,“老干媽”開啟了傳奇的二十年。
在國內(nèi),老干媽自然是收割了龐大的粉絲群體;在國外,外國人們更是為“她”如癡如醉。
曾經(jīng)老干媽與麥當勞有過一次“聯(lián)名”活動,產(chǎn)品上線期間備受歡迎,但由于每天的銷量有限,導(dǎo)致許多顧客舉著牌子在麥當勞門口示威:
“我們要辣醬!”

無可奈何之下,麥當勞只好緊急從老干媽工廠加急訂購老干媽,從而滿足顧客們巨大的需求量。
最有意思的是,曾經(jīng)有個中國作者,杜撰了一個在美國監(jiān)獄吃老干媽的故事,并且憑著老干媽雄霸美國監(jiān)獄的文章,被老外們翻譯成各種語言,在各國爭先恐后的轉(zhuǎn)發(fā)。
由此可見,老干媽是多么的受歡迎。
正是基于良好的信譽以及優(yōu)良的品質(zhì),老干媽從最初的千萬產(chǎn)值,一度增長到2019年的50億元,光是上繳的稅款,就高達6.36億。
陶華碧平時還酷愛買豪車,她的名下有兩輛勞斯萊斯,其中有一輛的車牌號是“88888”,她還經(jīng)常開著這輛車去打麻將。

對于自己的事業(yè),陶華碧的態(tài)度是:不貸款、不上市、不融資!
可企業(yè)到了兒子們的手中后,老干媽的工廠像是變了個天,變成“又參股、又貸款、又融資?!?/p>
這是怎么回事兒呢?
2、熱衷于玩房產(chǎn)的大兒子
陶碧華本著安分守己的原則,用心經(jīng)營了20年,是因為她窮過,知道白手起家有多難。
可她的兩個兒子,卻不這么想。
作為成長在經(jīng)濟騰飛的90年代,她的兩個兒子的思想當中,扎根著“投機”與“博弈”的想法,總想著些“空手套白狼”的生意。

就拿大兒子李貴山來講,從2004年便開始投資做股東,在酒店、房地產(chǎn)、醫(yī)藥、證券等行業(yè)瘋狂“撒錢”,名上掛著十幾個頭銜。
出去吃飯的時候,他也的確很風光,因為別人再也不用介紹他是“老干媽”的兒子,稱呼一律是“董事長”或者“總經(jīng)理”。
可他名下的這些頭銜,就像是鳳凰的尾翼般華而不實,空有錢來投資,卻沒法讓錢繼續(xù)生錢。
甚至還賠了不少。
2012年,李貴山成立了一家貴山天陽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他參股2940萬元人民幣,是公司第二大股東。

雷軍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可到了李貴山這兒,雖然站上了風口,可縱身一躍后,卻摔了個粉身碎骨。
根據(jù)該公司的財報顯示,自打該公司成立以來,每年的財報都處在虧損狀態(tài),僅2017年便虧損了近五千萬元,負債總額也達到了9.54億元,負債率為94.66%。
到了2018年,李貴山索性成了“滾刀肉”,用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公布公司財報,本應(yīng)在2016年交的房子,最后都成了爛尾樓。

只剩下數(shù)百名哀怨的業(yè)主,以及無數(shù)農(nóng)民工來替他背負這些債款。
因為這事兒,不少人在網(wǎng)絡(luò)上噴他:“老干媽家的傻兒子,不愁不破產(chǎn)。”
此舉不僅讓他本人陷入了債臺高筑的尷尬窘境,還間接著讓“老干媽”名譽受損,陶華碧可謂是有苦說不出。
3、不安分的小兒子
再看“老干媽”家的小兒子李妙行,盡管他沒有去玩那些資本的游戲,可他近幾年的表現(xiàn),依舊讓人大跌眼鏡。
如今李妙行名下有四家公司,這四家公司都是與老干媽企業(yè)有關(guān)的附屬企業(yè),如此看來,李妙行倒是很聽從母親的教誨。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個小兒子也僅僅是表面看起來老實,私底下心眼也不少。
作為一款辣椒醬產(chǎn)品,毋庸置疑的,辣椒自然是該產(chǎn)品最重要的原材料,也是最不能馬虎的材料。
陶華碧經(jīng)營了20年老干媽,對質(zhì)量的要求非常之嚴格,只要嘗出辣醬里面有異味,便會當著全廠人的面,把所有的辣醬當場銷毀。
可到了小兒子李妙行這,接管工廠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把原有生產(chǎn)辣醬的貴州辣椒,換成了河南辣椒。
理由也很簡單,便宜。
每斤5塊錢的差價,到了用量巨大的“老干媽”工廠,一年便可以省下約5億元的成本。

可李妙行這番舉措,在成本賬面上看似省下了不少錢,可在銷售額上,卻是連年遭受降維打擊。
根據(jù)“老干媽”的財報顯示,自打李妙行接管工廠后,“老干媽”的銷售額逐年下降,而且每年下降都呈數(shù)億元。
除了在銷售上出了問題以外,在工廠的管理上,也出了很大的問題。
2016年5月,貴陽市公安分局接到報警,報警的原因,是因為“老干媽”的配方泄露了。
當時在貴陽的市面上,出現(xiàn)了一款之前從未出現(xiàn)過的豆豉產(chǎn)品,其口味與老干媽高度相似。

在經(jīng)歷了幾個月的調(diào)查以后,查明該產(chǎn)品的配方的確來自于老干媽工廠內(nèi)部的泄露。
這樣事件的爆出,無疑印證著一個問題:團隊的人心散了,不好帶了。
除了配方泄露事件以外,在李妙行接管工廠后,工廠先后發(fā)生過兩次大規(guī)?;馂?zāi),對工廠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

如果僅發(fā)生了一次,或許能解釋為偶然,可接連兩次的火災(zāi),必然從側(cè)面印證著管理方面存在非常大的疏漏。
眼看著工廠整天出事故,陶華碧能怎么辦呢?
畢竟今年,她都73歲了。
4、富不過三代?
老話常說:富不過三代??傻搅恕袄细蓩尅边@兒,到了第二代就開始事故頻出了。
不由得想起國內(nèi)另一款“國民IP”,如今在“三代”的操持之下,銷售額連年增長,風生水起。
那就是“王守義十三香”家的王太白。

早年間的王太白名聲也并不是很好,斥巨資在國外留學,買豪華跑車和房產(chǎn),生活過得極其奢靡。
畢業(yè)以后,他也嘗試過進軍房地產(chǎn)行業(yè),可2008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讓他所有的努力都打了水漂。
后來不甘心就此落寞的他再次創(chuàng)業(yè),最后的結(jié)果是他賣掉了海外所有房產(chǎn)和車來還貸。

錢鐘書說過:20歲不狂,枉為少年;30歲猶狂,那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廢物。
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王太白最終還是選擇回到了國內(nèi),繼承家族的產(chǎn)業(yè),踏實做事業(yè)。
在商業(yè)的規(guī)則當中,的確需要投機的成分在,可有些時候,止損更是商人們需要學會的一節(jié)課。
就像“老干媽”的兒子們,要么是任由雪球越滾越大,要么是只注重眼前的蠅頭小利,卻讓整個企業(yè)失去了先前的干勁。
眼瞅著小兒子把工廠折騰成這樣,無奈之下,陶華碧在2019年再次回到了工廠,指導(dǎo)工廠的運作,營銷額才終于迎來了一點點回溫的勢頭。
可她還能干多久?

作為消費者,我們自然是希望“老干媽”產(chǎn)品可以保持一如既往的質(zhì)量,給我們帶來更多味蕾上的驚喜。
從“老干媽”本人的角度來看,也希望兩個兒子可以盡早收手,將目光放得長遠一點,更穩(wěn)重一些。
不然再大的家業(yè),也經(jīng)不起這么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