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短文朗讀】川端康成演講節(jié)選

翻譯:
春花秋月夏杜鵑
冬雪寂寂溢清寒
這首和歌為道元禪師(1200-1253)所作,名為《本來面目》。
冬月出云暫相伴
北風(fēng)凜冽雪亦寒。
這首和歌是明惠上人(1173-1232)的作品。有人向我求字時曾揮毫?xí)鴮戇@兩首和歌相贈。明惠在此歌前詳細地寫了一段可以稱之為“和歌物語”的序言,以表明詠歌時的心境元仁元年(1124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天陰月暗,吾入花殿坐禪。時至夜半,禪畢,吾自峰頂禪堂歸山下僧房,月出云間,光耀雪地。有月為友,山谷傳來陣陣狼嗥亦不覺恐懼。吾入山下僧房旋即復(fù)出,月亦然失色。待聞夜半鐘聲,重登峰頂僧房,月又穿云而出,伴我行路。吾至峰頂,步入禪堂,月亦追云而來,幾欲隱于對面山峰之后,似見月兒有意暗中與我為伴?
在此歌后,他繼續(xù)寫道:
步入峰頂禪堂,一任月兒西斜。
我與明月入山端
夜夜常以月為伴。
明惠是整夜蟄伏于禪堂之中,還是黎明前又返回禪堂?他又接著寫道:
坐禪觀法之時,偶然睜眼,但見殘月余輝映入窗前。吾于暗處遠眺,心境澄澈,好似渾然融于月光之中。
心境澄澈光皎潔
應(yīng)疑月光即我光
有人將西行稱為“櫻花詩人”,那么自然也有人把明惠稱為“月光歌人”
月兒明明月兒明
明明月兒明明月。
此歌為僅由感嘆之聲連綴起來的“和歌”,連同那三首從夜半到拂曉吟詠的“冬月”,其特色為:“雖為詠歌,實則不為歌也”(西行之語),坦率、純真、向月亮傾吐衷腸的三十一個音節(jié),比“以月為友”更為親近,賞月之人亦化為明月,所賞之明月亦化為吾,融入自然,與自然合為一體。曉月見天明前坐于昏暗禪堂里冥想的僧人之“心境澄澈”之光,會誤認為是自身的光芒吧
正如序中所闡明的那樣,“冬月伴我”這首和歌吟詠的是明惠入峰頂禪堂時,思索著宗教、哲學(xué)的心靈與明月微妙地交相呼應(yīng)之情景。我之所以借此歌來揮毫,是因為我理解到,此歌體現(xiàn)了作者心地溫和、慈悲為懷的心境?!岸隆卑。阍谠浦泻鲭[忽現(xiàn),照亮著我往返禪堂的腳步、使我對狼嗥亦不覺懼怕,難道你不覺寒風(fēng)刺骨?不覺冬雪奇寒么?我認為這首和歌是對大自然、對人間溫暖深情細致的贊美,是能體現(xiàn)日本人內(nèi)心細膩的和歌,因此我將其揮毫?xí)鴮?,以贈友人?/p>
以研究波提切利而聞名于世、對古今東西方美術(shù)博學(xué)多識的矢代幸雄博士,曾把“日本美術(shù)的特質(zhì)”之一,用“雪月花時最懷友一句簡潔地表達出來。當自己看到白雪之美、看到明月之美、接觸四季不同時節(jié)的美而有所領(lǐng)悟時,當自己有幸被美景包圍時,就會深切地想念知心朋友,希望他們能夠共同分享這份快樂。也就是說,美的感動,會強烈地引起對友人的懷念之情。這里的“友”,可以把它看做廣義的“人類”。另外,表現(xiàn)四季時令變化之美的“雪、月、花”幾個詞,在日本是表現(xiàn)山川草木、大千世界、自然中的一切、乃至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之美的傳統(tǒng)用詞。日本的茶道也是以“雪月花時最懷友”為其根本之道的,茶會也就是“感悟此種心情的集會”,在美好的時節(jié),與摯友相會的美好聚會。-順便提一下我的小說《千只鶴》,如果將它解讀成描寫日本茶道之心與形式之美的作品的話,那就錯了,這部作品是對當今社會中已經(jīng)變得低俗不堪的茶道提出的質(zhì)疑和勸誡,毋寧說這是一部批判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