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茲中國》摘錄3-第二章:山海經(jīng)、職貢圖和旅行記中的異域記憶

《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葛兆光著,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2月1版? 2013年7月5印

第二章? ??
山海經(jīng)、職貢圖和旅行記中的異域記憶
——利瑪竇來華前后中國人關于異域的知識資源及其變化
一? ? 想像和知識的差距:異域的想象
1980年在周原發(fā)現(xiàn)的兩個大約BC.8世紀的蚌雕人像,更有人認為有高加索人特征。梅維恒甚至進行了一系列大膽的推論,甚至聯(lián)系到古代的“巫”字的讀音,應當與古波斯文Magus(Magianism一詞的來源)有直接關系。
但是觀念史上的關于異族的想象,卻與生活史中關于異族的知識有差距,盡管古代中國的漢族人很早就應當有不少關于異族人的準確知識,但是在觀念世界中卻始終對于異域有一些來自歷史記憶的想象,一直到明代中葉,人們還是習慣于這些想象。
二? ? 建構異域想象的三類資源:旅行記、職貢圖和神話傳說寓言
《史記》《漢書》
?
梁元帝《職貢圖》
唐·周昉《蠻夷執(zhí)貢圖》
北宋趙光輔《藩王禮佛圖》
寶慶元年趙汝適《諸藩志序》
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
元·汪大淵《島夷志略》
?
《穆天子傳》
《莊子》
《十洲記》
《搜神記》
《山海經(jīng)》
四? ? 利瑪竇之前的異域想象:來自古典知識和歷史記憶
五? ? 利瑪竇來華之后:從“天下”到“萬國”
乾隆時代的《萬國來朝圖》中,荷蘭人、英吉利人、法蘭西人雖然仍被放在主動向天朝大國朝貢的位置上,但他們的面貌已經(jīng)和謝遂《職貢圖》中的異族形象很接近了。
《四庫全書總目》將《山海經(jīng)》等書目從史部地理類“退置(子部)小說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