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治白血病”的中醫(yī)思考(二)西醫(yī)在治療時一見發(fā)熱,就不問
“砒霜治白血病”的中醫(yī)思考(二)西醫(yī)在治療時一見發(fā)熱,就不問三七二十一,大多先使用寒涼的抗生素,這樣往往把小病治成大病,大病治成壞病。當抗生素無效時,他們也就沒辦法了。其實中醫(yī)完全不這樣治,中醫(yī)首先要“把脈問診,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要科學的多,也針對性強的多。如果中醫(yī)思路來看的話,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病完全是治壞的。五個月前小孩感冒發(fā)燒(太陽經(jīng)傷寒麻黃湯證),醫(yī)院給用抗生素退熱(誤用下法,表現(xiàn)在得白血病邪內(nèi)陷,此為大逆)。熱退后小兒咳喘(正氣無力抵抗,表寒入肺,變成小青龍湯證),繼續(xù)用抗生素并激素(調(diào)出元氣,損及腎陽)。之后出現(xiàn)腹脹(邪氣乘虛而入,變成太陰理中湯證),四個月后,小便減少,出現(xiàn)水腫(病邪入腎,變成少陰真武湯證)。繼續(xù)消炎利尿,病兒高燒不退,腎衰繼而心衰(陰盛格陽,水氣凌心,元陽外越,變?yōu)槊撟C,證屬人參四逆)。于是“按肺炎心衰給予輸氧、利尿及西地蘭強心等治療,病情無好轉,現(xiàn)在又得白血病?!保ㄑ赡懿患又?,再好的體格也禁不住這么折騰)。其實西醫(yī)說的白血病,中醫(yī)稱為“傷寒病”。小兒本陽氣重,為什么近些年白血病高發(fā)?很多是因為亂用點滴和其他寒性藥物亂治病有關,其中包括中藥。如果你經(jīng)常用點滴治小兒發(fā)燒、經(jīng)常用寒涼藥治小兒便秘、上火等癥狀,要引以為戒了。 白血病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患者先天不足,素體陽虛偏寒,二是正如上例這樣,是小病治療不當,誤用寒涼藥物最終導致成不治之癥。但無論哪種原因,治療上始終都要堅持“寒則溫之”的原則,這樣方有希望。 被稱為“當代中醫(yī)脊梁”的山西名醫(yī)李可有一醫(yī)案正好說明這一問題。李可醫(yī)案如下: 1977年5月10日,靈石常青村13歲學生程繼柱,氣息奄奄,由其父背來就診。詢知兩月前突然高熱寒戰(zhàn),體溫40℃,鼻衄如注,2日不止,大便如柏油狀。急赴山醫(yī)三院,4月5日入院(住院號77-723),經(jīng)搶救脫險,但極度貧血,血色素4克,輸血1600毫升無效。用COAP方案化療2療程后,處于彌留狀態(tài)。5月5日病危出院。出院診斷:“血色素4克,白細胞36萬,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辈『⒚嫔S虛浮,唇指白如麻紙,眩暈不能坐立,納呆,日僅進食l~2兩,五心煩熱,心動震衣,自汗如洗,兩目失神;舌如去膜豬腰子,光絳無苔而干,六脈浮弦搏指,一息七至以上。從脈舌形神見證,已屬氣陰兩竭之死候。然其父悲傷哭泣,情極可憫。又診病孩趺陽、太溪、太沖三脈,尚不致散亂,不吐不瀉,尚能進食,胃氣末至敗亡,一線生機未滅。遂以當歸補血湯、生脈散合方,重用參芪,加山萸肉,益氣固脫: 生芪30克,當歸、紅參(另燉)、麥冬(小米拌妙)、五味子、三仙炭、炙草各10克,山萸肉、九地各30克,砂仁10克,元肉、女貞子、旱蓮草各15克,阿膠18克(化入),鮮生姜5斤,大棗6枚,濃煎,小量多次分服。 5月28日二診:首劑得效,上方連服10劑。服3劑可起坐,服5劑后可進食半斤,頭暈大減,精神轉佳,服至第7劑已能下床散步,舌上布薄白苔,津潤,胃氣來復,大是佳兆。服完10劑后,日可進食1斤多。不料前日忽然泛嘔泄瀉,腰困如折,臍下筑動應衣,泛酸嘈雜,喉中痰鳴如拽鋸,瑟縮畏寒,下肢發(fā)涼,脈浮尺虛,舌變白膩。其父意謂感冒風寒,然則足不出戶何來感冒?此必久病傷腎,元陽不固,厥脫先兆。本擬加鹿茸血肉有情之品,溫養(yǎng)腎督,促其生血。奈患者住院已耗資數(shù)千元,貧病交困,姑以腎四味,性味和平,溫陽益精之品代之,溫養(yǎng)腎命,雙補氣血為治: 生芪30克,當歸、紅參(另燉)、元肉、姜炭、三仙炭、炙草各10克,土炒白術、山藥、炒谷麥芽各30克,阿膠(化入)、生半夏、茯苓各12克,腎四味60克,鮮生姜10片,棗6枚。 6月20日三診,服2劑后胃寒退,瀉止脈斂,服5劑臍動隱,元陽固,食增,兩目有神,可出戶外玩耍,10劑服完,每日溫習功課,跑跳看戲,已如常人,兩目神采奕奕,食納大增,脈中取和緩從容,血色素上升至7.5克,白細胞降至ll萬。效不更方,加參鹿膏10克,10劑, 7月18日四診:血色素上升至9.5克,白細胞降至5萬7千,原方守服7劑。 8月27日五診:血色素11克,白細胞2萬7千,穩(wěn)步向愈,因貧困,停服中藥,予單味參鹿膏150克,半月量。 至9月22日,血色素12克,白細胞19500,余不勝欣慰,囑病家加意調(diào)護,慎飲食,避風寒,以防不測。不料于9月29日中午,其母買一大西瓜,病孩乘其父外出配藥偷吃多半個(約5公斤),當夜腹痛作瀉,次日又水瀉盡日,滑脫不禁,脫肛不食,大汗心悸,喘不能步。急去診視,則六脈散亂如絲,面如死灰,四肢厥冷。急用大劑參附龍牡山萸肉,投劑不應。蓋胃氣敗亡,百藥難施,余已無能為力,終至不救。小兒不守禁忌,只圖果腹,不幸夭亡,令人不勝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