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粹藝術名家——李順義


李順義,山東省淄博市博山人,現為中國書畫家交流協(xié)會理事,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博山藍天書畫院會員,香港國際書畫名家協(xié)會會員,淄博市老年書畫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淄博市文史書畫研究院會員,北京六藝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中共黨員。本人自幼愛好書法,孜孜以求鍥而不舍,默默耕耘,同時注重個人思想修養(yǎng),追求上進,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筆法臨摹大書法家王羲之、懷素、智勇、沈粲、主席等人的草書筆法及其格為主體,主要書寫主席詩詞、唐詩橫幅為主。其作品《憶秦娥婁山關》《清平樂六盤山》《七律長征》《沁園春雪》等作品獲中國滕王閣杯全國第十二屆文學藝術獎、炎黃春秋神州龍全球杰出華人獎、中國書畫杯全國書畫名家香港國際交流展獲金獎、銀獎、一等獎、二等獎,入院長沙弘文書畫院國瓷珍品彩瓷燒制五彩付芙蓉瓶。其作品縱橫飄逸、含文包質、技法嫻熟、結字寬舒、氣勢奔放、節(jié)奏鮮明、大氣磅礴,作品被各界人士懸掛和收藏。


徜徉在李順義先生的書法作品中,流連于“能隨形而綽其態(tài),審勢而揚其威,每筆皆成其形,每字各異其體”的藝術享受之中。如讀一本沉穩(wěn)明快和諧厚重的書,那靈活的筆觸,律動的線條無不展示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有的人文底蘊,彰顯了書畫家千錘百煉后高超表現力和藝術素養(yǎng)。






筆與墨相合亦相爭,大筆一揮,枯墨飛白,力與意合,寫得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鉸筆一轉,細筆潤墨,寫得出牽絲映帶,纖纖如新月之出天涯。李順義先生執(zhí)筆寫行草,書法線條類萬物之象,可以作秋鷹逐兔的驚心動感,也可以作激楚浪以成文的翩翩灑脫。李順義先生全面汲取歷代文人書法的筆墨意象,以文化的視角表達書法的人文氣息,讓俠之勇與儒之雅相依相輔,運化筆墨,濁以靜而徐清,安以動而徐生!時時刻刻守此書道,正是道法自然的要妙塑造。





李順義先生行筆迅捷,用筆有力,厚重雄渾,大氣脫俗,端莊穩(wěn)重,厚德載物,不虛張揚,字里行間盡顯淳樸。他用筆飛動自然,在筆筆圓潤中,參差錯落,渾然一體字與字之間,上下呼應,氣脈貫通,流美自然,其書法作品線條雋秀,筆精墨妙,筆法清秀豪放、布局嚴謹,富有個性。作品如他的為人儒學大氣、從容不爭、內斂隱讓、靈氣中不失仁厚之美。先生憨厚儒雅、為人正直、辦事穩(wěn)重。在扎根深厚的傳統(tǒng)技藝基礎上,其書法又凝聚他的執(zhí)著追求和鮮明個性。斗方之內,蘊藏恢宏氣度、深邃胸懷、睿智思想。



創(chuàng)作時,他能夠揮灑自如,點劃到位,且充分調動方圓、頓挫、點劃、濃淡、干濕、大小、快慢等技法,使之盡量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此外,李順義先生的草書講究書寫速度與節(jié)奏的變化,注重漢字分離、組合、結構的情態(tài),以及書寫中的情感表現。因此,這些因素鑄就了他的草書作品特點:雄偉縱逸,點劃精實,用筆婉轉飛動,剛勁秀健,含蓄奔放,極富變化,字形時而低昂迥翔,時而狂風大作,萬馬奔騰,行文跌宕,動靜交錯,波瀾起伏而秩序井然,結字嚴謹,渾然一體,和諧美巧,奧妙絕倫,有一種神采飛揚的意趣美。


李順義先生的書法,既充滿激情,又有理性??此男胁輹?,視線不由自主地受到牽引,隨著他行草書的線條、用筆,時緊時密,時快時慢。籠罩在他行草書制造的“氣場”中,就像在現實中看他揮動筆墨。
縱觀李順義先生的一系列草書,清秀逸神如山川峻美,婉麗多姿若龍蛇之戲波,圓潤如涓涓流水,輕快若疾馳行云,蒼勁似鐵面銀鉤,堅定仿金石滿地,筆鋒起伏,騰挪起伏,細看每一個字活潑跳躍,遠看一幅作品,令人賞心悅目,不盡享受立聲先生的筆劃線條之美,縱橫交錯之美,上下飛舞之美,不啻一幅大寫意山水畫。
(文/田野)
歡迎點贊留言,喜歡李老師作品隨時留言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