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航線】由伴爾維出發(fā)的主副奶定位簡談

雖說本來不打算出這期專欄了,但轉念一想借由這個機會和各位聊聊現(xiàn)在奶媽的格局也不錯。
動態(tài)的文字限制可能不太方便干脆就用專欄吧。
以下所有的分析內(nèi)容均是建立在高難開荒為主,反過來說如果很追求日替伐木那請自行排一個伐木排行即可。
如果不怕麻煩且愿意聽我嘮叨的話,我非常建議在看這篇專欄前先補一下我早在14圖早期撰寫的這兩篇對于奶媽格局的舊分析專欄。



其實在14圖實裝接近三年的如今,對于奶媽格局來說反而變得比以前要復雜太多,不僅僅是這中間實裝了幾艘全新的新生代奶媽,更重要的還是這些奶媽的隊友們也進行了很大幅度的迭代。
在現(xiàn)在的奶媽格局中越來越難以將她們?nèi)炕\統(tǒng)地歸為一類進行混合排列,而主副奶確實是比較有效且實際對未來式分析有益的分類方案。
*我們也可以參考某游戲統(tǒng)稱為H1(主奶)和H2(副奶)
碧藍航線作為一個已經(jīng)六年的游戲,其實時至今日也只有五艘H1艦船,獨角獸、英仙座、科洛蒂婭·巴蘭茨、翔鳳以及亞利桑那
而H2定位艦船從最早的光輝,到后來劃時代的龍鳳,在如今也有五艘人選了,分別是天鷹、伏爾加、伴爾維、龍鳳以及光輝。
如何區(qū)分H1以及H2在碧藍航線這個游戲里分別負責了哪一部分的職能,正是我這篇專欄想跟各位分析的內(nèi)容。
對于目前一個陣容構筑中的H1來說,所具備的就是全泛奶特性,她們是泛指概念上的群奶,承擔了保證隊伍中角色的持續(xù)高頻率的續(xù)航的職責,在這個分類中做得最極致的就是英仙座。
用極其夸張的負面作用換取高額的單輪治療總量。
H1在隊伍中是絕對的續(xù)航核心,都能保證很不錯的帶隊能力,平等且直接有效地提高角色們的生存性能。
*全泛奶可以參考早期專欄內(nèi)的解釋
那么H2則與之相匹配地用于填補H1所缺失的部分,這些缺失的部分可以是填充應急能力的急救奶,典型中的典型便是龍鳳,也可以是填補H1所不具備的推波、爆發(fā)、軸缺口等等,典型的例子就是伏爾加。
而伴爾維則是其中的異類,她以H1的技能模式為設計,但延遲奶、中速軸搭配正航高單輪機組的特性導致她不得不成為了一個H2,在長線作戰(zhàn)中,延遲奶在多輪次高續(xù)航要求的環(huán)境內(nèi)基本沒有作為奶核的資本,相較于目前H1定位中的佼佼者獨角獸幾乎必然失去了一輪次治療貢獻,更有極端可能會出現(xiàn)3輪打5輪的陰間情況。
延遲奶雖不影響奶軸,但會實質影響帶隊能力,這是對于一個要競爭H1定位的角色來說最大的問題。

在主線14圖中,H1以及H2的搭配使用一直都是比較有學問的,但其實縱觀14圖開荒的陣容發(fā)展歷程內(nèi)
古早期的英仙座信濃單奶核方案

這一套隊伍就是將英仙座作為H1的極致帶隊能力幾乎榨干的體現(xiàn),但可惜的是即使榨干到了極致也沒辦法優(yōu)化成一套自律方向上的優(yōu)秀解法。
對于大型主力和空彈作戰(zhàn)的抗性幾乎是零這一點也是從英仙座本身的定位開始思考是否單一的全泛奶已經(jīng)很難應對如此尖刺復雜的生存環(huán)境了。
而天鷹作為14圖早期少數(shù)具備高數(shù)值和強針對能力的H2,不得不被焊死在了BOSS戰(zhàn)陣容中以保證開荒的S勝,極大減少減員情況。
那個時候大家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H1和H2都需要一輪比較大的革新,龍鳳以及英仙座這些舊時代的泡影似乎已經(jīng)逐漸力不從心了。

早在13圖中期的龍能時代就已經(jīng)開始逐漸推崇雙奶體系了,如果各位有印象也一定記得在10圖 11圖乃至12圖開荒時期,都不具備雙奶陣容的構筑基礎。
因為在那個時期是沒有高數(shù)值的H2的,龍鳳之于光輝的差距簡直是天壤之別,同樣在前排保護的層面上,對于續(xù)航有極高要求的13圖道中(含空彈)來說龍鳳算是徹底殺死了比賽。
H1和H2的搭配也是從龍能時期一直影響至今。
從英仙座信濃?英仙座天鷹?到 伏鷹?再到妹伏?妹鷹 妹約II中間的時間跨度平均都在半年左右,伏鷹的誕生其實就是現(xiàn)有的幾艘H1都無法跟上時代時所誕生的產(chǎn)物。


將兩艘H2定位的船進行互補產(chǎn)生的化學反應,天鷹給予了伏爾加沒有的穩(wěn)定續(xù)航和定點治療能力,伏爾加給予了天鷹最下限的治療貢獻和遠超舊時代奶媽的推波和爆發(fā)能力。
將隊伍的承傷方向從單純的掉了血奶回來變成了硬扛搭配多戰(zhàn)多輪次高數(shù)值急救治療來對沖生存壓力,再加上伏爾加高額輸出帶來的對高威脅敵人的點殺能力變相增幅了生存端,這是兩艘頂級H2帶來的難能可貴的配合,也是側面證明了同時期的H1們究竟有多么差勁。
但伏鷹就一定是完美的組合嗎?至少對于14圖的構筑來講并不能算是,伏鷹失去了預裝填帶來的問題則是對前20s爆發(fā)能力極差的隊伍而言是會平白增添生存壓力的,而在那個沒有普利茅斯、格羅斯特幾乎還不能在紅海穩(wěn)定站穩(wěn)腳跟的時期,空彈后無法再做到穩(wěn)定推波的伏爾加也給伏鷹帶來了當時期的瓶頸。
再加上天鷹離開BOSS隊后的穩(wěn)定性丟失,伏鷹依舊還不夠完美。
獨角獸改造的誕生算是為H1找回了一片場子,雖然依舊無法解決伏鷹時期帶來的痛點,但至少在治療結構的分配上,獨角獸做得不錯,不僅填補了在那個時期補開幕就得上島風的問題,更是徹底解放了天鷹前往BOSS戰(zhàn)。

但妹伏總體來說依舊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踮了踮腳,獨角獸空彈的疲軟以及相較于天鷹所缺失的定點高上限急救能力始終無法擺脫伏鷹所留下的桎梏。
其中標志性的一次變革就是武藏的誕生,武藏的實裝大大提升了伏鷹體系的上限,解決了伏鷹體系在開幕短時內(nèi)所會遇到的各種生存尖刺問題,即使在跑長線時兜底能力也極其夸張。
同時,武藏本身極強的機體性能也為妹伏的空彈缺陷以及后排生存端缺口填補了不少窟窿,算是一下子盤活了兩套相對停滯發(fā)展的組合。
而又一位帶來巨大變革的則是五期科研船普利茅斯,頂尖的清雜輸出能力和無可挑剔的五邊形功能性一經(jīng)開發(fā)就幾乎鎖定了主線14圖道中的絕對先鋒核心,在武藏普利茅斯兩重活化劑的加成下,格羅斯特也得以來到了大眾視野,爆發(fā)輸出的直接提升變相減少高壓波次的持續(xù)時間,也就意味著先鋒生存壓力的降低。

至此,栓狗盤成型,空彈損失的問題被格羅斯特以及風云大量填補,從中也開發(fā)出了妹鷹這套早期幾乎沒有任何推波優(yōu)勢但是在幾大核心幫助下可堪一用的分支組合。
而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就是妖精海報的實裝,這件專供于北方聯(lián)合角色使用的設備,有著一個相當變態(tài)的綠字效果,可以將前三次受到的傷害降低為1,對點燃也可以生效。

這一下子將伏爾加的生存能力抬高了不少,再搭配上36點的命中值,甚至還可以作為半輸出肉裝使用,滅火器海報的伏爾加一躍成為14圖道中最肉的奶媽,大大彌補了以往破隱后帶來的生存缺口,成為了上位頂尖承傷。

俾斯麥Zwei的到來進一步強化了妹伏這套隊伍在空彈能力的抗性,幾乎是將獨角獸所唯一不擅長的空彈方向上的東西抹除掉了。

而在這之后還有整備工具小組這個特殊設備,在某種程度上給予了獨角獸回歸中速軸的能力,將她的軸慢慢向一個正航拉近,使得龍鳳這個對軸異常敏感的H2再次擁有了勉強可用的能力。

這么一梳理后就不難發(fā)現(xiàn),天鷹是完全沒有缺席過的,不僅僅是在道中各種陣容體系中都有自己的一戰(zhàn)之力,而直到今日在BOSS戰(zhàn)也依舊是最優(yōu)開荒解。
伏爾加從原本有諸多小缺陷,到如今被各類空彈拐扶持,又增補了妖精海報這個頂級DLC,在14圖如今的道中構筑中也幾乎是無法替換的頂級H2。
伴爾維的問題在于,作為H1完全不夠格,高練內(nèi)沒有相較于獨角獸的優(yōu)勢,而在中低練內(nèi)則完全無緣H1職責的使用方式,基本是回歸到了最開始的評價 與伏爾加去競爭。
十分尷尬的是,雖然在解決生存壓力的方向上,伴爾維與伏爾加的解法不同,一個側重于以天使之羽為基本的自回,另一個則是以妖精海報為核心的硬扛流,但從實際來說,妖精海報帶來的上限更為夸張。
伴爾維本身的單輪能力并不如伏爾加,但伏爾加都在很多時候需要為空彈時的推波壓力操心,哪怕是強化13不過關的低練陣容中都有可能會有使用體驗上較大的區(qū)分,伴爾維這個更縮水版本的DPH就更加無法保證推波的穩(wěn)定性了。
在各個層面和維度上,大概也許是下限勉強能說是高于伏爾加,除此之外就是整體縮水一號的伏爾加,自然也得不到多么夸張的評價了,整體上只能說是凡人水平,差強人意。

而我也向坐看云起提供了目前以井號榜為基準的奶媽排行內(nèi)的修改建議。從個人角度出發(fā),目前主流的奶媽排名如下:
SS級:H1 無 H2 天鷹
S+級:H1 獨角獸·改 H2 伏爾加
S級:H1 科洛蒂婭·巴蘭茨 H2 伴爾維?龍鳳
A+:H1 英仙座 H2 光輝
A:H1 翔鳳 亞利桑那 H2 無
對于如今的高難陣容中,三名主流H1,獨角獸與科洛蒂婭的軸相性極差,在空彈問題得到較大改善的如今,獨角獸在H1定位內(nèi)的優(yōu)越性依然比較明顯的。而在使用體驗上,目前除開日替伐木不太可能會需要用到1個以上的主奶,從治療結構的最大化收益上也基本沒有雙H1大于H1+H2的可能性。
這樣子對于奶媽定位職責做分割,不僅減少了跨定位比較的情況,比如非要將龍鳳與英仙座強行對比,也為以后新奶媽分類歸納后做強度排序有簡單且直觀的結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