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邊塞詩有多強!我建議所有人都去西北大漠感受一下
2023-08-27 22:35 作者:bili_87519532195 | 我要投稿

你要學(xué)唐詩,就不能只學(xué)江楓漁火,總要來趟大漠,看看真正的悲壯與遼闊。
在唐朝以前邊塞詩不超過200首,而唐朝一個朝代就產(chǎn)生了至少2000首邊塞詩。今人重高勛,古人重守邊,沒有去過邊塞的唐人不足以談天下,此去風(fēng)沙漫漫前途縹緲,然而壯懷激烈,詩人們才有了不朽的篇章。
盛唐王維奉命出使涼州,于是我們才知道有一種美,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昌齡20多歲只身赴河隴,壯志出玉門,于是我們才能看見“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之渙,少年豪俠仗劍遠游,僅存6首詩卻偏偏封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七絕壓卷之作,被稱為唐音的代表;
高適,從躬耕自種的布衣到50歲逆襲人生,稱為唐代唯一因軍功而封侯的詩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而你如果想真正讀懂邊塞詩,就不能只看到凌云的豪氣,還要看到慷慨背后的悲壯與哭聲。它的一半是“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它的另一半是“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它的一半是“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它的另一半是“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唐邊塞詩為什么別具一格?唐人為什么極具風(fēng)骨?唐朝有為什么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
所有問題的答案就在于他們自信但不自滿,兼收并蓄而非故步自封。
這種慷慨激昂絕不是無知的魯莽,是“將軍和士卒平等生死,書生與王侯同論是非”。
天下喧囂有人覺得吵嚷,而大唐告訴你:且歌、且鬧、且笑、且痛。
我要所有擲地有聲匯聚成我的繁華、我的富足、我的疆土,直到煙花升起、四方臣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