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這樣搭配,補腎陽、滋腎陰、補腎精、化腎氣
大家好,我是金小花。
今天跟大家聊一下黃芪這味藥,很多人對黃芪都不陌生,知道它是補氣的,也經(jīng)常有人用黃芪來泡水,但是你肯定不知道,黃芪這樣搭配,還可以補腎陽、滋腎陰、補腎精、化腎氣。
黃芪有補氣第一藥之稱,有健脾補中,升陽舉陷,益衛(wèi)固表的作用。
它是如何通過搭配使用來補腎陽、滋腎陰、補腎精、化腎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首先是補腎陽,可以用黃芪搭配一個肉蓯蓉。
肉蓯蓉這個藥呢,歸腎和大腸經(jīng),有補腎陽、益精血;經(jīng)常用來治療腎陽虧虛引起的精關(guān)不固,小便渾濁,腰酸腿軟,怕冷等問題。
而黃芪呢,大補脾肺之氣,補后天以滋先天,兩者相配起到補益腎陽的作用。

再來看滋腎陰,可以用黃芪搭配一個枸杞。
這些年一直流行一句話,叫“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里泡枸杞”,枸杞搭配黃芪一起泡,效果加倍。
枸杞入肝、腎,有滋腎養(yǎng)肝的作用,能夠調(diào)理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耳鳴、視物模糊不清、腰膝酸軟、口干咽燥。
搭配黃芪有滋陰補腎、生津止渴、消腫理療的作用。

第三個是補腎精,這時候可以用黃芪搭配菟絲子。
菟絲子能入肝、脾、腎三經(jīng),平補腎中陰陽,最重要的是有固精縮尿的作用,能夠補髓填精,善于治療腎精不足引起的尿頻、精關(guān)不貴、脾虛腹瀉等癥狀。
搭配黃芪,有固精縮尿、補益肝腎的作用。

最后是就是化腎氣了,可以用黃芪搭配山藥。
山藥的主要作用是健脾、補肺、固腎,《本草綱目》中說它能夠“益腎氣,健脾胃”。
跟黃芪相配,一方面直接補腎,一方面通過補益脾胃,以后天養(yǎng)先天,補足腎氣。

有的人可能要問了,每個藥用量多少啊?這個要根據(jù)每個人的情況來加減用藥。
包括有的人說我好像好幾個問題都有,怎么辦呢?這種情況啊,就建議讓專業(yè)的醫(yī)生來幫你辨證了。
以上就是金小花今天分享給大家的內(nèi)容了,你學(xué)會了嗎?關(guān)注我,健康生活不迷路。
(內(nèi)容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