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觸、厭惡、敷衍......警惕!你的心理正在“罷工”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
明明沒干多少活,可身體就是覺得莫名的疲憊,難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
手頭的事情也不算很多,但就是忍不住地想要拖延,直到拖到不能再拖的時候才肯去做。
又或是雖然還有在工作,但其實內(nèi)心充滿了抵觸和厭惡,只是在敷衍了事地得過且過。
這大概率就是你的心理正在罷工。

01接納心理倦怠,允許自己休息
生活中,或許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時候:
為了某件事情忙得焦頭爛額,甚至快要瀕臨崩潰,可周遭的人還是在不停地告訴你“你可以的,再咬咬牙就過去了”。
明明已經(jīng)身心俱疲,卻沒有多少工作效率,但還是不得不勉強自己死撐下去,仿佛只要還在繼續(xù),才算是盡責盡心。
可誰也不是永不停歇的永動機,都會有個累了、倦了的時候。
與其拼命地勉強自己,倒不如坦然接納自己的倦怠期。
就像羅翔老師所說過的那一句:“每個人都有疲憊的時候,倦怠的時候,躺平有時,振作有時,行走有時,休憩有時?!?/p>
允許自己適當休息,才能安撫好疲憊的身心;偶爾停下來喘口氣,才能跑完人生這趟長途之旅。
每個人都像是一臺手機,如果不能時常給自己充電補給,那能量早晚會有耗盡的一天。
人在塵世中游走,誰也免不了沮喪、低迷的時候。
當你覺得電量低的時候,記得及時為自己補給,去做一些讓自己恢復能量的事情。
讀書充電也好,運動流汗也罷,哪怕只是小睡一會兒,或是看看窗外不一樣的風景,但凡是能讓你恢復精力的事情,都請不遺余力地去靠近。
學會給自己充電,才能持續(xù)保持滿格的電力,在未來的路上更好地續(xù)航前行。

02減少內(nèi)耗,提高效率
“如果不能改變風的方向,那就想辦法去調(diào)整風帆?!?/p>
生在塵世間,鮮少有誰能真正地擺脫工作,既然避無可避,不如學著轉(zhuǎn)變自己的心境:
1、把工作當修行。
像海綿一樣,抱著一種學習的心態(tài)來對待工作。
盡量忽略那些無趣的部分,只管從中吸收營養(yǎng),把每一次的進步和成長,當做工作給自己的獎賞。
2、在工作中找到價值。
建立一套正向的反饋機制,告訴自己“那些工作并非沒有意義”。
你每多付出一分努力,你的錢包就會多一分底氣;你每多賺一分錢,就能更好地為家人遮風擋雨。
總之,給自己一個堅持的理由,推動自己繼續(xù)前行。
有人說:“內(nèi)耗是人生的第一大敵?!?/p>
很多時候,讓人身心俱疲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那個反復咀嚼、無限糾結(jié)的過程。
內(nèi)耗就像是一把勺子,會一點一滴地將一個人的能量掏空。
看過一部著名的微電影《星期六》,里面的男主人公就是個典型的“內(nèi)耗人格”。
原本是個美好的周末,可一早上起來他便陷入了糾結(jié)。
他一面啃著香蕉,一面在心里盤算著今天要做的事情:什么洗碗啊、洗衣服、支付賬單、清掃浴室,幾乎所有的行程都一一過了一遍。
卻遲遲沒有付諸行動,而是把所有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和障礙,通通都設(shè)想了一遍。
然后又開始調(diào)整計劃,盤算著到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才是最佳方案。
就這樣,時間一點點地流逝,可他除了自我消耗以外,什么都沒做成。

03學會能量管理
“內(nèi)耗不能消除明天的煩惱,但一定會消耗你此刻的能量?!?/p>
考慮得越多,問題也就越多,想都是困難,做才會有答案。
拒絕過度的思考和猶豫,不必苛求非要完美的結(jié)局,先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那些無關(guān)緊要的東西及時屏蔽,說干就干,是治愈內(nèi)耗最好的解藥。
當你開始行動起來,才能一步步更靠近目標;當你變得忙碌,那些焦慮的情緒自會煙消云散。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一生能走到哪里,本質(zhì)上是由能量決定的?!?/p>
的確,若是不能找到補給能量的方法,那再強大的人,也會有倒下的一天。
那些能夠爬到山巔的人,不是有異于常人的精力,而是都很擅長能量管理。
不必懼怕狀態(tài)低迷,允許自己疲憊和休息;遠離那些讓自己消耗的人和事情,在枯燥繁雜的工作中找尋樂趣。
版權(quán)聲明:部分內(nèi)容、圖片、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內(nèi)容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者所標來源非第一原創(chuàng),請私信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及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