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神話及其他(中)
文/茅盾
? ? ? ?風云雷雨的神話,我們現(xiàn)在也只存得斷片了。《離騷》云:
? ? ? ?吾令豐隆乘云兮。
? ? ? ?王逸注謂“豐隆,云師,一曰雷師”?!毒鸥琛ぴ浦芯纷ⅲ骸霸粕褙S隆也,一曰屏翳。”《天問》之“蓱號起雨”句下,王逸注又謂“蓱,蓱翳,雨師名也”。三說自相矛盾。今按《淮南子·天文訓》云:“季春三月,豐隆乃出,以將其雨?!眲t豐隆固為雷師。張衡《思玄賦》:“豐隆其震霆,云師以交集”,亦以豐隆為雷師?!赌绿熳觽鳌吩疲骸疤熳由?,封豐隆之葬?!惫弊⒅^“豐隆為雷師”?!渡胶=?jīng)·海內東經(jīng)》謂“雷澤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未言其名?!痘茨献印吠??!渡胶=?jīng)》又稱“屏翳在海東,時人謂之雨師”;司馬相如《大人賦》“召屏翳,誅風伯,刑雨師”。注云“屏翳,天神使也”。《洛神賦》“屏翳收風”,則又為風師?!端焉裼洝分^“赤松子為神農時雨師”;《風俗通》又謂“玄冥為雨師”??芍獣x以前對于“豐隆”和“屏翳”二名之代表極不一致?,F(xiàn)在我們姑且依《楚辭》,以豐隆為云師,因為關于云的神話,還是《楚辭》里多些?!对浦芯吩疲?br>
? ? ? ?龍駕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靈皇皇兮既降,猋遠舉兮云中;覽冀州兮有余,橫四海兮焉窮!
? ? ? ?這說云神駕龍周游天下,往來極快,無所不見,和希臘神話里的太陽神一樣。但是亦就盡于此了?!渡胶=?jīng)》內言有能興云雨的神,如《中山經(jīng)》所記的泰逢和計蒙:
? ? ? ?又東二十里曰和山,其上無草木而多瑤碧,實惟河之九都;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蒼玉,吉神泰逢司之。其狀如人而虎尾(郭云:或作雀尾),是好居于黃水之陽,出入有光。泰逢神,動天地氣也。(郭云:言其有靈爽能興云雨也。)
? ? ? ?又東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而龍首,恒游于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
? ? ? ?然而這兩位神都不是專司云雨的。雨師屏翳(據(jù)《楚辭》的說法)現(xiàn)惟存其名,關于他的神話,全都散失了。干寶《搜神記》云:
? ? ?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冰玉散,以教神農,能入火不燒。至昆侖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隨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去。至高辛時,復為雨師,遊人間。今之雨師本是焉。
? ? ? ? 這又顯然就是后世道士的神仙之談,不是原始神話?!渡胶=?jīng)》又記有風云所出的山?!段魃浇?jīng)》云:
? ? ? ?又西二百里,曰符惕之山;其上多棕柟,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風云之所出也。
? ? ? ?江疑也許就是云神或雨師,但亦無從考證。至于風的神話,《離騷》曾云:
? ? ? ?后飛廉使奔屬。
? ? ? 王逸注:“飛廉,風伯也?!薄秴问洗呵铩芬嘀^“風師曰飛廉”。洪興祖云:“應劭曰,飛廉神禽,能致風氣。晉灼曰,飛廉鹿身,頭如雀,有角而蛇尾豹紋。”《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云:
? ? ? ?又東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遺,多怪鳥,凱風自是出。
? ? ? ?又東四百里,曰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
? ? ? ?凱風就是南風,條風就是東北風。把風想象作為藏在一個山谷里,待到必要時它就出來,古希臘人也有這樣的思想。風既然藏在山谷里,故必有司風出入的神?!渡胶=?jīng)》云:
? ? ? ?名曰折丹(郭云神人),……處東極,以出入風。
(《大荒東經(jīng)》)
? ? ? ?有神名曰因,……處南極,以出入風。
(《大荒南經(jīng)》)
? ? ? 《山海經(jīng)》沒有飛廉,而《大荒東南經(jīng)》記司風出入的神,又是很簡陋,很有脫誤。因此我們現(xiàn)存的關于風的神話,比云雨還要少些。其他如露,霜,雪,霞等等,更全無神話遺下來。《淮南·天文訓》有“青女以降霜雪”的一句話。關于雷的神話,《山海經(jīng)》和《淮南子》所記相同,《海內東經(jīng)》云:
? ? ? ?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形,鼓其腹。
? ? ? ?海與河的神話,也是各民族所必有的;但也許我們的民族最初是住在西北平原的緣故,海的神話就比較河的神話為少?!渡胶=?jīng)·大荒東經(jīng)》云:
? ? ? ?黃帝生禺,禺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處東海:是惟海神。
? ? ? ?不言南海和西海,也是我們民族原始時代生活經(jīng)驗的結果。禺和禺京,據(jù)《山海經(jīng)》的文字而觀,顯然是黃帝的子孫,不是什么獸形的妖怪。把海神想象為龍類,大概盛于唐代(李朝威的《柳毅傳》說洞庭君與錢塘君均為龍王),原始思想只把龍現(xiàn)為牛馬一樣的東西,給神們駕車代步的。便是海以外的水伯、河神,也都不是龍,而是獸樣的神或人。《海外東經(jīng)》說:
? ? ? ?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在北雨水間;其為獸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黃。
? ? ? 《大荒東經(jīng)》則謂“蓋余之國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與《海外東經(jīng)》異,然亦未言其為龍形?!渡胶=?jīng)》雖言天吳是水伯,然而我們推想起來,大概只是普泛的水神,相當于火神的祝融之類,而不是專司河海的水神;黃河以及其他大河,各另有其主管的神。《穆天子傳》說:
? ? ? ?天子西征,至于陽紆之山,河伯無夷之所都居。
? ? ? “無夷”,《山海經(jīng)》作“冰夷”,說是居于“中極之淵,深三百仞”,“人面而乘兩龍”?!痘茨献印纷鳌榜T遲”?!冻o·天問》云:
? ? ?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
? ? ? ?王逸注謂“雒嬪,水神,謂宓妃也”,而不言河伯何名。又引傳說的河伯化為白龍游于水旁,被羿所射的故事。《淮南子》謂“河伯溺殺人,羿射其左目”,是則神話中之有河伯,蓋無疑義?!冻o·九歌·河伯》一篇算是現(xiàn)存最好的河伯神話:
? ? ? ?與女游兮九河,沖風起兮橫波;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寤懷!魚鱗屋兮龍?zhí)?,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乘白黿兮逐文魚,與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紛兮將來下。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來迎,魚鱗鱗兮媵予。
? ? ? 《九歌》雖是南中祀神之歌,但可信也雜有北方的神話;這里所謂“河伯”,從“與女游兮九河”及“登昆侖兮四望”等句看來,大概是指黃河神。據(jù)這一篇看,河伯的生活是很快樂的;大概當初又有河伯的戀愛神話,所以此篇中亦有戀愛的痕跡,也許后人所傳“河伯娶婦”的故事(西門豹)即是就此演化的。
? ? ? ?河以外,洛水也有神。上文已引《天問》中語“而妻彼雒嬪”,王逸注謂“雒嬪,水神,謂宓妃也”。但《離騷》“求宓妃之所在”句下,王逸注又僅言“宓妃,神女”。后來《洛神賦》注,謂“宓妃,伏羲氏女,溺洛水而死,遂為河神”?!板怠迸c“伏”,古通;伏羲亦作“宓羲”,故此謂“宓妃,伏羲氏女”,疑從一“宓”字附會的。王逸注“吾令蹇修以為理”句下,謂“蹇修,伏羲氏之臣,……伏羲時敦樸,故使其臣也”??梢娡跻輹r尚無宓妃為伏羲氏女之說,所以王逸僅言因為伏羲時敦樸,故使其臣。洛是大水,又與東周之都洛陽密連,所以洛水女神的神話一定不少,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山海經(jīng)》內未言及宓妃,而秦漢以前的書亦少言及,只就《離騷》所引,尚可得一大概?!峨x騷》說:
? ? ? ?吾令豐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為理。紛總總其離合兮,忽緯其難遷。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fā)乎洧盤。保厥美以驕傲兮,日康娛以淫遊。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
? ? ? ?這便是說宓妃雖然好潔而美,但驕傲淫游,所以終于“違棄而改求”。我們推想起來,當時關于宓妃的神話一定也含有多少戀愛成分,而且把宓妃說成了“日康娛以淫游”,故屈原引用以喻己意;而且曹植也是因此而借洛神來寄托自己的戀情,從文人的作品里,我們可以想象洛神神話的原始形式與性質,但洛神神話所存者亦只有鱗爪了。
? ? ? ?河洛既有神,沅湘自然也應該有了?!冻o·九歌》有《湘君》及《湘夫人》二篇,王逸以為“湘君”是湘水之神,而“湘夫人”則為堯之二女舜之二妃。然劉向《列女傳》謂舜陟方,死于蒼梧,二妃死于沅湘之間,俗謂之湘君。此以“湘君”為堯之二女了。鄭眾注《禮記》,謂“《離騷》所歌湘夫人,舜妃也”,又與《列女傳》所記不同。《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云:“又東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郭璞注曰:“天帝之二女而處江為神,即《列仙傳》江妃二女也;《離騷·九歌》所謂湘夫人稱帝子者是也?!惫睂τ谂f說以湘夫人為舜二妃一說,認為不妥;蓋謂帝舜之后,不當降小水為其夫人,故解釋二女乃天帝之女。這又是第三種的說法了。洪興祖則以為郭璞和王逸的話都不對,他說:“堯之長女娥皇為舜正妃,故曰君;其二女女英自宜降曰夫人也。故《九歌》詞謂娥皇為君,謂英帝子,各以其盛者推言之也?!边@是第四種解釋。四者之中,我是傾向于王逸的議論。湘君是湘水的水神,湘夫人是居于湘水的女神,無論是舜之二妃也好,帝之二女也好,總之,并不一定要與湘君有夫婦關系,如郭璞所謂“不當降小水為其夫人”?!读信畟鳌芳仍贫烙阢湎嬷g,俗謂之湘君,鄭眾亦調“《離騷》所歌湘夫人,舜妃也”,可知由來已久,我們不妨承認他。我們再看《湘君》篇內說:
? ? ? ?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
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拍兮蕙綢,蓀橈兮蘭旌。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余太息。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悱側。桂櫂兮蘭枻,斫冰兮積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
? ? ? ?鼌(早也)騁騖兮江皋,夕弭節(jié)兮北渚。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澧浦。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
? ? ? 《九歌》本是祭神之歌,所詠者有神的行事,亦雜以祭者期望恐懼的心理?!断婢返氖锥伪闶潜戆状朔N心理;懼神不降,故云“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第二段是敘述湘水神的故事,假為湘君自己的口物。第三段同,然已言湘君不再期待其所待者,將降至人間了。這里所述湘君的故事也只有戀愛,大概這也是當時很流行的神話。《湘夫人》云:
? ? ?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 ?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登白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鳥何萃兮中,罾何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
? ? ? ?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菊(播)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 ? ? ?白玉兮為鎮(zhèn),疏石蘭兮為芳,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 ? ? ?九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 ? ? ?這也有若干戀愛的成分,我們推想起來,中部的神話一定有許多戀愛故事,屈原所引用的,如《離騷》中的宓妃和有娀佚女,都屬于此類;可惜后人都解作思君的寓言,從王逸起就把當時的神話材料全都拋棄不引以為解釋,到現(xiàn)在就成了似通不可通的文章。
? ? ? ?希臘神話里有山林水泉的小女神名為Nymphe(義曰新婦),《九歌》中的《山鬼》,即與之相當。我們看《山鬼》的描寫:
? ? ?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 ? ?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 ? ? ?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 ? ? ? 我們讀了這一篇,想象到當時沅湘之間林泉幽勝的地方,有這些美麗多情的“山鬼”點綴著,真是怎樣的一個神話的世界了。照例這些女神的故事是戀愛;所以《山鬼》中言“折芳馨兮遇所思”,又言“歲既晏兮孰華予”,終言“思公子兮徒離憂”了。
? ? ? ?最后,我們要講到星的神話。從“女孛”“天狼”“天狗”等簡單的傳說而觀,星的神話也很發(fā)達。現(xiàn)所存最完整而且有趣味的星神話,是牽??椗墓适?。見于書上的這個神話的最早形式,大概要算《詩經(jīng)·小雅·谷風之什·大東》里的一段:
? ? ? ? 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 ? ? ? 毛萇說“漢”或是“河漢”,就是“天河”,所以此所謂“織女”當然是指天河旁的織女星座了。但《大東》里并無“牽?!保酂o戀愛的故事,這大概因為戀愛的描寫與該詩全體意旨不侔,所以詩人取了斷章取義的引用?!豆旁娛攀住防锏摹短鎏鰻颗P恰肪驼f得很明白:
? ? ?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 ? ?曹子建的《九詠》也講到牽??椗墓适?。謝惠連的《七月七日夜詠牛女詩》說:
? ? ? ?云漢有靈匹,彌年闕相從;遐川阻昵愛,修渚曠清容。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 ? ? ?這是說牽牛和織女是一年一會了。梁吳均的《續(xù)齊諧記》云:
? ? ? ?桂陽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間。忽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向以被召,不得停,與爾別矣?!钡軉枺骸翱椗问露珊??去當何還?”答曰:“織女暫詣牽牛。吾復三年當還?!泵魅眨涠?。至今云七月七日織女嫁牽牛。
? ? ? ?又《風俗記》及《荊楚歲時記》并記此事:
? ? ? ?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
(《風俗記》)
? ? ?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紓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使一年一度相會。
(《荊楚歲時記》)
? ? ? ?可見牽牛與織女的故事是漸漸演化成的。然李后主詩云:“迢迢牽牛星,杳在河之陽;粲粲黃姑女,耿耿遙相望”,則織女又名黃姑?!端囄念惥邸份d《古歌》云:“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彼螐埌罨赌f漫錄》謂“古詩‘黃姑織女時相見’之句,此所云黃姑,即河鼓也,吳音訛而然”。周密《癸辛雜識》謂:七夕牛女渡河之事,古今之說多不同,非惟不同,而二星之名莫能定。白居易《六帖》引烏鵲填河事,云出《淮南子》(今本無之),則在漢初此故事已經(jīng)完備了。
摘自《中國神話研究初探》(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