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點淚點幸福的共存,這現(xiàn)代版海蒂與爺爺挺有看頭的
《海蒂與爺爺》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和看過,尤其是電影版,只要一說,其片段就會從大家腦海里重現(xiàn)。原來在2016年的時候,馬來西亞就上映了一部孫女和外公的故事——《我來自紐約》,這故事是由一位多年沒回家的媽媽把女兒突然帶回老家給外公照顧一段日子,從而引起了一幕又一幕溫情的小段,其笑點和淚點甚至更勝于《海蒂與爺爺》。

這部電影確實是相當溫情,片長足足2小時,但情節(jié)完全沒有拖沓,而是小插曲一個接著一個,令人時而哄笑,時而黯然落淚。各位演員都很入戲,尤其是孩子們的表現(xiàn)都非常出色,當然更出色的還是狄龍大哥,演技杠杠滴。

狄龍大哥不減當年
相信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對于狄龍大哥不太熟悉,但年輕人們的上一輩、上幾輩們都會對狄龍大哥有極好的印象。因此,也相信不少觀眾在看完這部電影后,會去搜索更多狄龍大哥的資料。其中必須了解一下"功夫明星誰的詠春最厲害",要知道詠春雖然是甄子丹拍得更有名氣,但其在功夫明星中詠春的排名只有第五,而第一卻是狄龍大哥!
令人興奮的是,雖然狄龍大哥已經(jīng)70多了,但還是在電影里施展了一段詠春的本領(lǐng),令整部電影更有看頭。

故事的主角當然要數(shù)孩子們
這是一個重點描述孩子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的電影,飾演狄龍孫女的小女孩,其演技容易令更多人青睞。這位小女孩來自于紐約,勇敢而有個性,聰明又做人真摯,開始由于不喜歡外公而掩飾自己不會中文,但卻一直沒有掩飾自己的情感表達,當和外公關(guān)系改變后,各種真性情完全表達出來。她對于身邊人的關(guān)懷和了解,可值得現(xiàn)代年輕人去學習和深思。
另外幾位小伙伴們都演技十足,尤其是小女孩的好朋友小胖墩,劇中不少笑料出自與他,但他還特別讓觀眾們落淚哦,至于為什么?還是留待大家親自去觀賞吧。

好戲之人,卻缺席了很多劇情
這部戲的女主角應該是給宣萱,但由于劇情關(guān)系,宣萱的出鏡率并不高,但她還是在劇情中一直存在著,用聲音來演戲,用大家的回憶、懷念來演戲,讓這角色顯得神秘而有特別。
原來,宣萱演繹的角色非常倔,而能力極高,雖然被無情的拋棄,但還是成功的養(yǎng)大了女兒并擁有令人羨慕的事業(yè)。
或許她的出現(xiàn)開始會令觀眾們有點"討厭",并存著各種的不解,但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大家會逐漸喜歡上這位特別的角色,甚至會同情她,并為她"祈禱"。

故事描述的是在廣州,其實挺大馬的
導演是馬來西亞的張爵西,女導演會讓故事表現(xiàn)得更為情感細膩。其取景與廣州,但明顯是到了一個"窮鄉(xiāng)僻壤"去拍攝,這其實是為狄龍說飾演的外公,省吃省喝一輩子,只為補償女兒和孫女而設置的一個特別背景。因此,電影里大部分場景都更為大馬風格,或許有點難以引起"老廣州"的共鳴。其實故事還是有著其邏輯性的,大家用心而看就能發(fā)現(xiàn),無需去糾結(jié)太多。
而在電影里人物的語言可是五花八門的,這也符合廣州自古以來就善于容納各方人的特質(zhì)。因此,這個故事更多是描述立足于廣州的異鄉(xiāng)人,其中語言的多樣性也值得大家去細細品味的。
起碼孫女就會英文、國語,甚至一些粵語,這可有宣萱的風格。

臺詞有挺多亮點的
劇中可有老廣特色的:
"飽死荷蘭豆""進實驗室按緊急按鍵(這是國語說法,需要粵語說出來才有感覺)";
有令人爆笑的:
"真是好復雜喔,最初說這只"乳豬"好,后來又說那只"山豬"強,還說那只"死豬"完勝"乳豬"和"山豬"。唉,我都搞不清楚,到底哪只豬和哪只豬才對!"(大家知道角色是吐槽什么呢?)
有催淚的:
"公公,你一個人,跌倒了怎么辦!你又不會叫的士,阿寶又笨笨的。你一定會怕打針的,公公!我應該留下來照顧你的!我不想和你分開……"

這部電影在細節(jié)上還做得很足,好像懷舊的黑白電視、舊式收音機等,還會從中播放出懷舊金曲等等,能引起不少上年紀觀眾的共鳴。
在語音方面是每個人說自己的方言,而且都是脫口而出,顯得非常自然。
在情感上,親子問題、離異家庭問題、新老一輩的代購問題、獨居老人問題等等,是值得大家邊看邊去思考更多的。
《我來自紐約》很適合全家人一起去觀賞,尤其是父女同行觀看,笑點淚點幸福的共存,記得帶上紙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