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憲宗因一缺陷,不愿見大臣不與他們說話,致大明漸向衰弱!
明憲宗是明朝第八位皇帝,名叫朱見深,雖然在位二十三年,卻沒有什么作為。明憲宗在位期間,很少召見大臣,即使在召見的時候,也很少說話。這并不是明憲宗為了表現(xiàn)得高深莫測,而且因為憲宗有一項生理缺陷,導致他有嚴重的自卑心理!
明憲宗之前的皇帝,經常與大臣討論政事,君臣之間的聯(lián)絡非常頻繁??墒亲詮拿鲬椬谥螅缄P系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皇帝也不愿意召見群臣。當然每個皇帝的情況不一樣,明武宗是貪玩,嘉靖帝(明世宗)是忙著修仙,明神宗則是消極怠工,而明憲宗是因為“玉音微吃”。

編輯
所謂“玉音微吃”,指的是口吃,也就是說話“結巴”。口吃是說話字音重復,或者詞句中斷,也稱為“重言”。其實在歷史上口吃的不少,比如三國時期的魏國名將鄧艾,就因口吃而留下了“期期艾艾”的成語。皇帝也有口吃的,比如魏明帝曹叡。
口吃雖然不算什么大毛病,但還是會讓人產生自卑的心理,特別是當眾說話的時候。即使是皇帝,也會因口吃而感到自卑,比如魏明帝曹叡,史書上就說他“口吃少言”。明憲宗朱見深也是一樣,他也不愿意面對大臣,更不愿意與大臣交談。

編輯
明憲宗雖然生于皇家,但他的童年卻很不幸。由于父皇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中成為俘虜,結果由景泰帝即位。景泰帝一心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所以千方百計的排擠朱見深。幼年的朱見深在懵懵懂懂中就卷入了皇室的斗爭。在這個過程中,他既見不到父親,也很少見母親。
在高度的精神壓力之下,從而導致明憲宗形成了口吃的毛病。成化七年,出現(xiàn)了特殊的天文現(xiàn)象,皇帝只得召見內閣大臣。然而,明憲宗卻一言不發(fā),導致場面十分尷尬。閣臣萬安見狀,趕緊叩頭,口呼萬歲,然后與其他閣臣退下。經過這件事,“帝自是不復召見大臣矣”。

編輯
內閣大臣們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其他中下層官員不明白,于是他們紛紛上書,說“未嘗降顏一接臣下”。迫于壓力,明憲宗破例召見了大臣,但只說幾個字。雖然明朝人說憲宗“玉音微吃”,但從文獻記載來看,還是有點嚴重的,連“是”字都說不清楚。
鴻臚寺卿施純彥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他于是悄悄向皇帝的貼身太監(jiān)建議,以后別說“是”字,用“照例”兩字代替。明憲宗采納了這個建議,因為說這兩個字,“玉音瑯然”。明憲宗大喜,立即提拔施純彥為禮部侍郎,沒過多久,又升任禮部尚書,加太子少保。

編輯
由于明憲宗不愿意召見大臣,不愿意與他大臣交談,所以他采取了另一種方式與大臣交流,就是通過太監(jiān)傳話。由于明憲宗信任太監(jiān),缺乏與內閣、朝臣之間的有效交流,導致宦官勢力抬頭。比如著名的宦官汪直,就是在明憲宗時期崛起的,他設立西廠,專橫跋扈,還一度掌握禁軍的軍權。
明憲宗因口吃不愿意見大臣,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明朝朝廷的運作方式。自明憲宗以后,宦官在朝中的影響越來越大,成為朝臣與皇帝交流、溝通的紐帶。自此之后,明朝的皇帝大多深居宮中,不愿接見大臣,而是更加信任宦官,明朝的統(tǒng)治逐漸走上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