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盛宴(三)- 遼博特展“又見紅山”
“又見紅山”展出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展品246件,其中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遼寧省博物館148件,外借展品98件(包含赤峰學(xué)院種子標本)。
紅山文化是距今65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文化,紅山遺址最初于上世紀初在內(nèi)蒙古發(fā)現(xiàn)并被命名,但最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則是在遼寧朝陽牛河梁遺址,其考古成果聞名于國內(nèi)外。牛河梁遺址群的祭壇、女神廟、積石冢、大型祭祀平臺等遺存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玉人、玉鳳、玉龍等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時代風(fēng)格的玉器群確認,由此蘇秉琦提出探索遼西古文化古城古國的這一重大課題,紅山文化成為研究遼西地區(qū)文明進程和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內(nèi)容。
紅山文化的陶器主要有生活用器和祭祀用器。生活用器以具有東北史前文化特色的壓印紋夾砂陶為主,少量的泥質(zhì)紅陶和彩陶器是受到中原和西部臨區(qū)陶器影響的結(jié)果。
1、陶釜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早中期(距今5500-5000年)
赤峰市魏家窩鋪出土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紅山文化祭祀用陶器主要為泥質(zhì)紅陶,且為彩陶。

紅山文化已發(fā)現(xiàn)30多件塑像,有泥塑、陶塑、石雕或玉雕的,形體大小不等,是紅山先民祭拜的對象,可能是他們崇拜的祖先、神或與神溝通的巫師形象。
2、泥塑人頭像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距今6500-5500年)
朝陽市半拉山墓地出土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3、石質(zhì)塑人頭像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
朝陽市半拉山墓地出土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紅山文化墓葬為積石冢形制,隨葬品多為玉器,極少見石器和陶器。玉器造型豐富,可細分為20多種,以環(huán)、壁、斜口筒形器、勾云形器及抽象與象生的動物形為多,片狀玉器的內(nèi)外緣磨平似刃,是東北史前玉器的共同特點。
4、玉人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
朝陽市牛河梁遺址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5、玉鳳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距今6500-5500年)
朝陽市牛河梁遺址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6、玉勾云形器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距今6500-5500年)
朝陽市牛河梁遺址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7、玉斜口筒形器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距今6500-5500年)
朝陽市牛河梁遺址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牛河梁遺址出土的斜口筒形器在墓葬中大多置于頭骨下方,因此被認為是佩戴的法器。不過隨著安徽凌家灘玉器形制高度相似的玉龜形器被認為是占卜工具,它的功能有待進一步研究。

8、玉玦形豬龍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距今6500-5500年)
朝陽市牛河梁遺址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最具代表性的紅山文化玉器之一,軀體呈玦形,頭部似豬或熊。玉豬龍造型生動、體態(tài)渾厚圓滑、線條流暢,制作精致,5000年前的紅山先民的作品讓人驚嘆。


9、玉龍鳳佩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
朝陽市牛河梁遺址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以黃綠色透閃石仔料雕成,在長僅10厘米的片狀玉表面,設(shè)計出龍鳳同體造型,設(shè)計新奇。

10、玉C形龍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
1956年于北京購買
魯迅美術(shù)學(xué)院藏
最具代表性的紅山文化玉器之二,軀體呈C形,頭部似鹿,附長脊,線條優(yōu)美。

11、陶人形壺
新石器時代小河沿文化南寶力皋吐類型(距今5000-4000年)
通遼市扎魯特旗南寶力皋吐遺址出土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考古研究所藏

紅山文化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期分布在西遼河流域的發(fā)達文明,在發(fā)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匯產(chǎn)生的多元文化,成為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重要源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