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脈穴位
二、桂園學習倪老師視頻課筆記 —— 督 脈 經(jīng) (有28個穴位 ,起于長 強 穴 —— 止于齦 交 穴)
?注:督脈是奇經(jīng)八脈之一。督脈有督一身之陽經(jīng)的作用,十二經(jīng)脈的手足三陽經(jīng)均會于督脈,故稱為陽脈之海。 督脈循行于背部后正中線,有28個穴位、督脈不和可引起脊柱強直酸痛,角弓反張,頭重,
? ? ?二便失禁或者不通。 仁,督,沖三脈都起于胞宮中,并同出于會陰穴,任督二脈在唇內(nèi)相交接。
?
?督 脈 是 陽經(jīng)之海。要知任督二脈之功,先將四門關閉,耳、目、口、鼻先閉起來。??
?
?
1、長強穴:主治痔瘡。 長強穴是足少陰、少陽之會。長強穴下針采用斜刺。下針不用太深,一寸左右。 辨別是內(nèi)痔還是外痔?內(nèi)痔是先血后便。外痔是先便后血。針、灸或中藥都能治。?
?
? 2、腰俞穴: 脊椎骨第二十一椎即腰俞,腰俞可治月經(jīng)不來。腰俞很少用。
?
3、命門與陽關穴: 命門是第十四椎,肚臍正對面的穴道是命門,從命門下兩椎就是陽關,即第十六椎。陽關穴治腰痛時針灸都可以。陽關穴很少用到。 命門穴針和灸都可以,劇烈的頭痛、? ? ? 腦膜炎,用命門可以治。
?
4、懸樞穴: 在第十三椎下。治癥跟陽關差不多,治腰痛等等。
?
5、脊中與筋縮穴: 脊中在第十一椎下只能針,不可灸。主要是治黃疸、便血 。 人背后兩個肩胛骨中間底端畫條線,與脊柱交叉的地方就是第七椎。往下是第八椎,再下就是第九椎即筋縮
? 。全身肝主筋。督脈的穴道既可治病,還可診斷。筋縮用針和灸都可以。
?
? ? 癲、癇、狂 之 眼 診 法 :?
?把眼劃橫線來看,第一種看到血絲在眼珠的上面,最好治。第二種黑珠上下都有血絲就難治。第三種是血絲在下面,不治。癲癥、癇癥、狂癥,只要精神上有問題,百分之九十九都有便秘。筋縮可以治療任何的抽筋,吐白沫,發(fā)狂奔走。 第七椎下是至陽穴。在第七椎、第九椎中間,是經(jīng)外奇穴,消 渴 穴??芍翁悄虿。?灸 均可。
?
6、至陽、靈臺、神道、身柱: 至 陽穴治腰脊痛。臍下痛是帶脈,臍上橫的痛,選用的穴道不太一樣。在督脈上面,上面就是至陽,下面就是陽關。即近取穴。 第六椎下是靈臺穴。第七椎 是血 會的地方。靈臺穴有壓痛就是血 癌。靈臺穴禁 針。 第五椎是神 道。任何的心臟病在神 道都會有壓痛點。用神道主要做診斷,下針很少。 第三椎為身柱。灸身柱可身強體壯不感冒。?
7、大椎與陶道穴: 在第一胸椎上的穴位即大椎。第一椎之下就是陶道。陶道穴,是頭椎和胸椎的區(qū)分點,在動骨和不動骨之間的就是大椎穴。大椎主要是高燒放血。?
8、啞門與風府穴: 度骨法來丈量,在腦骨下方半寸,是風府穴。風府下半寸,就是啞門穴。 針下去是對著舌根的方向,下到位的時候,病人舌頭會吐出來。啞門專治聲音都發(fā)不出來。 病 人中風舌強,正面的時候下廉泉,趴過來就下啞門。啞門是督脈陽維之會。在腦部下針,你只要方向對就不會有問題。啞門跟風府都不灸。 風府是中風的穴道、頭項強痛的穴道,都是近取 穴。風府穴是治療中風的大穴。 腦戶、強間,都用針。
? 9、后頂與百會穴:? ?百 會穴 :兩個耳朵耳尖的地方往下到頭頂中心點,再往后五分的凹洞就是百會。百 會往下一寸半是后頂。 后頂跟前頂都是百會的輔助穴,一般是治療頭痛 。 百會穴? ? 治百病。中風時,百會是必取的大穴。?
?
10、前頂、顖會與上星穴: 百會往前一寸半是前頂。平常下針時,百會前一寸半,后一寸半,左一寸半、右一寸半,都是加強百會的效果。 下頭針時,病人要躺著,百會前的五分處斜刺,?
刺到百會穴。針在頭骨和頭骨之間。 用手順著督脈,一路摸弧度轉上去的第一個凹點就是神庭。 前頂往前一寸半就是顖會,顖會再往前一寸半就是上星,上星跟神庭只差五分。治鼻竇炎 、治鼻子發(fā)炎時,在上星用米粒灸。 神庭穴灸比較多,一般很少用針的。腦部或頭部的穴道,大部分都是治精神病?
? 11、素髎、兌端、齦交穴:?
? 素髎在鼻頭正中間。通常用點刺放血治酒糟鼻。 水溝就是人中。治癲癇、不識尊卑、胡說八道、面腫。 兌端在上唇上面正中間,平時很少用。齦交在門牙肉正? 中間。針扎上捻捻就出針不留針。治療牙齦腫 、腐爛,牙周病 ,放血就好。?
?
督? 脈 精 簡? 理 解 學 習:
?
? 督 脈穴道(28個穴位):長強穴、腰俞穴、陽關穴、命門穴、懸樞穴、脊中中樞穴、筋縮穴、至陽穴、靈臺穴、神道穴、身柱穴、陶道穴、大椎穴、啞門穴、風府穴、腦戶穴、強間穴、? ? ? ? ? ? ? 后頂穴、 囟會穴、 上星穴、神庭穴、 素髎穴、水溝穴、兌端穴、齦交穴。
? ? ?1,長強穴: 在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主治痔瘡的根本,常用穴。
? ? 痔瘡:內(nèi)痔——先血后便,不痛;外痔先便后血,很痛。
? ? 2, 腰俞穴:第二十一椎,治療月經(jīng)不來,不常用。
? ? 3,腰陽關穴:陽關穴: 第十六椎下,治療腰痛, 針灸均可,不常用。
? ??
? ? 4,命門穴(生命之門):肚臍正對面的位置,第十四椎下,針灸均可,治療劇烈的頭疼
? ? ?5,懸樞穴:第十三椎下, 治療腰痛,三焦經(jīng)過的地方。
? ? 6,脊中穴:第十一椎下,在脾的正后方,下針不灸,治療黃膽,便血。
? ?
? ? ?7,中 樞穴:治療黃膽的穴位。在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處。
? ?
? ?8,筋縮穴:第九椎下,位于肝(肝主筋)的正后方,治療抽筋、癲癇,針灸均可。??
? ? ?
? ? 9,至 陽穴,? ?第七椎位于:兩個肩胛骨下方線與脊椎的交點。
? ? 癲癇狂(均有便秘)眼診斷法:眼睛上方的眼白有三條猶如雞爪般血絲連接瞳孔(易治),瞳孔上下均有三條血絲(難治),眼睛下方的眼白有三條猶如雞爪般血絲連接瞳孔(不治)。
? ?消渴穴:第九椎和第七椎的中間,診斷治療糖尿病,壓有痛可能有糖尿病,針灸均可。
? ? 十四椎一下的病屬于滯,十四椎到第七椎橫著痛屬于陽維脈的病——治療近取穴。
? ? ?10,靈臺穴:第六椎下, 血會的位置,診斷壓有痛,與血癌有關。
? ?神道穴:第五椎下,有心臟病在神道穴壓有痛。
? ?身柱穴:第三椎下,灸身柱穴能長高并強壯。
? ?陶道穴:第一椎下,輔助大椎穴。
? ?大椎穴:第一椎上,治療解熱退燒。
? ?后腦勺發(fā)際越低的是忠臣,
? ?啞門穴:風府穴下半寸位置,對著舌根位置下針,不灸。
? ?風府穴:后腦勺下方,不灸,治療中風。
? ? 17,腦戶穴:下針不灸。
? ? 18,強間穴:下針不灸。
? ?后頂穴:百會一寸半位置,輔助百會,治療頭痛。
? ?孩子的頭上發(fā)旋是順時針,下一胎是他的同性,孩子的頭上發(fā)旋是逆時針,下一胎是異性。
? ? ? 20,百會穴:頭頂正中心,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癥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 ?額頭比較短比較笨,眉毛長在發(fā)際和眼睛中間容易做官,眉毛短容易做師爺。
? ?23,? ?上星穴:米粒灸(7、9、11壯),治療鼻竇炎
? ?頭上沒有陰經(jīng),陰經(jīng)只到脖子。
? ? ?24,神庭穴:不針常灸。
? ?頭部穴道常治療精神類疾病——近取穴。
? ? 25,素髎穴:鼻子正中央,不針不灸,一般放血。
? ?26,? 水溝穴:人中,治療面部疾病。水溝穴平無子,水溝穴深有子之相。
? 27,兌端穴:上唇的中間。
? ?28.? ?齦交穴:兩門牙之間,治療牙痛。
??
? ?桂 園 學 習 筆 記。
??
督脈講完了。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