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剛過,9位著名老藝術家便駕鶴西去,每個人都是藝術圈的寶庫
嘿,這里是辣條
新年伊始,便有眾多老戲骨、藝術家相繼離開。對于藝術圈來說是巨大損失,很難想象當有一天這些老人走完后,圈內(nèi)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
1月1日,國內(nèi)第一代美術家、教育家侯一民逝世,享年92歲。
他的美術功底毋庸置疑,是一位有著卓越貢獻的老藝術家。還是我國新美術的開拓者、奠基人 ,拿過美術終身成就獎。
他是齊白石的徒孫,吳作人、徐悲鴻的徒弟。
對于他的畫作,00年以前出生的人應該都不會陌生。
上世紀我們使用的第三、第四套人民幣人物圖案就是他繪畫的。從1毛錢到100塊錢,人物畫像都是由他和他的夫人一起完成。
錢幣上的人物惟妙惟肖,成為一代經(jīng)典之作。
同時當年我們使用的圖書上的插圖,有不少也是這位老藝術家繪制的。
比如《青年地下工作者》《跨過鴨綠江》《開國大典》《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壯士》等等。
每一幅都是精品,比現(xiàn)在圖書中的插畫水平高出成百上千倍。
1月1日凌晨1時,國內(nèi)著名導演韋廉因病逝世,終年78歲。
韋廉現(xiàn)在的人不知道他的名號,但在上個世紀那是鼎鼎大名。他是我國第四代導演中的翹楚,拿過眾多重量級獎項。
比如廣播電影電視部年優(yōu)秀影片獎,第12、25屆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3、6屆中國華表獎優(yōu)秀故事片獎。
幾乎是拿了三大獎大滿貫。
他這一生拍攝的題材都是主旋律電影,比如《大進軍》《太行山上》《大決戰(zhàn)之淮海戰(zhàn)役》《大決戰(zhàn)之平津戰(zhàn)役》《大轉折——挺進大別山》等等。
韋廉一家,可以說是一門忠烈,一家人基本都投身過革命。
1962年,本來考上華南師范的韋廉瞞著家里退學,偷偷跑去考了北影。
不過韋廉在北影學了9年才畢業(yè),1973年被分配到八一電影廠。1981年,韋廉開始正式參與電影執(zhí)導。
干了10年后終于有機會自己當導演了,第一部戲就是《道是無情勝有情》。
此后他在戰(zhàn)爭戲上越走越遠,非常擅長執(zhí)導戰(zhàn)爭片,大場面非常的經(jīng)典,如今的很多戰(zhàn)爭戲場面都是學他的。
后來還榮獲“德藝雙馨藝術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德藝雙馨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稱號。名副其實的老藝術家。
1月1日晚10點,豫劇十大名旦之一,表演藝術家菅愛梅因腦梗發(fā)作離世,享年74歲。
菅愛梅在豫劇圈的名氣很大,她師從梨園大家常香玉,本身家庭也是梨園世家,7歲就開始學戲。
代表作《穆桂英下山》《花木蘭》等。
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她在豫劇圈成長為一代大師,后來還入選國家一級演員。
1月2日凌晨一點二十五分獨腳戲非遺傳承人、表演藝術家李青因病去世,享年91歲。
李青學習的是滑稽藝術,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還有這么一門藝術學科。
有點像是相聲,但表演形式又是不同的。
從藝近70年的李青,從一個跑腿打雜的小助理,一步步成長為一代大師,不可謂不勵志。
先后榮獲國家級滑稽戲非遺傳承人、國家級獨腳戲非遺傳承人等榮譽稱號。
1月2日早晨六點四十分,被譽為“改革先鋒、最美奮斗者”的胡福明教授離世,享年87歲。
這個名字大家可能都不熟悉,但是他參與編寫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那可是名震天下,凡是上過學的誰敢說自己不知道這篇文章。
作為文章的主要撰稿人,冒著巨大風險寫了這一篇文章,問世之后直接影響了近代中國的發(fā)展進程。
作為一位老師、哲學家、教育家、作家,用一文影響一個國家發(fā)展,由此成就,亦可名垂千古了。
1976年9月胡福明教授策劃寫這篇文章,但是直到1977年7月才寫出提綱。
又過了快一年,1978年5月,這篇歷經(jīng)了十幾輪修改,反復斟酌字詞,調(diào)整語句,數(shù)位業(yè)界大佬參與論道的文章終于發(fā)表了。
前前后后歷時2年左右,最終成就一篇舉世矚目的文章。
1月2日下午兩點二十六分,著名畫家、教育家、央美教授鐘涵去世,享年94歲。
作為我國著名的油畫藝術家、美術教育家,鐘涵一生創(chuàng)作出許多經(jīng)典作品。
他是我國油畫界的第三代代表性人物。
他的畫主要展現(xiàn)了北方風情,黃河,革命歷史,鄉(xiāng)土氣息。
1948年到清華建筑系學習,1955年到央美油畫系學習,1963年畢業(yè)后就一直在央美當老師,培養(yǎng)了大批油畫人才。
1993年當選為比利時皇家科學文學院院士。
1月2日,著名相聲演員,快板藝術家何德利因病離世,享年76歲。
何德利是快板、相聲雙行家。作為王派快板創(chuàng)始人王鳳山的弟子,他是一身本事。
被譽為天津王派快板第一人,創(chuàng)作了非常多的經(jīng)典節(jié)目。
比如《紅柳樓》《跨海收疆》《繞口令》《雙鎖山》《鬧天宮》《單刀會》《小拜年》《家常話》《你問我答》等。
同時他還是相聲表演藝術家黃鐵良、尹笑聲的搭檔,說起相聲來也是一絕。
也是德云社元老高峰的師父,離世之后相聲圈眾多后輩以及徒子徒孫紛紛發(fā)文表示哀悼。
他在2021年年底還舉行了收徒儀式,沒成想這才過去一年多,就撒手人寰了。
1月3日,著名導演、戲劇教育家熊源偉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79歲。
作為國內(nèi)知名的戲劇導演,熊導的一生何其輝煌。一共導演80余部戲劇,20余種曲種。
他頭銜眾多,拿到的獎項更多,1985年還創(chuàng)辦了深圳大學傳播系、戲劇表演專業(yè)。
他憑借一己之力,讓當時沒有戲劇文化的深圳,成了如今的戲劇第三鎮(zhèn)。
艱苦奮斗,不斷探索,失敗了再來,最終在1986年熊導成功了,使得深圳成功邁入現(xiàn)代戲劇行列。
推動深圳戲劇文化從無到有,從有到強。一個人賦能了一座城市的文化。
媒體對他的評價很高,聲稱要是沒了熊導深圳的戲劇要倒退20年。
1月3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韻秋因病去世,享年90歲。
她在京劇圈名氣不小,是難得的“能文能武”型戲曲演員。
也是從小學藝,師從京劇大師李永華、陸叔田,和豫劇大師菅愛梅一樣,擅長刀馬旦。
她也是出生在戲曲世家,不僅學了工旦角,還學了老旦、刀馬旦、花旦等。
李韻秋15歲時又拜師邱富棠、趙綺霞、任翠卿等名家。
久而久之一專多能、能文能武。那時候新中國還未成立,她就已經(jīng)名聲鵲起。
后來和哥哥聯(lián)合特地成立了劇團。
圈內(nèi)人評價李韻秋扮相端莊秀麗、嗓音甜潤、技藝精湛、表演細膩灑脫、善于塑造人物,有韻味有風格。
這些藝術家的離世,對于藝術圈來說是巨大損失。
之前不應該把他們歸入娛樂圈,畢竟壓根就不是同行。當今藝術圈出現(xiàn)了很多偽大師,尤其是文化受到?jīng)_擊的情況下,很多人學成了四不像,比如某美院。
【辣條著,搬運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