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古敘利亞是所謂“古希臘”文明與(東)羅馬帝國的真正中心地
要看真正的建筑古文明遺跡,不在希臘和羅馬,就在敘利亞。
【敘利亞居于亞歐地理戰(zhàn)略的樞紐地位,志在必得】
在多數(shù)國人心目中,敘利亞似乎僅是一個有石油的遙遠沙漠中的伊斯蘭國家,那里發(fā)生的事情與中國關系不大。

【現(xiàn)代中國人不了解敘利亞的歷史文明及其與中國的歷史關系】
愚蠢無知的現(xiàn)代中國精英族數(shù)典忘祖,幾乎完全不知道早在漢唐時代,古敘利亞和東羅馬帝國,一直與中國具有極其久遠、密切的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聯(lián)系。
現(xiàn)代中國人也不知道,位居西亞的古敘利亞與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半島一樣,是西方所謂“古希臘羅馬文明”的真正起源地和中心地區(qū)。
希臘文字的前身是腓尼基文字,起源于敘利亞。
所謂的“古希臘語言文字”,都并不是起源自那個雅典偽希臘的語言文字,而是古代的愛奧尼亞(即小亞細亞)和西亞的古敘利亞地區(qū)人類使用的古代部族方言。
西方研究者普遍承認,傳疑詩人荷馬之史詩的原初文本,并非產(chǎn)生于雅典希臘,而是產(chǎn)生于小亞細亞或古敘利亞一帶。荷馬(如果實有其人)是亞裔人,荷馬詩篇使用的是流行于小亞細亞和古敘利亞地區(qū)的古代語言。

敘利亞-黎巴嫩之間,貝卡谷地的太陽神巴爾貝克神廟,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是后來一切所謂希臘建筑藝術、羅馬建筑藝術模仿的原型。
敘利亞曾經(jīng)是持續(xù)上千年的東方羅馬帝國(即歐美史家所謂的那個偽“拜占庭帝國”)的主要屬土。俄羅斯自沙皇時代以來,一直認為自己是東羅馬帝國全部政治及宗教遺產(chǎn)(“東方正教”)的真正繼承者(俄羅斯的國旗和國徽雙頭鷹符號均來自東羅馬帝國,意義是雄踞歐亞)。所以,從沙皇、蘇聯(lián)到普京,俄羅斯一直高度關注敘利亞問題??上КF(xiàn)在的俄羅斯國力不濟,已經(jīng)無法將敘利亞作為自己口下的禁臠。
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是人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距今已經(jīng)有1萬年的考古歷史。
大馬士革修筑的古代城市水道,是著名的羅馬水道建筑的理念起源。
敘利亞北部重鎮(zhèn)阿勒頗也是古人類最古老的定居點之一,考古學發(fā)現(xiàn)在公元前第11個千年時這里就有人類居住。小亞細亞地區(qū)的“古希臘人”(與雅典希臘無關系),稱這座古老城市為“貝羅埃亞”。
原始基督教的起源地也是在敘利亞。隋唐時期傳入并流行中國的景教,也來自敘利亞。著名的大唐景教碑用古敘利亞文寫成。據(jù)該碑記述,唐太宗的名相房玄齡和中唐名將郭子儀都是波斯、敘利亞傳來的景教(基督教的一種拜光明信仰的異端)的信徒。
由此可見,敘利亞自古不僅是東西方文明與商業(yè)的交匯之地,也是所謂西方文明的真正根脈所在。所以,敘利亞地區(qū)自古以來是世界帝國構建者的必爭之地。因而自從中世紀以來,敘利亞是十字軍與阿拉伯人已經(jīng)爭奪千年至今的戰(zhàn)略必得之地。十字軍征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場就在敘利亞。

敘利亞位于亞歐非文明交流的核心區(qū)域,公元前3000年就有城邦國家埃勃拉古國存在。
敘利亞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連接歐亞非-東西方文明的交叉路口。
敘利亞地理位置位于地中海東岸,屬于西亞國家,與小亞細亞的土耳其、伊拉克、約旦、黎巴嫩和以色列為鄰,西瀕地中海。敘利亞擁有極其豐富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在其18.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散布著3500多處古跡,是裸露在藍天下的一個龐大博物館,一個人類文明起源歷史的古老見證。


敘利亞屹立千年以上的巨石建筑,希臘半島和意大利羅馬的巨石建筑理念原型實際模仿于此
【敘利亞簡介】?
敘利亞位于亞洲大陸西部,地中海東岸,北靠土耳其,東南鄰伊拉克,南連約旦,西南與黎巴嫩(原來屬于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qū)接壤,西與塞浦路斯隔海相望,海岸線長183公里。境內(nèi)沿海和北部地區(qū)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南部地區(qū)屬熱帶沙漠氣候。沙漠地區(qū)冬季雨量較少,夏季干燥炎熱,最低氣溫0°C以下,最高氣溫達40°C左右,年平均降水量沿海地區(qū)1000毫米以上,南部地區(qū)僅100毫米。
幼發(fā)拉底河自土耳其流經(jīng)敘利亞中部,入伊拉克,注入波斯灣。底格里斯河自土耳其流經(jīng)敘利亞北部,入伊拉克,注入波斯灣。著名的兩河古文明,就產(chǎn)生在兩河流經(jīng)的土耳其、敘利亞,特別是下游的伊拉克區(qū)域。
考古發(fā)掘證明,敘利亞在公元前3000年時已經(jīng)有原始城邦國家存在。公元前8世紀起,敘利亞先后被亞述、馬其頓、羅馬、阿拉伯、歐洲十字軍、埃及馬姆魯克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等統(tǒng)治。
1920年4月,敘利亞淪為法國委任統(tǒng)治地。1940年6月,敘被納粹德國控制。1941年9月27日,“自由法蘭西軍”總司令賈德魯將軍以盟國名義宣布敘獨立。1943年8月,敘成立自己的政府,舒克里·庫阿特利當選敘利亞共和國首任總統(tǒng)。
1946年4月17日,英、法被迫撤軍,敘獲得完全獨立。1958年2月1日,敘利亞和埃及宣布合并,成立阿拉伯聯(lián)合共和國。
1961年9月28日,敘宣布脫離“阿聯(lián)”,成立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近兩年來,西方以反對獨裁為名發(fā)動敘利亞的內(nèi)亂和內(nèi)戰(zhàn),目的是建立親美可控制的敘利亞政權,進而控制整個中東。
【歷史文明】
敘利亞有著極為悠久古老的歷史文明,古跡眾多。大馬士革的考古歷史1萬年,有文字追溯歷史5000年。
古跡包括據(jù)說建立于羅馬時代(可疑的西方年代學?其實敘利亞遺址年代可能更早的得多)的阿拉伯半島羅馬都城夏哈巴的古城及布什拉圓形劇場。

著名的意大利羅馬的圓形劇場與敘利亞的古劇場相比,就像個兒童游樂場。


意大利羅馬的圓形劇場相形見絀

敘利亞圣西門
阿拉伯女皇宰努比亞(舊唐書中稱為“女國”)時期曾經(jīng)作為古絲綢之路重要驛站的臺德穆爾(帕爾米拉)古城,以及公元前400年斯盧格時代的阿法米亞古城等也都聞名于世。
敘利亞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在成為羅馬帝國疆域以前曾經(jīng)經(jīng)歷腓尼基、赫梯、米坦尼王國、亞述、古巴比倫、古埃及、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和繼后的塞琉古帝國的各個帝國文明時期。
根據(jù)《圣經(jīng)》傳說:公元前3000~前1000年,阿拉伯半島游牧的塞姆人,向敘利亞及其附近地區(qū)進行了3次大遷徙。公元前第3千紀的最后幾百年,塞姆人中的阿莫雷人進入敘利亞,并建立了許多小王國,形成敘利亞的第一次塞姆人化。
公元前第2千紀前后,第二支大規(guī)模移入敘利亞、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塞姆人為迦南人。他們在地中海東岸及內(nèi)陸建立了一些各自為政的城邦,創(chuàng)造了迦南文化。公元前第2千紀末葉,敘利亞進入鐵器時代。當時居住在地中海東岸中部一帶的一支迦南人,即腓尼基人,他們以經(jīng)營航海聞名,同時創(chuàng)造了有22個輔音字母的腓尼基文字,他們可能是小亞細亞和西亞地區(qū)所謂古希臘文明的真正締造者,對世界文化作出了偉大貢獻。
公元前第2千紀到前第1千紀中葉,第三支遷入敘利亞的塞姆人為阿拉米。他們建筑的哈馬和大馬士革等城市和使用的阿拉米文字,是敘利亞古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
出大馬士革56公里,就可以到著名的基督教村莊——馬盧拉村。遠眺村莊,房屋大多懸建或雕鑿在山石之上,一層高過一層,下面一層的房頂就是上面住房的走廊或庭院,斑斑點點融入黃褐色石山的畫卷中,使人意識到基督教的存在。村莊及其附近約1.2萬村民是世界上唯一仍可講幾乎絕跡的阿拉米語的群體。阿拉米語是耶穌傳播基督教時使用的語言。


敘利亞布拉斯人跡罕至的羅馬式建筑古跡
633年以前,敘利亞是基督教的發(fā)祥地和傳播中心。后來阿拉伯帝國在中東地區(qū)興起,7世紀到16世紀初葉,敘利亞是伊斯蘭教傳播中心之一。
【世界文明古城大馬士革】

大馬士革
大馬士革位于敘利亞西南部,黎巴嫩山東麓,雄偉的卡辛山下,又處在巴拉達河和阿瓦什河的匯流處。
1946年,敘利亞獨立,大馬士革被定為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素有“古跡之城”之稱,是所謂古希臘和東方羅馬古文物的薈萃之地。
這里的名勝古跡集中在市內(nèi)的老城區(qū),主要古跡都在直街及其附近一帶。老城區(qū)有條著名的直街,是古羅馬統(tǒng)治時期的主要街道,它自東而西縱貫古城,被稱為“直街”。
老城區(qū)還有奧馬亞清真寺,薩拉丁陵,大馬士革城堡等,都是奇美珍貴,聞名于世的古跡,這些建筑的富麗堂皇,莊嚴壯麗,都可堪稱為建筑史上的奇葩。
“大馬士革”一詞是東方的希臘文記錄下來的阿拉伯語,意為“手工作坊”。在阿拉伯語中,這座城市稱作“北方之城”的意思。希臘語的名字“大馬士革”源于這個城市的阿拉米語名字,意思是“一個水源充足地方”。
研究發(fā)現(xiàn)在埃伯拉出土的前阿拉米文獻中,把埃伯拉南邊的地方稱為“大馬士基”,因此大馬士革這個名字很可能早于阿拉米時代。大馬士革在古中國(舊唐書)有記載,稱作“夏臘”希臘,釤城(Sham)”。

大馬士革位于距離地中海80公里的內(nèi)地,四周環(huán)繞著黎巴嫩山脈,位于海拔680米的高原上。大馬士革位于北緯 33°30' ,東經(jīng) 36°18' (33.5, 36.3)。
對大馬士革市郊的Tell Ramad的考古發(fā)掘證實,早在公元前10000年到公元前8000年的時代,大馬士革已經(jīng)有人居住。
大馬士革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續(xù)有人居住的城市。然而大馬士革在阿拉米人的到來前并不是一個重要的城市。
阿拉米人,是《圣經(jīng)》主流漢譯本中的“亞蘭人”,來自阿拉伯半島的游牧部落,屬于閃米特語族。
阿拉米人建立了大馬士革的供水系統(tǒng),方法是開鑿運河地下水道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巴拉達河的水資源。
這套供水網(wǎng)絡系統(tǒng)后來被羅馬人和阿拉伯倭馬亞王朝采用和改造,至今仍然是大馬士革老城區(qū)的基本供水系統(tǒng)。
在公元前12世紀,大馬士革成為強大的阿拉米人國家“阿拉米大馬士革”的首都。
阿拉米大馬士革的諸王參與了很多反對亞述人和北國以色列人的戰(zhàn)爭。其中的一位本-哈達德二世與亞述王薩爾瑪那薩爾三世在卡卡(Karkar)戰(zhàn)役中激戰(zhàn)。公元前732年,亞述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攻克并摧毀了這座城市,之后的幾百年大馬士革喪失了獨立地位。在公元前572年歸新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統(tǒng)治。公元前538年居魯士大帝的波斯軍隊攻占大馬士革,將她作為波斯帝國敘利亞行省的首府。
傳說來自巴爾干半島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橫掃亞洲的遠征,使大馬士革首次接受西方人的統(tǒng)治。
在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后,大馬士革淪為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的戰(zhàn)場。此城的控制權頻繁地在兩大帝國間轉移。亞歷山大的部將之一,塞琉西王朝的創(chuàng)始者塞琉古一世,以安條克為其遼闊帝國的首都,導致了大馬士革的重要性下降。
公元前64年,羅馬統(tǒng)帥龐培將敘利亞西部設為羅馬的行省。羅馬人占據(jù)大馬士革將她并入德卡波利斯十個城市的其中一個。因為羅馬人認為大馬士革是文化的中心。
公元2世紀初,大馬士革成為了羅馬帝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222年皇帝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斯將她升格為“羅馬殖民地”。隨著羅馬和平時代的到來,大馬士革以及敘利亞行省大體上走向繁榮。大馬士革的重要地位在商業(yè)交通方面更為顯著。她是始于南方阿拉伯半島、帕爾米拉、佩特拉以及始于中國的絲綢之路的商路的匯集點。此城是貿(mào)易中心,滿足了羅馬人對東方奢侈品的需求。
近兩年的頻仍戰(zhàn)亂,使得敘利亞東北部地區(qū)大量文物毀滅流失,至少18幅古代壁畫被盜。這一批壁畫以描繪荷馬史詩《奧德賽》為主要內(nèi)容,異常珍貴。

【《舊唐書》中的記載:“克夏臘”——“釤城”即古代的大馬士革】
拂菻國(何按:即東羅馬帝國),一名大秦。在西海之上,東南與波斯接,地方萬余里,列城四百,邑居連屬。其宮宇柱櫳,多以水精琉璃為之。有貴臣十二人共治國政(何按:即元老院)。常使一人將囊隨王車,百姓有事者,即以書投囊中,王還宮省發(fā),理其枉直。其王無常人,簡賢者而立之(何按:即選舉制)。
國中災異及風雨不時,輒廢而更立。其王冠形如鳥舉翼,冠及瓔珞,皆綴以珠寶,著錦繡衣,前不開襟,坐金花床。有一鳥似鵝,其毛綠色,常在王邊倚枕上坐,每進食有毒,其鳥輒鳴。
其都城(何按:即君士坦丁堡)疊石為之,尤絕高峻,凡有十萬余戶,南臨大海。
城東面有大門,其高二十余丈,自上及下,飾以黃金,光輝燦爛,連曜數(shù)里。自外至王室,凡有大門三重,列異寶雕飾。第二門之樓中,懸一大金秤,以金丸十二枚屬于衡端,以候日之十二時焉;為一金人,其大如人,立于側,每至一時,其金丸輒落,鏗然發(fā)聲,引唱以紀日時,毫厘無失。
其殿以瑟瑟為柱,黃金為地,象牙為門扇,香木為棟梁。其俗無瓦,搗白石為末,羅之涂屋上,其堅密光潤,還如玉石。至于盛暑之節(jié),人厭囂熱,乃引水潛流,上遍于屋宇,機制巧密,人莫之知。觀者惟聞屋上泉鳴,俄見四檐飛溜,懸波如瀑,激氣成涼風,其巧妙如此。
風俗,男子翦發(fā),披帔而右袒,婦人不開襟,錦為頭巾。家資滿億,封以上位。有羊羔生于土中,其國人候其欲萌,乃筑墻以院之,防外獸所食也。然其臍與地連,割之則死,唯人著甲走馬及擊鼓以駭之,其羔警鳴而臍絕,便遂水草。俗皆髡而衣
繡,乘輜軿白蓋小車,出入擊鼓,建旌旗幡幟。
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大貝、車渠、瑪瑙、孔翠、珊瑚、琥珀,凡西域諸珍異多出其國。隋煬帝常將通拂菻,竟不能致。
貞觀十七年,拂菻王波多力遣使獻赤玻璃、綠金精等物。太宗降璽書答慰,賜以綾綺焉。
自大食(何按:指阿拉伯人)強盛,漸陵諸國,乃遣大將軍摩栧伐其都城,因約為和好,請每歲輸之金帛,遂臣屬大食焉。乾封二年,遣使獻底也伽。
大足元年,復遣使來朝。開元七年正月,其主遣吐火羅大首領獻獅子、羚羊各二。不數(shù)月,又遣大德僧來朝貢。
大食國,本在波斯之西。
大業(yè)中,有波斯胡人牧駝于俱紛摩地那之山,忽有獅子人語謂之曰:“此山西有三穴,穴中大有兵器,汝可取之。穴中并有黑石白文,讀之便作王位?!焙艘姥裕娧ㄖ杏惺伴萌猩醵?,上有文,教其反叛。于是糾合亡命,渡恒曷水,劫奪商旅,其眾漸盛,遂割據(jù)波斯西境,自立為王。波斯、拂菻各遣兵討之,皆為所敗。
永徽二年,始遣使朝貢。其王姓大食氏,名敢密莫末膩,自云有國已三十四年,歷三主矣。
其國男兒色黑多須,鼻大而長,似婆羅門;婦人白皙。亦有文字。出駝馬,大于諸國。兵刃勁利,其俗勇于戰(zhàn)斗,好事天神。土多沙石,不堪耕種,唯食駝馬等肉。
駝馬,即單峰駱駝

俱紛摩地那山在國之西南,鄰于大海,其王移穴中黑石置之于國。又嘗遣人乘船,將衣糧入海,經(jīng)八年而未及西岸。海中見一方石,石上有樹,干赤葉青,樹上總生小兒;長六七寸,見人皆笑,動其手腳,頭著樹枝,其使摘取一枝,小兒便死,收在大食王宮。
又有女(王)國,在其西北,相去三月行。

敘利亞巴爾米拉古城
“巴爾米拉”遺跡講述著古敘利亞女王絲諾比亞統(tǒng)治時期的光輝歷史。
“巴爾米拉”,取自希臘語“椰棗”,兩千年前,此城是中國長安和東羅馬之間的貿(mào)易中轉站,它居于東西商路通道上,這個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得巴爾米拉持續(xù)了400年的繁華。
巴爾米拉的精彩,在于其十分集中而又有特色的羅馬遺跡。古城除了有一般羅馬古城都有的神廟、澡堂和劇院之外,還有一排一公里長、中間有30度轉折的拱門柱廊,以及一座保留完整的四塔門。參觀這個并不十分大的羅馬遺跡,要從貝爾廟開始,在兩排高大的柱子間向西北方走去,你將會經(jīng)過公共浴場、劇院、四塔門和阿果拉。阿果拉是巴爾米拉做買賣之地,是當年駝隊云集、人潮喧囂的市中心,如今卻只剩下一片空院和一根根滄桑的柱子,柱上的花紋已被風沙侵蝕。
龍朔初,擊破波斯,又破拂菻,始有米面之屬。又將兵南侵婆羅門,吞并諸胡國,勝兵四十余萬。
長安中,遣使獻良馬。景云二年,又獻方物。
開元初,遣使來朝,進馬及寶鈿帶等方物。其使謁見,唯平立不拜,憲司欲糾之,中書令張說奏曰:“大食殊俗,慕義遠來,不可置罪。”上特許之?!?br>
尋又遣使朝獻,自云在本國惟拜天神,雖見王亦無致拜之法(何按:伊斯蘭來使拒絕跪拜中國皇帝),所司屢詰責之,其使遂請依漢法致拜。其時西域康國、石國之類,皆臣屬之。
其境東西萬里,東與突騎施相接焉。
一云隋開皇中,大食族中有孤列種代為酋長,孤列種中又有兩姓:一號盆泥奚深,一號盆泥末換。
其奚深后有摩訶末(何按:即穆罕默德)者,勇健多智,眾立之為主,東西征伐,開地三千里,兼“克夏臘”,一名釤城(釤音所鑒反)。
摩訶末后十四代,至末換。末換殺其兄伊疾而自立,復殘忍,其下怨之。
有呼羅珊木粗人并波悉林舉義兵,應者悉令著黑衣,旬月間眾盈數(shù)萬。
鼓行而西,生擒末換,殺之,遂求得奚深種阿蒲羅拔,立之。末換已前謂之白衣大食,自阿蒲羅拔后改為黑衣大食。阿蒲羅拔卒,立其弟阿蒲恭拂。至德初遣使朝貢,代宗時為元帥,亦用其國兵以收兩都。
寶應、大歷中頻遣使來。恭拂卒,子迷地立。迷地卒,子牟棲立,牟棲卒,弟訶論立。
貞元中,與吐蕃為勍敵。蕃軍太半西御大食,故鮮為邊患,其力不足也。十四年,詔以黑衣大食使含嵯、焉雞、沙北三人并為中郎將,各放還蕃。
史臣曰:西方之國,綿亙山川,自張騫奉使已來,介子立功之后,通于中國者多矣。有唐拓境,遠極安西,弱者德以懷之,強者力以制之。開元之前,貢輸不絕。天寶之亂,邊徼多虞,邠郊之西,即為戎狄,藁街之邸,來朝亦稀。故古先哲王,務寧華夏,語曰:“近者悅,遠者來?!彼怪^矣!
贊曰:大蒙之人,西方之國,與時盛衰,隨世通塞。勿謂戎心,不懷我德;貞觀、開元,藁街充斥。
?。圪Z耽《四夷述說》:
隋開皇中,大食族中有孤列種(即古萊須部落),代為酋長。孤列中又有兩姓,一號盆尼夷深(哈須姆部落),一號盤尼末換(馬萬部落)。
其夷身後有摩訶末(穆罕默德)者,勇健多智,眾立之為王,東西征伐,開地三千里,兼尅夏獵(敘利亞),一名釤城(大馬士格)。
摩訶末後十四代,至末換(馬萬二世)。末換殺其兄伊疾(雅吉德三世)而自立,復殘忍,其下怨之。
有呼羅珊末(木鹿)人並波悉林(阿布?穆斯林)擧義兵,應者悉令著皁衣。旬日間眾盛數(shù)萬,鼓行而西,生擒末換殺之,遂求得夷深種阿蒲羅拔(阿布?阿拔斯)立之。自後末換以前種人謂之白衣大食(烏瑪雅王朝)自阿蒲羅拔以後改為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
?。ū疚?013年9月1日刊于何新網(wǎng)易博客。原題《何新:古敘利亞,所謂“古希臘”文明與(東)羅馬帝國的真正中心地——攻擊敘利亞,新十字軍東征的起點》)
【內(nèi)容提要】
●控制中東地區(qū),是美英法百年以來一直追求的既定戰(zhàn)略目標。
●自從爆發(fā)阿拉伯花朵革命以來,這一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已經(jīng)日趨成熟。
●在相繼拿下伊、阿、突、利、埃之后,最后完成控制敘利亞和伊朗。
●然后,向東!東方的最后目標也早已鎖定——就是遠東的中國。
●漢唐時代古敘利亞與中國具有極其久遠、密切的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聯(lián)系。
●古敘利亞也是西方所謂“古希臘羅馬文明”的真正起源地和中心地區(qū)。
●希臘文字的前身是腓尼基文字,起源于敘利亞。
●所謂“古希臘語言文字”是小亞細亞和古敘利亞地區(qū)的古代部族方言。
●西方研究者普遍承認荷馬史詩原初文本產(chǎn)生于小亞細亞或古敘利亞一帶。
●荷馬詩篇使用的是流行于小亞細亞和古敘利亞地區(qū)的古代語言。
●敘利亞曾經(jīng)是持續(xù)上千年的東方羅馬帝國的主要屬土。
●沙皇俄國一直認為自己是東羅馬帝國全部政治及宗教遺產(chǎn)的真正繼承者
●俄羅斯的國旗和國徽雙頭鷹符號均來自東羅馬帝國,意義是雄踞歐亞。
●所以,從沙皇、蘇聯(lián)到普京,俄羅斯一直高度關注敘利亞問題。
●大馬士革是人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距今已經(jīng)有1萬年的考古歷史。
●大馬士革修筑的古代城市水道,是著名的羅馬水道建筑的理念起源。
●敘利亞北部重鎮(zhèn)阿勒頗也是古人類最古老的定居點之一。
●原始基督教的起源地是在敘利亞。曾流行古代中國的景教也來自敘利亞。
●著名的大唐景教碑用古敘利亞文寫成。房玄齡和郭子儀都是景教的信徒。
●敘利亞是東西方文明與商業(yè)的交匯之地,也是西方文明的真正根脈所在。
●考古發(fā)掘證明,敘利亞在公元前3000年時已經(jīng)有原始城邦國家存在。
●敘利亞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連接歐亞非—東西方文明的交叉路口。
●敘利亞是十字軍與阿拉伯人已經(jīng)爭奪千年至今的戰(zhàn)略必得之地。
●其擁有極其豐富的人文和自然資源,是一個人類文明起源歷史的古老見證。
●希臘羅馬的巨石建筑理念原型模仿于敘利亞屹立千年以上的巨石建筑。
●著名的意大利羅馬的圓形劇場與敘利亞的古劇場相比,就像個兒童游樂場。
●近兩年來,西方謀圖建立親美可控制的敘利亞政權,進而控制整個中東。
●敘利亞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曾經(jīng)經(jīng)歷各個帝國文明時期。
●公元前第3千紀,塞姆人中的阿莫雷人形成敘利亞的第一次塞姆人文化。
●公元前第2千紀前后,第二支大規(guī)模移入敘利亞的塞姆人為迦南人。
●他們在地中海東岸及內(nèi)陸建立了一些各自為政的城邦,創(chuàng)造了迦南文化。
●古敘利亞腓尼基人是小亞細亞和西亞地區(qū)所謂古希臘文明的真正締造者。
●公元前第2千紀到前第1千紀中葉,第三支遷入敘利亞的塞姆人為阿拉米。
●阿拉米語是耶穌傳播基督教時使用的語言,是敘利亞古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
●敘利亞曾是基督教的發(fā)祥地和傳播中心。后來成為伊斯蘭教傳播中心之一。
●大馬士革是古跡之城,是所謂古希臘和東方羅馬古文物的薈萃之地。
●大馬士革在古中國(舊唐書)有記載,稱作“克夏臘”——釤城(Sham)”。
●阿拉米人即是“亞蘭人”,來自阿拉伯半島游牧部落閃米特語族。
●阿拉米人開鑿運河地下水道建立了大馬士革的供水系統(tǒng)。
●這套供水網(wǎng)絡至今仍然是大馬士革老城區(qū)的基本供水系統(tǒng)。
●公元前572年大馬士革歸新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統(tǒng)治。
●公元前538年居魯士大帝將大馬士革作為波斯帝國敘利亞行省的首府。
●公元前323年大馬士革淪為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的戰(zhàn)場。
●公元前64年,羅馬統(tǒng)帥龐培將敘利亞西部設為羅馬的行省。
●公元2世紀初,大馬士革成為了羅馬帝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公元222年皇帝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斯將她升格為“羅馬殖民地”。
●隨著羅馬和平時代的到來,大馬士革以及敘利亞行省大體上走向繁榮。
●作為絲綢之路的貿(mào)易中心,大馬士革滿足了羅馬人對東方奢侈品的需求。
●近兩年的頻仍戰(zhàn)亂,使得敘利亞東北部地區(qū)大量文物毀滅流失。
?。ㄗⅲ罕咎嵋删幷吒鶕?jù)文章內(nèi)容精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