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攢機推薦:intel i3和AMD R5,誰更值得買?
AMD平臺值得搭建嗎?值!
但是僅限于2019年前,那個英特爾還沒擺脫14nm+++的時代,現(xiàn)在英特爾用上了全新工藝,論壇里又開始唱起“i3戰(zhàn)R5,i5滅全族,i7轟成渣”那遙遠的童謠。

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作為對比入門級R5---AMD Ryzen 5 5500的客場選手,是英特爾12代酷睿的入門級處理器---i3-12100f。

規(guī)格對比:12100f相比R5 5500,核心數少了2,線程數少了4;AMD則得益于臺積電7nm EUV二代多重光刻技術,5000系列晶體管相比一代7nm提高了20%。然而英特爾在蟄伏多年后推出的intel 7節(jié)點工藝,10nm工藝的晶體管密度一舉超越了臺積電多次迭代后的7nm,不僅密度更高,漏電率更低。

主板方面均采用了性價比極高的二線平臺,搭配i3-12100f的是 七彩虹BATTLE-AX戰(zhàn)斧B660主板,該主板為M-ATX版型,擁有極高的性價比,當然代價就是失去了供電部分的散熱裝甲。

該主板核心規(guī)格:8+1相供電設計,內存插槽4根,最高支持4266MHz;第一根PCIe插槽支持PCIE 5.0,M.2接口兩個,分別支持PCIe?4.0和PCIe?3.0。

搭配R5 5500的是映泰B550-Silver,采用10相數字供電,更大面積的銀色金屬散熱裝甲;

支持兩根M.2插槽,其中一根支持PCie 4.0;提供了CPU水冷散熱口,5v ARGB、板載2.5G無線網卡。

映泰主板、內存和燈帶等配件的LED燈效可以通過RACING GT軟件進行控制,目前有7種燈效策略可供選擇,同時也支持自定義色溫、亮度等調節(jié)。
測試環(huán)境
AMD/intel均保持安裝默認狀態(tài)
電源策略:高性能
阿斯加特DDR4 8Gx2 4000MHz 洛極W3
Windows 11-21996.1家庭版
分辨率1920x1080
游戲設置默認開啟全特效+RTX+DLSS質量
測試用的顯卡依然是索泰RTX3070Ti AMP HOLO,雖然顏值確實很高,雖然是國行限量版,目前已經絕版,但是我真的想換RTX3070Ti PGF了,沒有別的原因---PFG星際之門太帥了!

理論性能上,12100f單核強R5 5500大概6%~20%之間,這對于網游來說還是挺重要的。而多核方面基本R5-5500明顯優(yōu)勢,領先幅度在16%~48%之間。對游戲來說單核性能越強越好,多核性能則是在多應用或者多媒體工作環(huán)境下更明顯,i3/R5這類處理器使用環(huán)境多為輕度辦公/游戲,所以在單核性能上更為重要。

實際游戲方面,測試了3款網游和4款單機游戲后統(tǒng)計,i3-12100F和R5 5500幀數差距并不大,6款游戲中i3在6款游戲中有3款明顯優(yōu)勢,在GPU壓力相對較大的賽博朋克2077和幽靈線東京中,i3在性能上的優(yōu)勢被抹平了,從下圖我們大概能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幀數越高,i3和R5的性能差距越明顯。

Intel&AMD整機搭配建議
i3-12100F建議選擇XMP 3600Mhz甚至4000Mhz以上的內存,intel平臺一般來說不挑內存,不管是威剛金士頓還是海盜船基本都能玩,兼容性極高,適合一般玩家,裝上閉著眼睛玩;

R5 5500對內存顆粒兼容性要求比較高,這里建議沒有抄作業(yè)習慣的玩家選XMP 3200Mhz內存,3600及以上的內存,對FLCK、SOC電壓和時序調節(jié)有一定要求,有錢又不想動腦就選焰光戟,專為AMD而生。

Intel&AMD散熱建議
i3-12100f選擇散熱器,看MTP就夠了,85W的睿頻功耗,進可百元內風冷,退可原裝散熱器,選擇多樣,省錢省事,列表如下

R5 5500功耗相較12代i3高了一點(MTP不明),外加AMD Zen老毛病積熱,為了穩(wěn)妥起見建議選擇200左右的中端風冷散熱器或者240一體式水冷,列表如下:

i3和R5的兩套配置如何選擇?
其實從i3和R5兩款入門處理器的定位來看,本身就是主打娛樂性質,自然在其游戲方面比重更大。雖然不少人選擇i3是沖著i3便宜去的,但是實際上在游戲性能方面,i3對比競品家中端居然都略有優(yōu)勢,而且TDP更低,intel新工藝和新架構的加持真讓人刮目相看,這也更讓我期待接下來的下一代工藝節(jié)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