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善·上《文選注》表
上《文選注》表
作者:【唐】李善
臣善言:竊以道光九野[1],縟景緯以照臨[2];德載八埏[3],麗山川以錯峙。垂象之文斯著[4],含章之義聿宣[5]。協(xié)人靈以取則,基化成而自遠。
故羲繩之前,飛葛天之浩唱[6];媧簧之后,掞叢云之奧詞[7]。步驟分途,星躔殊建[8];球鐘愈暢[9],舞詠方滋。楚國詞人,御蘭芬于絕代;漢朝才子,綜鞶帨于遙年[10]。虛玄流正始之音,氣質(zhì)馳建安之體。長離北度[11],騰雅詠于圭陰[12]?;垨|騖[13],煽風流于江左。
爰逮有梁,宏材彌劭。昭明太子,業(yè)膺守器[14],譽貞問寢[15]。居肅成而講藝[16],開博望以招賢[17]。搴中葉之詞林[18],酌前修之筆海。周巡綿嶠[19],品盈尺之珍;楚望長瀾,搜徑寸之寶[20]。故撰斯一集,名曰《文選》。后進英髦,咸資準的[21]。
伏惟陛下,經(jīng)幃成德,文思垂風[22]。則大居尊,耀三辰之珠璧[23];希聲應(yīng)物[24],宣六代之云英[25]。孰可撮壤崇山,導涓宗海?
臣蓬衡蕞品[26],樗散陋姿[27]。汾河委策,夙非成誦[28];嵩山墜簡,未議澄心[29]。握玩斯文,載移涼燠。有欣永日,實昧通津。故勉十舍之勞[30],寄三馀之暇。弋釣書部,愿言注緝,合成六十卷。殺青甫就,輕用上聞。享帚自珍,緘石知謬。敢有塵于廣內(nèi)[31],庶無遺于小說[32]。謹詣闕奉進,伏愿鴻慈,曲垂照覽。謹言。顯慶三年九月日上表。
注釋:
[1]九野:九天?!秴问洗呵铩び惺肌罚骸疤煊芯乓埃褐醒朐烩x天,東方曰蒼天,東北曰變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顥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東南曰陽天?!薄2]景緯:指日和星?!段倪x》王元長《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揆景緯以裁基?!崩钌谱ⅲ骸熬?,日也。緯,星也?!薄3]八埏(yán延):地的八方邊際。 [4]垂象之文:指天的文采?!兑住は缔o下》:“天垂象?!薄5]含章:蘊含美質(zhì)于內(nèi)?!兑住だぁち罚骸昂驴韶憽!薄兑住芬岳へ源淼?。義,通“儀”。 [6]羲繩:伏羲以前結(jié)繩而治,伏羲以后始造書契。葛天之浩唱:《呂氏春秋·古樂》:“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薄7]媧簧:傳說女媧作笙簧。掞(yàn艷):同“炎”,盛。叢云:指古《卿云歌》,歌中有“卿云叢叢”語?!8]星躔(chán蟬):歷法。按各代建立正月,取之日運星行不同,如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故曰“殊建”?!9]球:玉磬。暢:發(fā)達?!10]鞶帨(pán shuì盤稅):大帶和佩巾,喻指繁麗的文辭?!11]長離:靈鳥,此喻陸機。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婉婉長離,凌江而翔。長離云誰?咨爾陸生。” [12]圭陰:指洛陽。古代以土圭測地,定潁川陽城為地中。洛陽在陽城之西,故云圭陰?!13]化龍東騖:指晉元帝東遷?!稌x陽秋》:“太安中童謠曰:‘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兰未髞y,王室淪覆,唯瑯琊、西陽、汝南、南頓、彭城五王獲濟,至是中宗登祚。”中宗,即晉元帝司馬睿,初襲封瑯琊王?!14]守器:封建王朝,太子主宗廟之器,故稱太子為主器,亦稱守器。 [15]貞:精誠。問寢:問安?!16]肅成:魏文帝曹丕在東宮時集諸儒于肅城門內(nèi)講論大義。此借喻昭明太子?!17]博望:漢武帝太子劉據(jù)立博望苑,以交接賓客。亦借喻昭明太子。 [18]中葉:指周、秦以來的中世?!19]周巡綿嶠:綿,遠。嶠(qiáo橋),山高而尖。指周穆王巡游昆侖事?!20]楚:指隋侯。徑寸之寶:指隋侯所救之蛇銜以報答的大珠?!21]準的:標準。 [22]文思垂風:道德風范垂示于后世?!23]三辰之珠璧:日月星辰的光輝?!稘h書·律歷志》:“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薄24]希聲:《老子》:“大音希聲?!庇鞯弁踔茦贰!25]六代之云英:《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引《樂緯》曰:“帝嚳之樂曰六英?!贝酥钢芤郧暗囊魳贰!26]蕞(zuì最)品:猶下品?!27]樗(chū初)散:不材無用?!28]“汾河”二句:漢武至河東,丟失書三箱,張安世憑記憶寫出簡策上的文字。作者謙稱無此學問?!29]“嵩山”二句:晉束晳能辨認嵩山下出土的竹簡上的科斗文。作者亦謙稱無此博識?!30]十舍:行軍三十里為一舍?!痘茨献印R俗訓》:“夫騏驥千里,一日而通;駑馬十舍,旬亦及之。” [31]廣內(nèi):皇宮藏書之所?!32]小說:古代指雜記、筆記等文字。
賞析:
梁代昭明太子蕭統(tǒng)編撰的《文選》,是一部選錄自周至齊優(yōu)秀文學作品,規(guī)模宏大的詩文總集。唐初以來,適應(yīng)封建大一統(tǒng)文化的建設(shè)和文學的發(fā)展,《文選》日益成為士人家弦戶誦之書。高宗顯慶年間,以學問淹博古今著稱的李善,第一個為《文選》撰寫詳贍的注釋。本篇是顯慶三年(658)九月呈獻《文選注》給高宗時的上表。文章采用典型的四六駢體,寫得典雅華麗,簡括鄭重,氣魄宏大,是一篇精心結(jié)撰之作。
文章開頭,從天文之有日月繁星的照臨,地文之有山岳河川的分布,講到圣人效法天地創(chuàng)造了人文,使它成為教化的原則,由來已久。這一段似離本題甚遠,卻是從文學的起源這個根本問題上強調(diào)了“文”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從而將《文選》這部精選從周至齊詩文的總集的不朽價值也暗透出來了。這個開頭,氣脈宏遠,氣氛隆重,與給皇帝上表相稱。
接下來一段,用簡括的筆法敘述了從古到今的文章流變。先指出遠在伏羲結(jié)繩而治以前,就已飛揚著葛天氏的浩歌;女媧作笙簧之音以后,更響起《卿云歌》一類含義深奧的歌辭。盡管三皇五帝的政教各異,三代的文化不同,但總趨勢是音樂歌舞越來越盛。這里說的是上古時代文學與音樂舞蹈融為一體時的情況。接著,用六句話概括敘述了從屈、宋的楚辭,賈、馬的漢賦,到建安時代慷慨激烈的抒懷之作和正始時期虛無幽玄的哲理詩,再到西晉陸機等人的“雅詠”和東晉煽起的玄言詩風這一長期發(fā)展變化的過程。這里所提到的,雖然只是這一過程中的幾個點,但由于它本身的典型性,卻可由這些點聯(lián)成一條梁以前文學發(fā)展的大體線索。作者用“御蘭芬”“綜鞶帨”“氣質(zhì)”“虛玄”等來揭示上述各時期文學的特色,也比較切當。但對“江左”的宋、齊近代文學,《文選》雖多所選錄,表文中卻未正面涉及,只用“煽風流于江左”一語帶過。
第三段方入本題,敘述昭明《文選》的編撰過程、目的與價值。指出蕭統(tǒng)以繼承帝業(yè)的身份,招引賢才,討論文章,鼓勵著述,博采前賢的詩文著作,精選其中的珍品,撰成《文選》,使后進英才以之為學習的標準。這里標舉蕭統(tǒng)重視文學,言外自含希望當代統(tǒng)治者效法之意;而“后進英髦,咸資準的”之客觀需要,又正透出為《文選》作注的必要。
接下來一段,是對高宗的頌美之詞。先極贊其高居尊位,效法上天,使人文閃耀光輝,使三代的文化傳統(tǒng)得以發(fā)揚,遙應(yīng)篇首“協(xié)人靈以取則,基化成而自遠”。繼又將當朝的政治文化比作高山大海,謙稱自己不敢再有點滴的增加。頌美與自謙,固然是上表的例行文章,但從文勢說,此處稍作頓挫,正是以退為進,引出下文作注、獻書之事。
末段敘作注的過程和獻呈皇帝覽閱的要求。其中雖頗多謙抑之詞,但用意實在強調(diào)自己對《文選》鉆研賞玩時間之長久(“握玩斯文,載移涼燠”),注解此書之辛勞(“勉十舍之勞,寄三馀之暇”),以及對《文選注》的自珍。
這種呈獻著述給皇帝的表章,既要頌美皇帝,又要莊重得體;既要說明著述的有關(guān)背景,又不能流于繁瑣;既要反映著述的重要價值和成書的辛勞,又不能露才揚己。作者比較好地克服了這些困難與矛盾。近人高步瀛稱此文“閎括瑰麗”(《唐宋文舉要》),洵為的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