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伴讀《會飲篇》第二講

親愛的同學們,如下是我的備課筆記?!疚龑W生注意力】今天這一講我們會討論到“柏拉圖式的愛情”這個大伙兒耳熟能詳?shù)母拍?/p>
包薩尼亞Pausanias的發(fā)言(第二位發(fā)言)
【吸引學生注意力】今天這一講我們會討論到”柏拉圖式的愛情“這個大伙兒耳熟能詳?shù)母拍?/blockquote>學習之前先回顧第一位Phaedrus發(fā)言
- Pausanias先對愛神下定義:頌揚愛神,需要先分清楚有幾個愛神。
愛,也就是愛若(eros),阿莆若狄德(另譯為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是女神,有兩個。
- 一個,是天帝烏拉諾(Uranus)女兒,沒有母親(沒有女性參與)
- 另一,是宙斯和宙尼的女兒,有父有母;(有女性參與)
Pausanias的論點是,“只有那些驅使人以高尚的方式相愛的愛神才美,才值得贊頌”
- 而1)凡間的:不分青紅皂白的奔赴他的目的,卷戀的是肉體而不是靈魂;
- 那2)天上的:只是由男子生的,所以其愛情對象也只能男子。(這也就是“柏拉圖式的愛情”這個專有名詞的由來,本質上稱為“Pausanias式的愛情”可能更為合適一些,這種愛情的模式是在柏拉圖在寫《會飲篇》這本書時,由書中第二位發(fā)言者包薩尼亞所表達出來的。)
【提示同學們反思】
無論同學們自己是否偏好,但大家是否可以嘗試想象“男男之間(有可能)存在(依舊)美好的愛情(即便我們說不清楚到底什么是愛情)”
- 中國古代關于同性戀是存在的
【可以給同學們講兩個故事】
- 魏王與龍陽君的故事
-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余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蓖踉唬骸叭粍t何為涕出?”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蓖踉唬骸昂沃^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內(nèi)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曰:“誤!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內(nèi)曰:“有敢言美人者誅?!?/li>
- 美劇《最后生還者》第三集中的愛情
Pausanias提及愛情有很多規(guī)則:
- 一些城邦的“必須” vs 一些城邦的“禁止”
- 我們的這里的規(guī)矩比較復雜
- 與其暗愛,不如明愛
- 對情人給予極大的鼓勵,甚至可以做離奇的事情;
- 還有一個規(guī)矩:只有情人發(fā)了誓而不遵守,才可以得到諸神的寬恕,因為阿普若狄德的誓言據(jù)說根本就不是誓言。
- 一個悖論:
- 在我們這個城邦,做情人和做愛人都是很光榮的事兒
- 但是父親請教師來管教他們,所以做情人和做愛人是很不光榮的事兒
- 回到論點:愛無所謂美丑,美的方式就是拿高尚的方式來對待高尚的對象。所以我們鐘愛的是品德
- 引申1:迅速接受情人是可恥的
- 看上去包薩尼亞肯定是很難贊同一見鐘情的,可是道義上似乎,可是廊橋遺夢的故事可能不會這么認為。
- 引申2:金錢引誘或者政治威脅是可恥的
- 結論:追求愛,我們的路徑只能是增進品德,甚至應該理解為,只要是增進品德就可以。
- 【背景】為什么包薩尼亞會有這樣的觀點:
- 包薩尼亞和阿伽通就是一對成年的同性情侶,由于當時的阿伽通已經(jīng)三十多歲了,所以他們的戀情在當時是不被認可
- 【反思】
- 增進品德其實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功利主義,只是”裴卓“的功利主義是面對他人,而增進品德是面對自己的功利主義。換句話說,大家依然在討論”愛“能夠帶來什么,而不是”愛“究竟是什么。
如果你和包薩尼亞坐在一起討論愛情:而且一見鐘情是不可以接受的。所以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不可被包薩尼亞接受的,廊橋遺夢恐怕也是不可接受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