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三大才子之一:一生敢言立儲,最終凍死雪堆!
解縉與徐渭、楊慎一起并稱為明朝三大才子,他才智過人,直言好諫,常招人忌憚,屢遭貶黜。解縉曾向朱元璋上萬言書,主張應(yīng)當(dāng)簡明律法、并賞褒善政 ,朱元璋讀后,稱贊其才。后來,解縉再次呈上《太平十策》進(jìn)言,再次陳述自己的政治見解,亦得太祖贊許。

李善長因罪被朱元璋處死,解縉代郎中王國用上疏為李善長辯冤,他又代御史夏長文革疏《論袁泰奸黠狀》,歷陳御史袁泰蔑視朝綱,貪贓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袁泰受到處罰,對此懷恨在心。朱允炆繼位,聽信讒言,貶解縉為河州衛(wèi)吏。
永樂三年(1405年),朱棣召解縉入宮,磋商立太子之事。朱棣內(nèi)心想立次子朱高煦。希望解縉能夠支持。但解縉卻直言道:"為長,古來如此?;侍尤市?,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鑒。"朱棣聽后不悅。后朱高熾帶領(lǐng)明朝大軍討伐安南,解縉亦上疏勸阻,朱棣不聽。
朱棣雖立朱高熾為太子,但卻偏愛次子朱高煦,恩寵甚隆,禮秩超過了嫡親標(biāo)準(zhǔn)。解縉上疏勸阻朱棣說:"啟爭也,不可。"朱棣隨即大怒,斥其在離間骨肉!

后來朱高煦抓住解縉在朱棣北征期間私交太子的把柄,以“無人臣禮!”之罪請父皇將下解縉詔獄,解縉當(dāng)時正同檢討王到廣東公干,一路上,他倆看到贛江兩岸旱情嚴(yán)重,便上疏請鑿贛江通南北,引水灌田。奏書剛至,朱棣更加憤怒,詔令錦衣衛(wèi)逮捕解縉入獄。后在朱棣授意下,錦衣衛(wèi)都指揮僉事紀(jì)綱用酒將解縉灌醉,然后埋在雪堆中,活活凍死。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