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稿件
僅為征文存檔,請勿點擊
一
黑云壓城城欲摧。四野無炊煙。
只聞一絲如怨如訴的哀嚎,沾染上天空的墨色,扭曲,痙攣。浩蕩長城蜿蜒,固執(zhí)而冰冷,向八方投下視線,“始皇帝——”正恰似這般荒謬的莊嚴??墒敲\總是使演員在劇終前離開舞臺一樣奪走他們——“杞梁——”溪頓如川,洪涌迸躍,斷橋石碎,露出那具尸體。
不,不是的。
看似平靜的湖面被預(yù)謀已久的雨滴砸破。波紋和漣漪在水面疾走,狂躁地舞蹈,白煙彌漫而非水霧——火光四起。
孤舟,這柄載著命定無法實現(xiàn)之夙愿的孤舟,這飄搖,卻堅定的孤舟。掀起船簾,目之所及是蕭蕭而下的葉,融入時代,腐爛。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不,不是的。
獨獨不想目睹這樣的終焉,在摧枯拉朽和絕望中,登上黃泉站-----
這并非終焉,而是伊始。
也并無所謂終焉,不妨一笑,走向永恒。
?
二
無數(shù)次試想死后的晴景。沒有意識。永恒的虛無??蘼暬蚴悄АS衷囅?,死后我們徹底消失了么。畢竟時間會慢慢將我們生存的痕跡,悉數(shù)沖刷。
如此,死亡真是值得悲哀的事情,何來笑?
抱恨而死,僵硬的眼角還能擠下淚嗎。
?
三
我是那么容易感到悲哀。小時候?qū)值郎系牡赇仯瑢ν孢^的玩具,對那些再難見面的玩伴的記憶,悄悄地,殘忍地,未經(jīng)我同意,便如沙從指縫流去;一旦發(fā)現(xiàn),打開那個盛著寶藏的抽屜,想再次沐浴幾年前在那群孩童歡聲笑語中流連著的陽光,或是再代入那第一次被成就感和責任感裝飾起來的可愛的稚嫩的心靈,卻空空如也。不言回憶,哪怕漫步于橋上,看正午太陽在河面上灑下的如夜空里散落的星群一般熠熠生輝的點光,隨著我的腳步,上下躍動,活生生遙望一群歡舞的精靈,卻最終隨著視線的移動,那光帶也從河中逐漸靠岸移動,然后被吞噬,悵寥廓。
說起來,都是在感傷失去啊。
對于人來說,失去越重要的東西,就越畏懼,越悲傷,何況生命。
?
不久前一個生命的失去,更是撥開了一層我對生死的認知的迷霧——
?
那個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恐懼、埋怨、甚至痛恨的人——我恰恰是對于那些痛苦難以忘懷——我的初中數(shù)學老師,她曾在一個無辜的孩子身上拋擲了太多猜疑,無心的惡意,侮辱,對比······在那個盛放屬于她的記憶的抽屜里,我塞滿了委屈,無奈,憤恨;我太想保護過去那個無助的自己,所以我寧愿把我記憶中屬于她的輝煌上鎖,仍懷著恨看待她——
若她也如劇終前被趕下臺的演員一般被奪去生命?在她本該綻放價值的時刻?
也許在偶然的生死面前已無所謂善惡。
得知她患上心肌炎奄奄一息,剎那間,涌上我心頭的回憶,那個被我上了鎖的抽屜被打開。是啊,那么鮮明的生命。她上課時的口頭禪,作業(yè)上筆順奇怪的A,進教室前的掃視,上課前放在講臺上的紫色麥克風,是的,我正在失去這些,失去一個我曾注視過的生命···失去一個曾經(jīng)為我?guī)硪饬x的生命!死訊傳來,這竟如流星一樣轉(zhuǎn)瞬即逝的生命留下的點點痕跡在心中顯現(xiàn),我方才不舍,悲傷,緊接著,是迷惘。
?
四 ??
“死了之后我們會去哪里呢?”
如今的我擁有充足的知識,不會問出這樣幼稚的問題。然而,我擁有的知識卻不能“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失去生命體征,若是被放進棺材,就任由時間和自然,讓微生物分解我們的軀體;若是火化,則拮去水分化為灰燼,在一個終將被堙滅的小盒子里暫度光陰,然后遺散。
正是因為這樣,生命終將了無痕跡,人們才對生命的失去感到畏懼、悲哀。
可生命總是有跡可循的。
“死亡是走出了時間?!?/p>
?
我并不認可唯物的視角判斷事物的存亡——萬物著落于世皆要有形之依托,可留存于精神的本就無依托。
我回想起曾上過的一堂文學理論課,如果世界上所有《紅樓夢》的小說電視劇等全部消失,紅樓,還存在嗎。唯物主義者必以冷靜批判的眼光,給予否定;然只要有一個人曾看過紅樓,曾夢回紅樓,她便不若空中花園消失于縱橫歷史,而是在人們的記憶中真真正正永垂不朽——紅樓如此,生命未嘗不如此。又或許,每個人自生之時便在周圍的人心里建著“紅樓”,不論何時,留存在記憶里的“紅樓”始終矗立,也便走出了時間。
?
?
“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
正像花開必有凋零之日,可
“你不愿意種花
你說,我不愿看見它一點點凋落
是的,為了避免結(jié)束
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這樣的生命便毫無意義——我深知。因為我曾如此落入虛無主義的陷阱。
其實,凋落也并不意味著結(jié)束,而是永恒的開始。
?
生和死是糾纏著的,彼此以為始終,又彼此輪回。
?
?
?
?
?
?
?
?
?